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左右,由于“孟非的小面”、《嘿!小面》、《舌尖上的中國—重慶小面》,一波波IP的推動,重慶小面的勢頭拔地而起。一夜之間出現了許多小面館和新品牌。
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到,2016之后,重慶小面的熱度逐漸下降。就像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等品類一樣,重慶小面熱度過去后,逐漸成為藏匿在街角的一家家夫妻店,難以延續當紅時期對消費者的影響力。
地方小吃要出圈,品牌化運作只是一方面。“更難的是搭建成一個全體系的餐飲企業,這就需要從研發到供應鏈,再到門店管理、品牌營銷、數字化等一系列的模式搭建”,宋奇說。
店店盈利是怎么做到的?
從戰略意義上,遇見小面第一階段是打造品牌勢能,搭建基礎模型;第二階段則是門店擴張。更靈活的門店模型,則是給品牌擴張打下基礎。在體系化進程中,遇見小面摸索出了“多元化+全渠道+全時段”的餐廳運營模式。
宋奇表示,現在遇見小面的經營情況尚可,這也是此前對于門店模型不斷試錯調整的結果。
全渠道運營:商場+交通樞紐+社區
在品牌打造階段,遇見小面的大部分門店,開在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
宋奇提到了兩點原因:一是,購物中心容易形成品牌勢能;二是,渠道也比較標準化,門店更容易快速復制。
遇見小面朝著麥當勞、肯德基的方向邁進。門店選址參考麥當勞、肯德基等頭部品牌,逐步從商業中心、交通樞紐等地,走向全渠道發展。
內參君首次看到這個品牌,也是在深圳機場。“通過機場店,可以將品牌傳播力輻射到全國,形成品牌勢能”,宋奇說道。
社區店,則是品牌接下來的發力點。
“年輕人不做飯,是當下一二線城市的普遍情況,他們對社區快簡餐的需求在提升。”在這個趨勢下,宋奇認為,“快簡餐真正的大江大河,在社區”。
多元化產品線,跨越復購難題
無論是哪個選址,單品類快餐小吃都會面對這個難題——如何提升復購和客單價。
大部分品牌都會選擇擴充產品線,來解決復購難題。遇見小面也是如此,其產品不局限于重慶小面這個品類,還增加了川渝特色小吃、燒烤、現炒澆頭面等。
全時段運營,創造宵夜+早餐雙倍價值
在產品多元化的同時,就形成更多的消費場景。目前,遇見小面的社區店和機場店已經實現全時段運營。
宋奇表示,深夜時段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23:00-3:00,這個階段屬于夜生活時間段,會有營業額;另一個是3:00-6:00,顧客零星,服務員就開始為早餐準備食材,整體算下來是盈利的。
學好海底撈、麥當勞,
組織力如何打造?
在靈活的門店模型背后,相應的組織力如何構建?
在宋奇看來,這一階段的遇見小面,仍然要看齊頭部企業,管理上學習海底撈的賽馬制,培訓上學習麥當勞的標準化機制。
“在管理方面,海底撈無疑是業內標桿。結合自身特征,遇見小面借鑒海底撈的賽馬制,來解決績效評估問題,通過公開公平的方式,把出色的人才篩選出來”,宋奇說。
之所以選擇麥當勞的培訓模式,與遇見小面的快簡餐的商業模式有關,更和團隊基因有關,公司內部多位高管,包括創始人宋奇都曾在麥當勞工作過。
遇見小面的體系化培訓,以在線的小面大學為陣地。員工從入職后的第一天到第一周,到一個月、第三個月該做什么,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像升級打怪一樣,能確保合格員工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成為店長。
宋奇意識到,當門店數量越來越多,管理半徑逐漸擴大之時,直營管理的效能就會逐漸下降。再加上,遇見小面的擴張路徑,已經由深耕廣深的區域性路線,轉向打下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戰略。
在研究了全球餐飲企業的擴張路線后,遇見小面在2019便開始嘗試特許經營模式。“對于餐飲企業來說,特許經營模式就相當于把門店切割成一個阿米巴單元,作為一個扁平化的組織,它天然就能形成發展的動力機制。”
如今遇見小面的特許經營門店占到門店總數的兩成,以后,特許經營模式可能會成為遇見小面品牌規模化的方向。
200萬會員擊破復購難題
不同于在管理經營上的模仿路數,作為互聯網時代創業起家的品牌,遇見小面在品牌營銷、顧客運營上,有著天然優勢。
私域流量在近幾年成為了引流的重要方向。遇見小面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分別累積了200萬左右的會員。私域流量已經是拉動門店復購的利器,可以設計相關的運營方案。
一方面要精準地喚醒原有粉絲,另一方面還要不停地“搞事情”,維持品牌鮮活度。
今年,遇見小面又開始探索餐飲品牌的營銷創新形式,聯合笑果文化定制“遇見更好的 2021”專場脫口秀,王建國、趙曉卉等國內知名脫口秀演員都參與其中。脫口秀已在微信、微博、抖音短視頻、嗶哩嗶哩全網上線。
始于互聯網創業時代的品牌,自帶年輕基因,從產品到門店,遇見小面都帶有強烈的年輕感。對年輕人敏銳的文化洞察,也讓品牌更精準地抓住其與消費者溝通的入口。
餐飲效率怎么提高?
合力碧桂園,發力后廚智能化
效率,是擺在遇見小面和整個行業面前的一大挑戰。宋奇覺察到,“餐廳機械化、智能化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我們接下來要重點突破的一個地方,就是利用科技賦能傳統餐飲行業,讓小面館的效率更高。”
從近期的融資信息可以看到,遇見小面的新一輪融資,是由碧桂園創投領投,原有股東弘毅百福、喜家德持續跟投。碧桂園近年在科技機器人領域不斷發力,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在餐飲機器人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已申請各類專利900項。
從遇見小面的投資經歷看,除了國內專注餐飲投資管理和運營管理的弘毅百福之外,還有在香港上市的九毛九集團,以及水餃頭部品牌喜家德。早期以互聯網創業殺入餐飲圈的遇見小面,如今已經是一家獲得“內行”認可的餐飲企業。
遇見小面的發展路徑,也是新一代餐飲人的典型代表。如果說供應鏈、門店等生產力環節是上一代餐飲人的制勝要點,那么如今生產力僅僅是基本功,餐飲這個看似低門檻的行業,更加考驗的是資本、營銷、品牌化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鏈接更強大的資源。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