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15㎡換來300萬,無數“老司機”靠它殺向利潤高速路!

    15㎡換來300萬,無數“老司機”靠它殺向利潤高速路!
    餐企老板內參
    餐飲方法論
    2021-12-07
    2.9萬


    僅僅用15㎡,就讓餐廳全年增收300萬。你做不做?

    這一模式下,前有珮姐老火鍋、九街淑芬、朱光玉火鍋、馬路邊邊等火鍋品牌交出“高分卷”;后有老甘家、西米幾樣菜等中餐品牌入局,駛入利潤“高速路”。


    總第 2997 
    餐企老板內參  王盼 | 文


    漲價=被罵?

    聰明的老板都在“暗中數錢”!


    前陣子,內參君發表一篇文章《大批火鍋店極力推甜品,不務正業還是增收奇招?》,文中提出,火鍋的創新,正在向甜品靠近。

    這一話題引起了不少老板的共鳴。一位南京的餐飲老板坦言,疫情常態化下,各個餐廳都在尋找新的利潤增收出路,這是不可抗拒的趨勢。“不僅是火鍋,各個餐飲業態對飲品、甜品的需求都在增加。”

    定位于“小龍蝦賽道”的重慶老甘家,通過上新甜飲品“店中店”,單店月營業額增加近8萬,全年近100萬。以毛利70%來計算,絕對是一筆不小的增收;朱光玉火鍋更是瘋狂——15平的店中店,生意好到需要雇6個甜品師傅,甜飲品日流水8000-10000元,全年增收300多萬。


    以上說的都還只是單店數據,放到連鎖規模下,分分鐘“秒殺”多少同行……

    對此,專注餐飲甜品、飲品供應鏈的“三分甜”聯合創始人古咸剛深有體會。他的觀點是:餐廳想做增收,要少“內卷”,多“拓新”。

    “增收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將原有產品做品質和價格的升級。比如一盤普通毛肚39,水牛毛肚59元。但是這有風險,客戶的選擇是縱向的,直接對標售價,容易觸發對價格的敏感;二是增加一些顏值高、出餐快、有傳播力度的新品,比如甜品和飲品。做橫向品類增加,進而給顧客多重選擇,優化盈利模式。”




    從“顏值”到“增收”

    “甜品店中店”正強勢入侵餐飲!


    事實上,甜品、飲品“入侵”餐廳,這股勢頭的崛起,并不是新現象。

    大致看來,這陣風經歷過2個階段的迭代升級。

    1.0時代,“從無到有”。很多餐飲老板意識到,增加新品或能帶來引流驚喜,并嘗試著在門店里上有顏值的甜飲品。但僅僅停留在“有”的階段,并沒有與原品牌做調性匹配或定制,品質也良莠不齊。

    2.0時代,“從有到優”。老板們對于經營效率、利潤率有更加“實際”的評判標準。“怎么賣”、“如何實現增收”等話題成為核心。同時,產品與品牌調性更加匹配,定制、專屬、獨家、原創的比重增加。

    ?

    三分甜部分創意產品
    ?
    “始于顏值,持于營收。”

    這一點,早已被快餐巨頭麥當勞所驗證:每個擁有甜品檔口的門店,平均客單價都增加了10%以上。行業相關數據也顯示,餐飲門店的甜飲品營收,占門店總營收的5%-20%之間,按照中國餐飲4-5萬億元的大盤來看,10%也可實現4-5千億元的規模。一直沒有被重視的甜飲品供應鏈,實則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從1.0時代,到2.0時代,這是甜飲品供應鏈行業的升級迭代,同時也是“三分甜”的迭代。今年9月,三分甜甜飲品供應鏈全國2.0發布會舉辦,標志著三分甜從1.0時代的網紅餐飲幕后的推手,迭代為幫全國餐飲門店做一個增收的“甜品店中店”2.0時代。


    從模式→產品→場景→效率

    賺錢的“店中店”有四大核心


    打造一個成熟的“甜飲品店中店”,需要從模式設計,到產品和場景匹配,再到效率,實現“四連闖關”。關于這一點,已經為豪渝、冒椒火辣、朱光玉等500多家餐飲品牌成功打造新模式的三分甜,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

    >先說模式。是在菜單上增加品類,還是單獨設立店中店?答案:看客流。

    以18-40歲為主要消費者畫像,門店按照日均客流200人為一個線,200人以上的,可以做獨立店中店,進行場景升級;反之則應該相對“簡化”,適當增加少用設備的檸檬茶、牛乳茶等飲品系列,即可實現靈活經營。

    “我們算過單獨成立‘甜飲品店中店’,整套設備加上裝修,投入下來接近5萬元。以冒椒火辣魁星樓店為例,日均客流1500人左右,門店客流29.1%的點單轉化,一個月就能實現16萬的增收,這個數據從點單轉化率的角度來看,比較輕松達到。”三分甜甜飲品供應鏈負責人告訴內參君。

    通過甜品小站,門店月增收10-16萬

    >再說產品結構設計。這個道理和餐廳設計菜品是相通的,其中,四個系列不可或缺:

    1、爆款型、熱銷系列。已經被市場和同品類餐飲印證過的產品,風險更小。比如檸檬茶、雪山冰、冰湯圓等;

    2、網紅顏值系列。存在的意義主要是“打卡和拍照”,視覺上要有沖擊力,具備傳播屬性,比如在烤肉門店的五花肉雪山冰;

    3、新品系列。比如暴打苦瓜、咸蛋黃牛乳茶這類產品,客戶認知度不高,存在機會;

    4、利潤系列。通過高毛利為餐廳帶來實際的增收,比如楊枝甘露冰湯圓等。

    >場景匹配,也是考驗創新力的一大關鍵。

    同款甜飲品放在不同的業態門店下,需要轉變不同的呈現風格。比如暴打檸檬茶,在朱光玉、餓狼傳說、老甘家、三叁街頭串串等不同的品牌店內,用完全不同的包裝風格。同一道產品,放在朱光玉能爆,但不意味著一模一樣照搬回去也能爆。除了產品的變化和升級,還需要考驗品牌對產品的策劃和營銷能力。

    “暴打檸檬茶”在不同品牌的不同呈現

    此外,研究準客群及消費場景,才能匹配到真正合適的產品。比如:小朋友多、老人多的商圈,適合養生熱飲,于是,小吊梨湯、木瓜燉雪蛤等常被“點名”。針對兒童,也可以用奶瓶來裝乳酸菌飲品;燒烤店做夜市,則研發“微醺系列”,在原有的甜飲品基礎上,適當加上酒精配比;如果是客單價原本就不高的快餐、簡餐,則上新冰豆花、冰粉等售價在5、6元的小單品,成本價1元左右,也可實現高效增收。

    >效率,是終極維度。餐飲門店飯市相對集中,做甜品和飲品,最需要“出餐快、用工少,高效率”的產品,是真正適合餐廳推新的。SKU盡量控制在10道左右,出餐時間控制在2分鐘以內。這些維度都是評判‘甜飲品店中店’的重要指標。

    對此,成都一位連鎖串串香負責人十分認同:“要考慮實際落地的問題,人效如何、坪效如何、多少產品實現投入和收益的平衡?這些需要精細測算,也需要專業的供應鏈團隊介入指導。”


    再造一個朱光玉的爆款甜品?

    四分靠產品,六分靠推廣


    經常有老板問三分甜:我要如何打造一個朱光玉火鍋類似的爆款甜品呢?


    面對這種話題,他們的回復很明朗——四分靠產品,六分靠推廣。

    在“店中店”這件事上,三分甜供應鏈團隊通過2000多個合作餐飲門店甜飲品的落地實戰,總結出了大量的經驗。

    建議一: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新品爆品,要重視門店的推廣轉化。增加甜品飲品,不是簡單的采購行為、買賣行為,本質是投資行為,投資行為就要從整體考慮,要在產品之外,匹配相應的門店推廣策略。核心是要做好門店進店客群的甜飲品點單轉化率。

    建議二:專業的產品不宜太多太雜,要考慮實際操作效率。“有的老板為了測試,一口氣上新30多個SKU,從面積到人員配置到出餐效率,都無法承載。”三分甜供應鏈告訴內參君,他們的研發庫擁有上千款甜飲品,可根據品牌的真實需要進行產品的選擇。

    建議三:在甜飲品設備上,不要只圖貪便宜。


    有了好的產品、驚艷的包裝和門店推廣,還需要匹配適合的設備。然而,為了省錢,在這一點上后悔的老板可不少。

    比如“雪山冰”這道爆款,有的老板舍不得買好的雪花機,而去市場上尋找便宜的“平替”,卻發現,制作出來的“雪山”還沒端上桌,就塌陷了,更別提拍照打卡這些后續傳播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有的錢可以省,有的錢不能省。


    小結

    近幾年,“餐+飲”的不斷升級,讓餐飲品牌找到了提高門店增收的關鍵點。三分甜甜飲品供應鏈合作的餐飲品牌營銷數據顯示,在良好的甜飲品門店運營支撐下,甜飲品的門店客流點單轉化率可以達到30%以上,銷售額占比能達到10%左右。
     
    為此三分甜甜飲品供應鏈開啟“百城合伙人計劃”,致力于推廣“餐飲+甜品站”的模型,讓全國餐飲門店都有一個增收的“甜品店中店”。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團餐領域的三大巨頭你可知道……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深扒餐飲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1.1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