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預制菜 賈國龍自己這樣說…… 日前,賈國龍在一次公開采訪時表明:未來,西貝將重點發展賈國龍功夫菜,而西貝莜面村的店面維持穩定。 賈國龍說,西貝將賈國龍功夫菜定義為高品質的預制菜。從餐飲發展歷程看,菜品預制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好。餐廳原料由毛菜到凈菜,由大塊的肉到分割肉,凈菜相對于毛菜就是預制,分割肉相對于大塊肉也是預制。 “所有的飯館,只要你想做好做大做穩定,都需要預制。預制就是提前制作,它是一個趨勢。不管是不是連鎖餐飲,其實都在加強自己預制的能力。”賈國龍也直言,“預制菜的出現,讓我覺得它是實現西貝愿景最好的方式”。 不難看出,賈國龍功夫菜或許正朝著三個方向“狂奔”,一是在原有的堂食上繼續優化,優化體驗、產品;二是發力外賣,甚至不惜培養自己的配送團隊,野心可見一斑;三是繼續做線上零售,原有的線上渠道持續深耕。多個渠道共同扛起“預制菜發展”的大旗。 記者在與西貝相關負責人溝通中了解到,2022年,北京市場上或將出現更多的賈國龍功夫菜門店,或許是在購物中心,或許是在外賣檔口,又或許是在社區門口,為更多顧客解決多場景下的就餐需求。外賣是其中一個重要形式,菜品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豐儉由人。 “賈國龍功夫菜,有可能成為中國最有品牌價值的預制菜。”一位預制菜業內人士分析。 店內點餐實拍 放飛自我的功夫菜 外賣路徑能“成”嗎? 其實,功夫菜和外賣,一脈相承。 換句話說,從消費屬性來看,二者趨同性很強: 1、外賣追求效率,預制菜可以快速完成配餐。在實際體驗中內參君發現,堂食10分鐘即可上齊5-6道菜品,對標外賣來看,30-40分鐘送達,效率也非常優秀; 2、外賣升級浪潮中,品質升級是大趨勢,而好巧不巧,賈國龍功夫菜的定位就是“高品質預制菜”; 3、外賣需要多點布局,而西貝集團具有較為龐大的門店網絡,可以消化工廠的大部分產能,并分攤一定的研發成本,具備非常強的后發優勢; 4、外賣也需要產品更新,賈國龍擁有強大的預制菜研發團隊和工廠,在菜品工藝和品質的深度挖掘、口味的復原方面,具備先天優勢。 內參君不由得想起,西貝最早嘗試的1.0版“賈國龍到家功夫菜”,被顧客吐槽“坐在門店里吃罐頭菜”,當時,價格、體驗感是“硬傷”,從消費心態層面來看,對預制菜的刻板認知也無法接納功夫菜的定價。 而如今,“去預制菜痕跡”、“發力外賣”,正好隱匿了當初被詬病的兩大硬傷。不得不說,穩定而接地氣的出品、豐儉由人的價格、精良的包裝,放在外賣這條賽道上,著實讓人好感升級。 再加上試水外賣專門店,踏上“小店模型”的風口,從成本角度來說,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測試平衡點。 用“揚長避短”來形容賈國龍功夫菜的這波操作,一點不過分。從這一點來看,賈國龍選擇發力外賣,不失是一個前景可觀的嘗試路徑。 不過,另一種觀點認為,培養自配送團隊,對于西貝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短期來看,功夫菜的外賣突飛猛進,“萬單門店”崛起確實引發關注。但從長期來看,如何平衡各項成本,將是對西貝整個團隊的長期考驗。 未來如何?內參君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拭目以待。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