總第 3430 期
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 文
一臺“機械臂”價值10萬美金
煎餅再成網紅
2月份的北京,寒意猶在。牛街地鐵站B口,大爺大媽、網紅博主、媒體記者陸續前來,“圍觀”一臺煎餅機器人。
煎餅爐、機械臂,注料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攤煎餅的流程也十分規范。在一眾圍觀者的期待中,8.99元的煎餅3分鐘后出爐了,雖說沒有夫妻老婆小攤位的煙火氣,卻也中規中矩。
其實,早在去年12月,內參君就針對北京國貿附近的“π克24h卷餅機器人”進行過報道(相關閱讀《機器人煎餅果子店,是風口還是噱頭?》),不過這家店依然需要員工在崗和機器配合,進行機器監督、小吃制作、配餐打包等工作;而如今的煎餅機器人,則是更加專注煎餅單品的“全自動無人煎餅攤”。
根據半熟財經的報道,這款煎餅機器人首次亮相于2022年8月的世界機器人大會,面世之前經歷了4年的研發,未來一到兩年會在國內市場大量推廣,且逐步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海外的售價為10萬美金一臺”。
煎餅自己也沒想到,從最初的街頭小臟攤,到如今“大躍進”為價值10萬美金的機械臂,這條“網紅進階之路”,前前后后折騰了10年。
回顧:煎餅的“大躍進”
時間回到2012年。彼時的內參君剛剛大學畢業,第一家工作就在北京建外SOHO。這個商圈從外觀看起來像是“魔方世界”,內圈底商餐飲扎堆,一塊一塊地劃分開來,駐扎了不少快餐小店。而“網紅餐廳鼻祖”黃太吉,黃底黑字的對外招牌,以及墻上不少互聯網大佬的名言,顯得格外亮眼。
這是黃太吉的首店,也是煎餅這個名不經轉的小品類“造夢”的地方。
黃太吉的“現象級打造”,和創始人的互聯網基因有直接關系。傳統產品的創意升級、營銷的大膽和“大手筆”,讓這個品牌制造了不少當年的“餐飲傳奇故事”,最為經典的,就是“美女老板娘開跑車送煎餅外賣”。
內參君尤其記得,當時的黃太吉煎餅套餐售價約20元,和路邊攤幾塊錢的價格相比,差距不小。普通的打工族并不舍得經常去消費,這樣的“隱性門檻”反而讓黃太吉坐實了“對標白領”的定位,仿佛只有讀懂赫暢的互聯網思維,才“配得上”這20元一套的煎餅果子。
十幾平米的小店,僅僅一年時間獲得了700萬營收,巔峰時期,這個品牌的估值甚至達到了20億。在“中國的麥當勞”的稱號光環下,煎餅這個品類也似乎“揚眉吐氣”起來,成為了小吃界的“頂流”。
不是煎餅成就了黃太吉,而是黃太吉讓煎餅果子“翻了身”。
在黃太吉之后,煎餅這個品類又迎來好幾波“小春天”,不少創業青年試圖押注這個神奇的單品,嘗試做出升級和創意。
比如2016年創立,被稱為“煎餅中的愛馬仕”的“仰望包角布”(上海稱煎餅為包角布),加入了小龍蝦、雞排、牛油果、金槍魚等食材,配上輕奢的店面設計,讓煎餅價格“大躍進”到38元;幾乎同一時間,新疆小伙創立的“煎餅先生”,則以新疆牛肉干煎餅、秘制羊肉串煎餅為特色,做出滿滿的地方風味,甚至拿到了1000萬A輪融資。
曾經“排隊5小時,每人限購2個” 網紅煎餅
此外,頭部餐飲企業也盯上了這條賽道:九毛九在2016年推出副牌“2顆雞蛋煎餅”,通過“直營+加盟”形式在廣東、廈門等地拓店。2019年,九毛九遞交的上市招股書顯示,計劃2顆雞蛋要在兩年內開店460家(而當時,太二酸菜魚的預期僅為兩年240家),足以見得九毛九集團對煎餅項目的看好。
……
可惜的是,煎餅的創富神話,似乎就停留在了黃太吉的“頂峰時刻”。后來,赫暢開始策劃“多品牌布局”和“重資產轉型外賣”,卻屢屢失手。2016年,黃太吉身陷輿論風波,被質疑經營陷入危機。后續,這個品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建外SOHO的小白領們也換了一茬又一茬,煎餅的故事終究成為魔方世界里的記憶。
其它品牌的處境似乎也各有各的艱難:仰望包角布在爆火之后,也很快被質疑“營銷炒作”,長時間的排隊、高價的定位讓顧客直呼智商稅;而九毛九為2顆雞蛋定下的“拓店目標”似乎遙不可期——最終于2022年宣布出售2顆雞蛋煎餅80.85%股權,“賤賣”了這一煎餅品牌……
縱觀其它品牌也是浮浮沉沉,即使有短暫的聲量和輝煌,也難以從網紅到長紅。直到目前為止,這一品類依舊沒有再跑出第二匹真正意義上的黑馬。
煎餅還是那張煎餅,可黃太吉之后,再無黃太吉。
從“鬧獨立”,到“回歸一道小吃”
從單品進化,到模式進化
王志會的煎餅品牌“谷子帝”,創始于2014年,現在有一百多家在營門店,主要布局在社區,以夫妻老婆創業為主。
做了將近10年煎餅的他,現如今主要精力已經“轉型”到麻辣燙上了,而說起煎餅,他直言:這個品類瓶頸很明顯,注定做不出規模效應,“尤其是做了別的項目,有對比之后”。
煎餅有哪些自身的局限?
一是嚴重依賴人工,是一個“需要煙火氣”的小吃。很多人對煎餅的認知來自于“小攤”,沒有這個場景,似乎就少了點滋味。“而且,不用人工操作的話,沒有煙火氣大家又不買單”。
早在幾年前,王志會就和團隊研究過煎餅的自動和半自動設備,但后來放棄的。“當時定制一個半自動的機器需要3萬塊左右,可以上面,刮成餅,雞蛋殼也刮掉。但是為啥沒用呢?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機器的穩定性差,而且比較容易壞,維修也很麻煩,所以后來就放棄了。”
在他看來,煎餅這門生意,最匹配的店鋪模型,還是“夫妻攤”。
煎餅果子在丹麥
依然是小攤的模樣
二是價格價格升級不上去,下沉市場很難存活。“下沉市場的一個煎餅才三五塊錢,這個認知已經達成共識了,很難改變,甭管你是加了金槍魚啊還是雞柳,價格有明顯的天花板。”
無論是黃太吉還是仰望包角布,都試圖打破瓶頸,做品類升級。但顯然,這種“硬拗”的方式并不太受到認可。
可倔強的煎餅并不“服輸”。鬧獨立不成,索性“曲線救國”,換個方式做創新。
比如煎餅道和書亦燒仙草聯名了一個煎餅奶茶概念店,店內一半是煎餅操作臺,一半是奶茶操作臺,共享部分空間,也推出相應的煎餅茶飲CP組合。
再比如上海富民路上有一間“煎餅+咖啡”的網紅小店 ollie nollie,也曾經因為神奇的組合售賣形式出圈。煎餅果子15元一套,加入兩個雞蛋和肉松。配上文藝范兒的裝修環境,別有一番特色。
同仁堂跨界做的咖啡廳里,“草本煎餅”赫然攀上菜單,一個售價24元。除了煎餅之外,主食還有油條和麻花。
在“精釀啤酒界”小有名氣的北平機器,則更加大膽,用新中式、無界限的配餐與精釀啤酒相組合:從2016年開業起,就在店里攤上了煎餅。“煎餅配酒,越喝越有”的思路也是格外清奇。
有了精釀啤酒的“加持”,北平機器一改傳統煎餅低廉的街頭風,讓煎餅“起點很高”,比如推出紅燒肉煎餅、老北京烤鴨煎餅、三文魚牛油果煎餅、慢烤牛肉煎餅,售價在48-68之間……在其微信官方號2018年推出的一篇文章中,甚至直言要“打造新的煎餅帝國”。
北平機器將十足的熱情傾注在酒吧餐食的“新中式”創新上,而煎餅,就是一個“創新支點”。
2020年9月,北平機器五周年之際,“北平機器煎餅節”在北京舉辦,這是一場“入場要收費”的有門檻的活動,數十家煎餅品牌云集,像一場“江湖會師”,用不同的視角演繹煎餅的花式創新。
從黃太吉到北平機器,煎餅“出逃”單品店(攤),嘗試“X+煎餅”以及“煎餅+X”的模式創新,反而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機械臂能帶動煎餅騰飛嗎?
無論之前的創新有多花哨,終究離不開“手作”這道工序。
而煎餅機器人的誕生,把競爭提到了另一個緯度上。在一些媒體報道的文章下方,不少讀者在咨詢“如何購買”“想訂機器找誰”。
機械臂能帶動煎餅騰飛嗎?我們回歸餐飲本質來看看:
出餐效率方面,小攤上的煎餅制作需要1-2分鐘左右,谷子帝王志會給出的時間是“1分零9秒”——這是其對加盟商培訓后統計的平均數據。也就是說,也有更快的師傅,比這時間還短。
而牛街路口的煎餅機器人,制作一個餅則需要3分鐘。
央視網曾對煎餅機器人進行報道
投入成本來看,據說煎餅機器人火了之后,咨詢者絡繹不絕,據悉已經有數千人排隊等待尋求合作。不過,根據內參君的了解,機器人在海外市場的售價為十萬美金一臺,在國內則為合作經營的形式。
普通經營者需一次性至少合作三臺,每臺押金為十萬元。也就是說,創業者在機器方面的前期投入至少就有30萬元,這還不包括物料、選址等投入費用。未來,如果機器出現問題需要維修,也將是一筆未知的費用。
“如果加盟或自創一個煎餅品牌,前期投入(加上人工)總共也就10萬元,最多。”一位煎餅小攤主透露。
盈利模式來看。一張煎餅賣7.9元或8.9元,按照毛利65%來看,似乎尚可。但是,機器人總部開出的“抽成條件”也挺高——營業額的20%-30%。也就是說,一個8.9元煎餅需要直接提給總部1.8-2.7元。當然,過程中可能還會因為機器人操作翻車而產生損耗,這樣算下來,到手的利潤幾乎被“砍半壓縮”。
而且,即便機器人可以自動制作煎餅,但依然有補充原料等工作需要人為操作。官方給出的信息是“1個人可以看3臺機器”。
牛街地鐵B口,圍觀機器人的群眾
結論:科技融入餐飲注定是未來大趨勢。但,低客單價的煎餅,用科技來加持,目前還有點“小腳穿大鞋”的意思。煎餅機器人未來能不能廣泛普及、是否真的能“收割”夫妻老婆攤,我們沒有定論,但至少,需“成本與效率”的基礎問題,還需要時間攻克。
輪值主編|張鐸 視覺|代丹
區域復蘇:
門店復蘇: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