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疫情全劇終!恍然若夢,餐飲人,該奪回“丟失”的三年了!

    疫情全劇終!恍然若夢,餐飲人,該奪回“丟失”的三年了!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2-12-28
    3萬


    新冠“乙類乙管”,餐飲將迎來確定性復蘇。




    總第 3370 

    餐企老板內參 內參君 | 文



    “乙類乙管”

    餐飲業的最大利好


    昨晚,國家衛健委發布一則重要公告,宣布我國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重大調整。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2023年1月8日起,管理方法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即按照乙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對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這條公告后,國家衛健委接連推出一系列內容,并在今天下午3:00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回答今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的細則。


    什么是“乙類乙管”?據國家衛健委消息,“乙類乙管”的核心內容有以下幾點:


    • 不再實行隔離措施

    • 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

    • 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

    • 實施分級分類收治病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

    • 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

    • 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

    • 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辦法


    對新冠實行“乙類乙管”,這一重大調整必將會對社會各界產生重大影響。


    對餐飲業的影響尤其深遠。


    首先,堂食更穩了。今后不會再有大規模的禁止堂食的封控管理,也就是說,不會再出現限制和禁止堂食的情況了,餐飲業的經營環境更加穩定。


    第二,餐飲經營更加寬松了。今后不會再要求顧客掃碼測溫,從餐廳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門店無需再花人力、精力去檢查這件事,也無需再騰出一定的空間。


    第三,消費者外食的意愿將回歸,隨著大眾對病毒的認知的轉變,日漸趨向普通傳染性病毒(類似感冒)外食意愿將提升,餐飲機遇會更多。


    第四,經濟活動將更加熱絡,無論是國內國際旅游、省外省內商務來往,也會強烈帶動餐飲的復蘇力度。



    大疫三年

    餐飲人痛不欲生


    國家衛健委政策的發布意味著餐飲業正式邁入了后疫情時代。在疫情三年中,餐飲人承受了“暫停堂食”、“剛性支出上升”、“消費降級”、“行業大洗牌”等諸多困苦。


    疫情3年,整體餐飲行業大盤收入被按下了暫停鍵,停住了腳步。據國家統計局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同比下降7.7%。其中,疫情反彈比較嚴重的三四月份,分別同比下降16.4%和22.7%。2022年11月,全國餐飲收入4435億元,同比下降8.4%。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而“閉店”也成為近3年來餐飲行業逃不開的關鍵詞。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28日,餐飲相關企業共注銷吊銷49.5萬家,僅今年上半年統計餐企注銷吊銷量,就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32萬家。


    大品牌如新元素、許留山等大品牌,破產清算永久離場;海底撈、茶顏悅色閉店求生;小餐飲也面臨洗牌,2021年全年,開店率達到55.4%,關店率達到60.9%。



    無論是大熱門的賽道,還是大剛需的賽道,都有不同程度的閉店。茶飲、快餐小吃、火鍋的閉店情況尤為嚴重。這一點在二手市場中也得以體現。(推薦閱讀:《現在的二手市場上,90%以上都是餐飲設備》)


    總結來看,疫情對餐飲有四種影響:


    首先是收入端,門店不能正常營業、或禁止堂食、限制就餐人數,這導致餐飲收入減少,同時在這種限制下,消費者消費意愿轉低,外出就餐頻次減少。


    在這一年中,成都,開年9個月,6個月都在受疫情困擾;深圳,8個多月,69次暫停堂食;西安,200多天里有150天都是在陸陸續續的暫停堂食,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前后都經歷了多輪疫情;更別提哈爾濱、三亞、大慶、長春……等等這些疫情重災區。無法進行堂食就意味著,這些城市下的部分餐飲門店,收入可能為0。


    其次是成本端,人力房租仍然是疫情期間的剛性收入,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揚帶來經營成本增加。為了保證現金流,部分餐飲業者也主動關店、停止營業,“提前過年”。



    食材、房租、人工等各項成本居高不下,經營壓力“劇增”成為疫情時代的餐飲基調。今年以來,國內物價先后在7月份和10月底發生兩次大的漲價,導致餐飲企業在產品原材料上的支出比重增加,壓力倍增。房租和人工就更不用提,二者向來只增不減。


    第三是心態端,門店暫停堂食,恢復沒有定數,在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餐飲老板信心不足。


    大的餐飲品牌,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不敢嘗試,以保存血量優先;小的餐飲老板普遍對未來比較悲觀,本身利潤就薄,回倒疫情前更是遙遙無期。尤其是一些2020年試圖“抄底”的老板們,更是損失慘重,不敢輕易出手。


    最后是,房東和餐飲老板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多地都有過餐飲人聯名呼吁,請求商業物業和房東減免房租,但真正落實降租的很少。



    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曾專門發了一期視頻討論“死扛還是關店”,她提醒道:關店也是有成本的。首先看看合同,對于提前解約有多大風險,如果風險太大,還真的“扛下去”.....


    餐飲人一次次要在開業“賠死”、關門“等死”這樣的兩難境地中抉擇,一些餐飲老板甚至選擇了極端的方式。


    前不久,在北京順義一名年輕的餐飲老板和這個世界告別,原因是“無法營業,無力支撐生活,拖欠物業房租,種種無力疊加最終導致自殺”。員工在群內發出訃告,寥寥數語中,不忘加了一句——給各位帶來的損失深表歉意。


    即使在開放之后,已有領頭羊品牌開始領跑,部分地區餐飲業恢復已經初具雛形,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唱衰”、“質疑”、“不安”等種種言論。


    “餐飲業還有春天嗎?”這樣的疑問仍植根大家心中。



    曙光乍現

    餐飲已經有復蘇跡象了


    從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這3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不少是我們前所未見的。疫情推著我們改變從前的生活方式,推著餐飲業改變從前的營收結構,嘗試多種多樣的增收方法。


    3年過去,久經磨難的餐飲人站在新的起點,要記住過去,從過往中總結經驗,更要振作起來,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尋找確定的增長,朝著對的方向擼起袖子加油干。


    當下,全國各地正迎來放開后首批感染,各地感染階段不同,一些已經度過感染峰值的城市已經開始加速恢復。


    北京、成都、武漢等人口密度大的一二線城市,一些餐飲門店門口已排起長龍,高峰期等位的可達40、50桌。


    街邊牛肉串北京雙井店

    拍攝于12月23日19:30,當日平均等位1小時

    營收恢復到淡季周末水平的80%


    江浙一帶城市大多還處在病例上升期,目前正是最艱難的過程,消費者居家,外賣騎手、餐廳員工感染,用工短缺,距離恢復還需要一些時間。(推薦閱讀《第一批“陽康”坐滿餐廳,北京餐飲回血復活!》《顧客陽康,餐飲炸街?我們奔走五座城,揭秘真實的“回血狀態”…》)


    餐飲業正在恢復,相對來說,年輕人群集地的餐飲店恢復得更早更快,即使在疫情影響還未完全散去的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消費欲望,為餐飲行業注入了一股活力。從品類上看,“小吃小喝”人氣更旺。


    方正證券大消費組組長劉暢認為,餐飲的恢復會持續,而且加速,病例達峰正在提前,春節旺季可以期待。餐飲的復蘇將是所有消費條目里最超預期的,龍頭企業會率先回暖,而且是從下游終端門店開始,全產業鏈自下而上的復蘇。


    前不久剛結束的餐飲創新大會上,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CEO秦朝預測,放開后的三個月,可能會變成全行業“最難熬”的一個季度。如同航天員在安全返回地球的時候,一定會經歷一個“黑障區”,然而,這個煎熬的時間不會太長。


    美團到店餐飲生態發展部負責人王東烽則預測,2023年4月份之后將迎來餐飲黃金十年。



    夢醒時分

    餐飲人現在要做什么


    當期待已久的復蘇來臨,餐飲人要做些什么?


    劉暢認為,第一,餐飲企業要提早安排,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未動資金先行。第二,不要貿然跨界,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是將自身做大。第三,一定要堅守企業的底線,這幾年很多企業為了生存斷臂求生,后續還是要有明確定位,即使未來出現一些短期的波動,還要堅定自己的方向發展下去。


    秦朝表示,放開后的三個月,尤其要注重賬面上現金流的安全,警惕原材料大幅上漲及用工荒,一定要沖過去,才能真正沖過寒冬。


    2023年,餐飲行業的形勢仍然不會太樂觀,“行業全面復蘇是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市場消費活躍度亦然,未來注定會是一場持久戰。”


    盡管不安和猜疑的聲音仍在,盡管抗疫3年,餐飲人在“關關停停”中一直苦熬,但其中仍有不少餐飲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餐飲是屬于國計民生類的產業,只要老百姓有需求,餐飲業未來一定會復蘇,餐飲人翹首以盼的暖春終會到來!


    慶幸的是,諸位餐飲人都熬過了寒冬,“不下牌桌就是贏”!曙光就在眼前,加油各位餐飲人,我們奮起,一起奪回被疫情耽誤的“黃金三年”!





    輪值主編|張鐸  視覺|張勁影





    商務合作: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43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