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猛開店,一邊正收縮
“兩級分化”的成因
2022猛開店之后
可能會迎來“規模化倒閉”
雖然仍有品牌在光速擴張,但回歸到今年的大環境來看,其實整體并不那么樂觀。
首先,是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比較強。疫情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最近深圳餐飲人就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有的餐廳營收腰斬,有的則直接關門。而近期國際形勢的緊張,更是增劇了大環境的不確定性,物價受到波及,顧客的消費心理也趨于保守。
其次,餐飲行業內卷非常嚴重。從行業環境我們也都能體感到,產品內卷已經是標配了,營銷同質化、渠道供給進入相對飽和.......餐飲行業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整體來看錢都沒有以前好賺了。
存量時代下,更講究原有門店的增長。“‘同店增長’還是品牌的核心,最關鍵還是復購。特別是直營品牌,質量比速度、比規模更重,如果開10家,虧3家,那么另外7家就白干了。”薛國巍說道。
商圈餐飲競爭也陷入同質化。江邊城外創始人孟洪波曾在年初向內參君透露,2022年開店計劃將縮減到一半,將更多精力投入“練內功、精團隊”。
再者,從目前正急速擴張的品牌看,大部分還是在燒錢。
咖啡雖火,但賺錢的品牌微乎其微。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認為:“消費者的習慣養成還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現在咖啡門店大多是奔著資本去的,我們看下來大部分都其實都不盈利,都是在燒錢。”
根據卿永的判斷,并不是每個咖啡品牌都能拿到融資。今年下半年,就會出現很多撐不下去的咖啡品牌,明年應該會規模化的倒閉一批,這些都會成為頭部咖啡連鎖的肥料。
一位業內人士向內參君透露:“出于上市需求,一些頭部快餐品牌要在北京等市場高地擁有一定的門店數量,才能拿到更高的估值,而這些新店至少目前都未能盈利。”
基于以上種種大環境的情況,更多餐飲品牌在今年選擇“保守策略”。“今年還是保守更穩妥吧,沒必要機會主義,活著更重要。”一位餐飲相關從業者表示。
在合眾合創始人姚哲看來,開店同樣不是今年的主旋律。“品牌聚焦區域發展,從規模擴張到精細化運營以及真正長期主義的持續創新,才會是餐飲下半場的策略機會。”姚哲說道。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