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沉寂的門店復活了!火鍋品牌打響“復蘇第一戰”!

    沉寂的門店復活了!火鍋品牌打響“復蘇第一戰”!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2-15
    2.6萬


    前有狼后有虎,你爭我搶的局勢正加速著火鍋賽道格局的不斷裂變。




    總第 3412 

    餐企老板內參 張心笛、孫雨 | 文



    火鍋加速回暖:

    海底撈接待650萬人、呷哺單日營收近8萬


    暖春來襲,回來的不止是溫度,更是整個餐飲市場的復蘇。


    以放開管控后的第一個春節為拐點來看,旅游城市客流量大幅度上升,街頭人頭攢動是常態,而多數餐飲企業在這樣的消費回暖背景下,也迎來了客流新高峰。


    隨著出行、聚會等場景需求的積攢式迸發,這之中,火鍋品牌們的復蘇尤為顯著。


    春節期間,海底撈、呷哺呷哺、珮姐、巴奴等連鎖火鍋企業客流明顯回升,各地門店均出現排隊等位情況,初四、初五更是達到消費高峰,一度觸及疫情三年的新高。


    內參從海底撈處了解到,自2023年大年初二起,海底撈門店客流就開始大幅增加,1月23日至27日間5天累計接待客戶超過650萬人,較上一周同期客流增加20%。1月26日初五迎財神吉日,海底撈單日接待客戶超過135萬人,該數據已超過今年元旦期間的階段性客流高峰。



    呷哺呷哺也是同樣的“超預期”式復蘇,從去年底開始,各門店幾乎全天排隊。12月24日平安夜,呷哺呷哺朝陽大悅城店接待客流近600人,營收近8萬元,創下該門店3年營收歷史新高,當日翻臺率近7翻,儲值金額近4萬元。




    珮姐重慶老火鍋華東區域在春節期間總接待近5萬人,單日排隊最高300人,最長排隊達到8小時,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長50%;重慶區域,珮姐總接待24萬人,單日排隊最高達6.4萬人,單日排隊時長接近16小時,單店最高翻臺率超過12輪,營業額較2021年同期增長130%。



    成都吼堂老火鍋更是以單日排隊訂單4000的成績,直接翻倍突破自己的歷史最高水平...


    隨著“肥年”落幕,讓人擔心的消費客流曇花一現景象暫時還未出現,消費者對于火鍋的熱情不減,火鍋品牌們的復蘇進展似乎才剛剛開始。



    全面開花,

    火鍋品牌打響“復蘇第一戰”


    • 沉寂門店復活


    隨著餐飲復蘇態勢加快,內參君發現曾經臨時閉店的海底撈門店,近期重新開始營業。


    比如海底撈火鍋(楓藍國際購物中心店),在2022年3月份開始閉店裝修,直到去年8月份開始正常營業;海底撈火鍋(望京新薈城店)也在今年春節前夕重裝開業。


    左側為2022年6月份截圖、右側為最新截圖


    回想2021年,受疫情所迫,海底撈在“啄木鳥計劃”推行下,宣布關店近300家,呷哺呷哺宣布關店200家且當年不再拓店。如今,已經是今非昔比,火鍋品牌開始重新出發。


    • 門店模式升級


    近日,內參君在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看到一家名為【超島自選火鍋】的新店,更像是集火鍋食材于一體的“自選火鍋集市”,在門店里設置了“蔬菜農場”、“鮮切肉鋪”、“火鍋特色菜”和“海鮮水產”選菜檔口,以及茶飲吧、小料臺等。沒有菜單,吃啥拿啥,沒有服務,一切自助,整個門店也強調了“火鍋自由”。



    自選菜均是小份菜,菜量少,蔬菜6元,肉類16元及以上不等,茶飲吧有大力檸檬茶和鴨屎香奶茶兩款,分別是9元和10元。雖然每份菜品價格不高,但是整體吃下來人均也在120元左右。當然他家強調新鮮,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現場切肉分盤,海鮮水產區能看到鮮活的蝦產品等。


    2020年,超島串串火鍋面世,目前北京有三家門店,這家超島自選火鍋更像是對串串火鍋門店的升級版。用工作人員的話來說,就是將串串菜改為盤裝小份菜,用餐模式做了創新和改變,但是菜品品質是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 拓店步伐加速


    在疫情期間,頂住壓力持續開店實屬不易。春節前夕,巴奴毛肚火鍋分別在上海(七寶萬科店)和西安(大悅城店)兩店齊開,去年12月,巴奴北京亦莊龍湖天街店和南京弘陽廣場店開業。


    而就在最近,川渝火鍋北上熱潮似乎又起勢,朱光玉火鍋館、后火鍋等品牌悄然進京。前者已經開始試營業,從大眾點評看,目前朱光玉火鍋館(三里屯店)登上東城區火鍋熱門榜第1名。



    呷哺呷哺則是國內和海外市場同步進行,1月25日,呷哺呷哺海外第一家店落戶新加坡,開始試營業。呷哺集團今年計劃新開門店240家,其中呷哺呷哺將新開門店120家。



    火鍋賽道格局加速裂變

    復蘇只是第一步!


    作為餐飲賽道的品類之王,火鍋領頭羊的地位毋庸置疑,也一直被認為是一門“好生意”。


    疫情三年,盡管受到大環境影響,消費者聚餐場景的需求被減弱,但2022年火鍋門店的增速仍跑贏餐飲大盤,火鍋品牌們也沒有坐以待斃,不斷裂變出更適合新環境的戰略打法與模式。


    從頭部品牌的動作來看,火鍋作為一塊“香餑餑”,新老玩家都在虎視眈眈。


    一方面,面對疫情等多重因素導致的業績下滑,與后輩層出的市場瓜分情況,老玩家火鍋大佬們一手抓牢主業,一手發展副牌,著力增加籌碼求穩。


    呷哺呷哺旗下在2016年推出子品牌湊湊后,去年底又跨賽道推出新品牌“趁燒”,首創燒肉+茶吧+茶飲站的一站式餐飲集合店模式,創始人親自帶隊,跨界燒烤做定位客單價250元的大店。


    而“新玩家”也沒閑著,九毛九的第三條增長曲線慫火鍋,延續太二酸菜魚的單品打法,一種鴛鴦鍋底、主打鮮切黃牛肉,去年底在一大波四川、重慶火鍋進京熱潮中,慫火鍋“落戶”大興,而后更是官方推文“3城4店連開”。




    同一時間,小眾黑馬憑空出世、餐飲跨賽道大佬加碼火鍋,新勢力們猶如鯰魚攪局,為格局穩定的火鍋賽道添上幾筆新活力。


    去年底,小眾特色火鍋又翻紅,北上等區域各類糟粕醋火鍋層出不窮,讓不少堅信“好吃不過川渝火鍋”的消費者直呼打臉。這之外,潮汕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牛雜鍋等細分品類,一人食火鍋、旋轉小火鍋、地攤小火鍋等新場景也都在小步加速。


    前有狼后有虎,你爭我搶的局勢正加速著火鍋賽道格局的不斷裂變。


    疫情三年中,火鍋品牌們在“洗牌與新生”中猶如一輪又一輪鬼打墻難以突破,這個經典老賽道中,絕不會失去入局者,也永遠不缺出局者。而如今,復蘇大勢已至,在賽道的全面清洗后,留下的品牌更見根基與內功,品類老大哥的創造力與生存力,依然綿延不絕。


    關于“火鍋復蘇”,你怎么看?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區域復蘇:

    顧客陽康,餐飲炸街?我們奔走五座城,揭秘真實的“回血狀態”…

    復蘇的北京,領跑全國!我們找了3家“標桿”深度聊聊!

    日本餐飲疫后復蘇啟示錄:誰率先反彈?誰一蹶不振?

    香港餐飲的“消亡”與絕地求生


    門店復蘇:

    等號4000桌,排隊到凌晨!苦熬3年,餐飲人終迎“肥年”!

    第一批“陽康”坐滿餐廳,北京餐飲回血復活!

    元旦假期餐飲“冰火兩重天”,有人等位3小時,有人上座不足3成

    疫情全劇終!恍然若夢,餐飲人,該奪回“丟失”的三年了!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誰賺了“陽康”消費者的錢?

    苦等報復性消費,年夜飯能讓餐飲過個“肥年”嗎?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北京放大招!允許外擺!





    輪值主編|張心笛  視覺|代丹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商務合作: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4953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