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賈國龍功夫菜”低調升級,豪賭20億或要“一箭雙雕”

    “賈國龍功夫菜”低調升級,豪賭20億或要“一箭雙雕”
    餐企老板內參
    獨家視角
    2021-12-09
    3.7萬


    12月初,賈國龍功夫菜世紀金源店煥新開業。

    探店后內參君發現,“煥新”二字,意味深長。



    總第 2999 
    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 文


    功夫菜“小店戰略”低調開業

    去預制菜痕跡,“下飯菜”占比近50%


    周一傍晚,內參君在飯市來到門店。同層樓數十家品牌餐廳中,當屬功夫菜人氣最旺。“西貝紅”遠遠地看上去非常醒目,配合輕快明朗的裝修風格,確實讓人感受到一股活力。

    和之前的“賈國龍功夫菜”相比,這家店在兩個方面悄然變化:


    一是“預制菜”的痕跡弱化。該品牌之前的門店,對外形象為“自提店”,預制菜零售為主,店內放置大量半成品保鮮柜,甚至沒有堂食只做檔口,更像是依附于西貝的“測試版本”。而這家店,則明顯“去預制菜化”,從門頭到明檔廚房,內參君仔細看了一圈,店內沒有絲毫預制菜的提示(雖然用的還是預制菜)。

    二是產品有明顯改變。之前的門店定位“西北菜+八大菜系”,西貝手扒肉、蒙古牛大骨,有一種“大師之作”既視感,人均100元左右(這也是被廣大網友吐槽的點)。而這家店,則明顯聚焦家常菜,增加“下飯菜”、“小碗菜”的比例,人均60-70元。最貴的“寧波黃魚豆腐”65元,最便宜的“麻婆豆腐”則只有9.9元。


    門店接近300平米,設置104個餐位。服務員告訴內參君,周日當天接待客人700+,翻臺七輪多。在該商場同層,約300米外,一家“西貝”與“功夫菜”遙相呼應,不過店內顧客很少,和功夫菜形成鮮明對比。


    棄大店開小店

    功夫菜或肩負“一箭雙雕”任務


    2020年10月,西貝推出“賈國龍到家功夫菜”,主攻“到家”與“新零售”。在采訪中賈國龍也放出豪言:“功夫菜10年要做到1000億”。

    不過在面世初期,這個品牌曾遭遇口碑翻車。彼時,有不少消費者吐槽功夫菜“價格太貴”、“方便食品”、“像飛機餐”、“收智商稅”等。

    預制菜是風口,但“賈國龍預制菜”是否是個好項目?這個話題在業內時常起爭議,相信賈國龍團隊內部也在不斷探討。

    一年零兩個月過去,功夫菜在不斷摸索中前行,很明顯,這次的“煥新”更多是在模式維度的變化。

    賈國龍接受訪談時,談及對這場嘗試的理解

    從某個角度來看,“賈國龍功夫菜”是預制菜的延伸,用不同的形式售賣預制菜,零售和堂食共同發展,應該是希望達到“一箭雙雕”的結果。

    之前的純預制菜是零售邏輯,面臨線上流量成本高、體驗價值感不夠等痛點。而這次開放“正式店”,依托西貝強大的產品研發優勢和門店經驗,既為預制菜提供體驗場景、為預制菜進行引流,又能作為效率更高的線下店模型,進行擴張和復制。

    此外,“小店戰略”也是這兩年頭部中式正餐品牌紛紛發力的方向,比如眉州東坡小酒館、九毛九推出的一系列副牌,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總的來說,小店更能迎合年輕主流客群,同時,運營管理效率高,利于門店開發擴張。賈國龍自然看中了這一趨勢,于是有了如今看到的“賈國龍功夫菜”。



    從菜品到體驗

    這個“功夫菜”更像升級快餐店


    大菜改小,增加鍋氣,高效出餐,品類豐富……無論是產品結構還是就餐場景,賈國龍功夫菜很像一個“升級版快餐店”。甚至那句“66道經典中國菜”,和之前試水的“弓長張”提出的“33道現炒下飯菜”,有些許異曲同工之處。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功夫菜”的菜單上,“下飯菜”共31個SKU。

    雖然賈國龍從未這樣講,也未必會承認。但事實證明,從燕麥面到超級肉夾饃,再到弓長張。西貝的快餐夢,還沒熄滅。

    說到快餐的升級,內參君想起了不久前剛剛開業的“老鄉雞北京旗艦店”。

    這家店除了擁有不小的面積外,還增加了手沖茶、咖啡、精釀、BBQ燒鳥等豐富的產品,甚至增加酒吧吧臺。從空間到體驗,明顯從“效率”屬性悄然過度到“休閑”屬性,體驗感大大升級。

    老鄉雞北京“農場旗艦店”環境和菜品

    戲劇性的是,老鄉雞旗艦店,增加“現炒”類菜品,而賈國龍功夫菜,則砍掉現制,以“預制”為殺手锏。

    一增一減,讓人反思:快餐升級的競爭思路究竟在哪里?


    在零售和堂食之間找平衡

    預制菜應該“背靠哪顆大樹”


    預制菜的確是個風口。這個機會不是賈國龍看到的,而是全行業有目共睹的。

    然而,過去的一年時間,“賈國龍功夫菜”的雛形,更多是在零售層面探索,也正是這樣的定位,讓這個品牌出師不利,被貼上了諸多標簽。

    從售賣形式來看,先前的“到家預制菜”,主要還是依托門店進行銷售。但是這種渠道拓展,有悖消費邏輯。“這本來就是兩條線、兩類客群。人群、消費場景和對產品的需求都不一樣,讓顧客在店里購買鋁盒裝的預制菜,加熱之后當場消費,用快餐化的模式來做精品菜,并不太匹配。”預制菜專家王金濤認為。

    從價格層面來看,賈國龍功夫菜盡管試圖“放下身段”,但價格偏貴仍然是痛點。比如毛氏紅燒肉132元,閩南海鮮沙茶鍋91元,隨便點點人均就100+,而這個價格帶的顧客,并不想為半成品買單。“這與西貝本身的定位有關,還有一層原因:從供應鏈層面上來看,沒有量,所以不具備價格優勢。而供應鏈面向C端,‘性價比’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王金濤說。


    直到今天,賈國龍似乎“轉過彎”了。這次的煥新店,雖然用的還是預制菜半成品,但做成了堂食的快餐模式。在效率、體驗和性價比之間,努力找到更好的平衡。“很明顯,下飯菜和小碗菜,對標的客群是一人食、兩人食這類顧客,小型化、快餐化的定位調整,要綜合產品、分量和價格。”一位餐飲老板認為。

    不過,王金濤認為,預制菜和餐飲門店是不同的概念。“賈國龍功夫菜”門店,是伴隨著預制菜的發展,不斷進行轉型和突破,勇氣可嘉,魄力依舊。然而,在餐飲端過于強化預制菜,現場的口感會受影響,社交屬性、體驗感得不到滿足,這是弊;但是出餐效率高,能支撐更快的拓展速度,這是利。

    所以我們看到,賈國龍不在店里大肆宣傳“預制菜”了。預制那點事兒,留在后廚就行,至于前廳,就讓大家愉快地享受美食吧!


    小結

    資20億,豪賭千億未來。

    背水一戰的賈國龍,無論將預制菜做成什么樣子,都是一位先行者。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北京的餐飲市場突然熱鬧了,南方品牌強勢“北上”或將成為未來普遍現象……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餐企老板內參”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1.3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