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60個人3天的工作,一招能代替?做餐飲急需這樣的精細化管理

    60個人3天的工作,一招能代替?做餐飲急需這樣的精細化管理
    孟北
    品類洞察
    2019-06-19
    3.1萬


    餐飲大盤增速降低,意味著餐飲企業要向效率質量型轉變,否則就會掉隊。


    內參君關注到江蘇一個餐飲品牌,僅在人員管理上做了一個改變,就讓60個人每個月多了3天工作時間。提升的是人效,釋放的是產能。


    餐飲企業就像一臺電腦,想要讓它運行,僅僅加強硬件是不夠的,你還需要一套精細化管理的系統。


    餐飲老板內參 孟北 /文 



    餐飲市場增速變慢

    企業將從內部效率要成績


    去年下半年以來,不少餐飲人感嘆經營壓力增加,甚至引發過一撥“寒冬來臨”的慌亂。


    如果從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餐飲的規模達到4.2716萬億,增速為9.5%,略有回落。


    陜西省烹飪協會原副會長馮保榮認為,餐飲市場的基數已經十分驚人,分母變大以后增長必然會變慢,這是任何市場都不能逃過的客觀規律。


    另一方面,餐飲行業高速增長時期的發展特征其實是以時間換空間,用規模換效益,是野蠻的粗放增長,存在較大冗余和內耗。


    業內人士估算,餐飲業損耗的平均水平在10%~20%,高的可達30%。在高速增長期,市場容量擴張能夠帶來50%甚至100%的復合增長率,10%~20%的效率損耗完全可以被覆蓋掉。



    但當餐飲增速降下來之后,損耗就相當突出,也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這就讓一些餐飲人感受到了一些寒意。


    專注于餐飲供應鏈、門店精細化管理的鼎捷軟件認為,“由需拉供、從銷做管”的管理,將為餐企帶來明顯的降本提效的成效。


    鼎捷軟件流通事業部總經理干莉說,所謂“由需拉供”,是以顧客為中心,通過對實際需求較為精確的預測來拉動產品生產和服務。


    從銷做管,就是從銷售出發做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對門店管理、供應鏈管理提出了高集成度的要求,要求信息交換迅速,要求一體化無縫化的管控。”



    餐飲效率戰打響

    “精細化管理”成為關鍵詞


    餐飲未來是一場效率的戰爭,目前正處于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的升級中,“精細化管理”成為關鍵詞。


    而在人員管理、門店運營以及供應鏈打造方面,餐飲企業有很多路可以走。


    人員管理——智能排班釋放更多產能


    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說,所謂的商業模式以及經營策略都需要人來執行,因此餐飲企業的發展最終都是人的問題。


    人效如何提高?這是所有餐飲人都關注的話題。提升單位時間利用率和填補時間段空缺,是餐飲企業提高時效的兩大努力方向智能排班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了餐飲企業,“3個人干5個人的活兒,拿4個人的工資”慢慢成為常態。


    已經有了14年運營經驗的蘇客餐飲創始人、總經理曹成說,其采用了鼎捷軟件的HR排班系統,一天能把未來一周的排班排完,比如6月1日就能拿到5月份的考勤,85家店有70家店已經一次性正確了。


    節省的是時間,釋放的是價值。“以前門店考勤員要花20個小時,大概2天半到3天不停地去核對。對于我來說,有60個人3天的工時被釋放了,他們能創造其他的價值。


    ◎ 以前的排班和統計,是件麻煩事兒。




    門店運營——進銷存問題解決,成本更具可比性


    《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很長一段時間里,開店的數量、速度是衡量餐飲品牌成功與否的指標。但從2018年開始,企業逐漸把評價指標放在了店面的質量、效率上。


    江蘇餐飲品牌如意菜飯相關負責人說,就門店而言,門店過去最困擾的進銷存問題。“我們有中央工廠,以前門店用電話形式下單,客服人員容易出錯投訴多,下單到配送完畢將近1天的時間差。”


    如意菜飯引入了鼎捷軟件的ERP系統,用于門店和中央工廠的管理。“現在門店、公司都能夠做到日清日結,后面所有的流程都變得簡單了。


    門店在下單后的第二天晚上,就能將貨品配送到門店再到到款,實現24小時結清。“從前都是進行手工計算,數據不夠精確,在上線鼎捷 ERP 后能做到各單損益計算,讓成本變得更具可比性。


    供應鏈打造——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是核心


    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的分析,過去的十年,餐飲業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前端,品牌、營銷、產品研發、服務方式等。同時,頭部互聯網企業參與的支付、點評、團購,都已提升到了相當高度。


    未來的十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餐飲的改造會聚焦在后端,即供應鏈管理,其核心是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



    東莞湘菜品牌湘閣里辣對于供應鏈的管理很精細。引入鼎捷軟件后,庫存準確率由75%上升至92%,以配送貨物價值估算人工人效,鼎捷系統上線后提升了30%,從45W/人/月到60W/人/月。


    其生鮮組的表現更為明顯,在門店增加的情況下,分青菜人力由上線前的8人減少為5人,上班時間也從凌晨上班調整為白天上班,效率大幅提升。



    鏈接后端和消費者

    餐飲企業需要一套系統


    越來越多的餐飲經營者也認識到,精細化管理應該是整個系統的管控,而不只是控制某個節點。


    就像組裝一臺電腦,硬件夠硬當然是優勢,但系統不完美,各個硬件之間相互獨立,無法形成配合,是一種浪費。


    對此,王品集團總經理趙廣豐有一個貼切的比喻:“好吃的產品就像拳擊手的手套,是上場的標配。然而能否打贏比賽不僅取決于手套好壞,還有系統的打法。”


    鼎捷軟件流通事業部總經理干莉分析認為,現在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都存在信息碎片化、管理片斷化的情況,通過技術手段鏈接餐飲企業的門店與物流中心,鏈接門店與總部,可以讓前后端、財務業務實現無縫一體化管理。


    而這里面,鼎捷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中央廚房為例,通過與原材料、采購、銷售、庫存、成本等模塊的無縫集成,實現信息的自由傳遞,數據只需一次錄入,就可以實現多部門共享。



    之后,統一的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生產及物料狀況的及時追蹤,生產相關統計分析……中央廚房可以實現實時管控。


    鼎捷軟件流通事業部總經理干莉說,通過IT部署,點點相連,可以改變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斷層狀況,提高數據準確性。


    “提高總部對于門店、供應鏈端的整體把控能力。技術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是餐飲企業整體綜合能力的提升利器。


    · end ·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于聰聰

    7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