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鷙談新零售:“這件事做了不是馬上就能盈利,需要稍微慎重一點。”
秦朝:疫情這大半年,大龍燚有沒有受到影響,是怎么過來的,現在怎么樣?
柳鷙:我們最開始也是誠惶誠恐,反應過來之后,就梳理了兩條線,外賣和預包裝食品。
我們的預包裝食品業務做到300%的增長,其實是從2015、2016年就開始布局,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我們的外賣其實也是從2014年就開始做,在虧損的時候也沒有放棄這塊業務。有一句話說得好,所有的努力都在等待有一天回報的到來。
秦朝:這倒逼著大龍燚模式的加速推進,比如預制品、外送。我們也看到很多品牌在今年上半年采取了外送的方式來支撐現金流。非常熱門的新零售,也是正在崛起的板塊。你覺得餐飲的新零售和外送市場,未來會是持續爆發式增長的市場,甚至會成為所有餐飲門店的標配嗎?
柳鷙:我覺得新零售這一塊,不是每一家企業必須要做的。如果是稍微成熟一點的企業,有相對成熟的供應鏈系統和新零售的銷售體系,這是必須要去做的。但是代價會非常大,像我們最先做的時候一直在虧損,從2018年左右才開始逐步盈利。這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
做新零售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團隊和創始人也要有足夠的心理預期,這件事不是馬上就能盈利,所以需要稍微慎重一點。
外賣是比較好入手的。現在平臺的扣點,包裝的食材成本都會比堂食稍微貴一點,但要看怎么做。像吼堂的老板本身就是一個網紅,有自己的私有流量,可以用這部分流量先逐步把外賣的量拉上去,餐飲企業盡量不要依靠平臺買流量的做法。
秦朝:新零售這個大家討論非常火熱的概念,對于很多餐飲老板來說都意味著另一個賽道。他可能需要另一種能力、甚至另一套系統、另一種打法才能做。對于外賣,剛才柳總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私域流量,怎么能甩開平臺流量、扣點成本,用打造私領流量的方式去做,這兩點大家可以繼續思考一下。
柳鷙談網紅餐廳:“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網紅這個詞匯,盡量讓自己的餐廳成為網紅。”
秦朝:最近幾年網紅餐廳非常火熱,甚至已經成為很多餐飲品牌啟動、快速獲客的手段。但網紅這個詞又充滿了爭議,很多餐飲老板覺得網紅餐廳不是實力派,是營銷派。成都算是一個批量產生餐飲網紅的聚集地,包括大龍燚最初的打法也類似,柳總怎么看待網紅餐廳?
柳鷙:我覺得網紅這個詞肯定不是貶義,成都是一個批量生產網紅餐廳的城市,每一年在火鍋品類總會蹦出一兩個網紅餐廳,迅速走從成都竄紅全國。餐飲老板們既希望成為一個網紅,但又怕別人一直說是網紅。
對于大龍燚來說,我們希望自己一直是網紅,因為我們一直在想怎么保持大龍燚的熱度。包括海底撈也是一個網紅,它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曬各種網紅吃法。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網紅和網紅餐廳這個詞匯,盡量讓自己的餐廳成為網紅。
秦朝:柳總之前也說過,沒有餐廳能只靠營銷活下來。大家在討論一個話題的時候,如果只是一邊倒地討論,最終對我們不會有什么收益和好處,還是應該從中找到一些真正值得我們借鑒的。網紅的營銷方法在成都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希望大家尋找到一些方法論應用到自己的餐廳。
柳鷙談加盟:“中國餐飲連鎖加盟最大的問題是連而不鎖,怎么做到加盟餐廳的極度標準化。”
秦朝:經營餐廳無非是兩大模式,一種是直營,一種是連鎖加盟。成都幾乎可以引領中國的加盟市場,無論是它的打法,還是體系化的賦能,都有非常成熟的方法論,川軍的加盟連鎖有哪些方法論?
柳鷙:中國餐飲連鎖加盟最大的問題是連而不鎖,怎么做到加盟餐廳的極度標準化。火鍋這個產業還好,因為底料、香油、菜品包括毛肚、牛肉等都可以批量配送。
不止是考慮怎么管控加盟商,更多的是考慮怎么使加盟商與你同頻,不同頻的加盟商怎么讓他快速做到同頻,做不到同頻,怎么把他的加盟權收回來。
不管是做餐飲還是做加盟,主要是要解決體系化建設的問題。我們最先做收銀系統的統一,是為了保證進貨量和銷售額。
為什么有些加盟品牌很快就死了,有些品牌不停在迭代、總結。這也是看整個團隊的打造,對加盟商的賦能,不要老想著管控他(加盟商)。
為什么在疫情期間,我們的加盟商會快速地和我們一起做外賣,因為我們告訴他們做外賣會掙錢,保證有現金流,很快100多個加盟商就和我們一起做這件事,包括新西蘭、馬來西亞的加盟商都在做。怎么讓品牌體系化的內容,快速復制到加盟商身上,這一點非常重要。
秦朝:疫情期間,我們也注意到兩個非常顯著的現象:一個是很多直營模式的品牌甚至頭部品牌都在為成本發愁,因為他們的模式都比較重,像西貝幾萬名員工,每天的成本都是以幾百萬計算。另一個現象是,加盟連鎖的餐飲老板在做一些公益活動,在幫扶行業,幫扶加盟商減免一些成本。
一種模式是在借錢,一種模式是在出錢。未來中餐如果走連鎖的路子,是不是加盟連鎖更好一點?
柳鷙:也不是。有一個做了4年加盟的品牌,在今年8月28日宣布全部收回來做直營。他們發現做了50家左右直營門店,300家左右的加盟,50家直營門店去年的利潤也有5000萬。他們做得比較輕,一個門店投資是50萬左右,完全延續了海底撈的模式,店長可以入股,管理人員可以入股,店長帶的徒弟的店又可以入股,人才梯隊建設完全是體系化的。在人和錢都準備好的情況下,做直營也是一條很好的路。
秦朝: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定論,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個電影《大創業家》,從中從尋找一些啟發,關于麥當勞的發家史,里面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景,就是出現了直營和加盟的爭執。
大龍燚對于加盟的要求也非常有特點。大龍燚對于加盟商的要求是不能只有一個股東,最好是多個股東的模式,對于股東架構的資源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會要求除了餐飲管理資源之外,需要有媒體資源、網紅大咖資源、娛樂行業資源、美女效應資源、明星股東最好。至少有一大半以上都與營銷、傳播有關,和很多老板喜歡談產品主義不同。為什么這么看重這樣的資源?
柳鷙:產品主義我們也比較看重,但做好產品主義之后總要把它推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在做這件事。我們盡量保證加盟商的存活率,保證加盟商多股東構架時,必須是由管理股東說了算,其他的資源股東是配合管理股東去做事。營銷推廣,推廣的是什么?肯定是產品。所謂的資源股東,最終都是為了產品服務,為了運營股東服務。
秦朝:在今天餐飲供應鏈成熟的情況下,所有人做餐飲,第一著眼點應該是產品,但是我們接下來不應該僅僅著眼在產品。
我們過去幾年確實看到很多被單純的產品主義帶跑偏的現象。比如說產品主義,大家好像每天思考的只有產品,沒有別的,最終這個店做得也不太好。即便是巴奴毛肚火鍋的杜總,他在產品力很強的同時,營銷力也很強。如果大家去過鄭州,就可以感受到巴奴鋪天蓋地的廣告勢能。從產品主義提出者的身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他在其它方面,尤其是營銷方面的強勢。
柳鷙談創新:“創新不能太盲目,我們要思考怎么花最少的代價,做較大的差異化,如果很有錢也可以做很重的差異化。”
秦朝:在四川成都這樣一個火鍋文化、美食文化如此厚重的城市,想要做一些突破、創新,確實非常難。怎么在這個市場突破一些傳統,去做這樣的創新和嘗試?
柳鷙:回顧成都這幾年做得比較好的品牌,都是做過一些微創新,而不是比較大的創新。我們當時蹦出來的時候,就靠一個差異化——成都最辣的火鍋。像有拈頭市井火鍋,把大盤菜變成小盤菜,花很少的錢可以吃多很多的品類;譚鴨血做有料鍋底,在鍋底里加了鵪鶉蛋、鴨血,做了心型的牛油;馬路邊邊做的就是場景化的創新,把一些餐廳的手繪直接上墻,節約了開店的成本。
創新不能太盲目,我們要思考怎么花最少的代價,做較大的差異化,如果很有錢也可以做很重的差異化。
柳鷙談上市:“如果走資本市場,我們應該從供應鏈開始發力。”
秦朝:海底撈已經成為中餐尤其是火鍋領域的標竿企業,它的一些模式包括多元化布局等,會不會成為大龍燚對標,或者未來的模式?上市會不會成為大龍燚未來幾年的目標?
柳鷙:在大龍燚的前端,現在做0—1的事情很難。我們也在合作孵化其他的一些品牌,我們比較擅長做1—100甚至1000的事,相當于是一個加速器。
海底撈拆分了很多的業務板塊,后續上市,它的很多東西幾乎沒辦法復制。我們從2015年就開始注重后端供應鏈,現在正在廣漢建一個川式復合調味料廠,一期60多畝,投入1.2億元,應該會在11月投產。
我們和很多品牌都有后端供應鏈的合作,包括馬路邊邊、吼堂、集漁等,我們現在做的事是集采,降低大家的供應鏈的成本。我們和蜀小匠合作之后,把他的每一口鍋底的成本下降了大概10塊左右。這應該是大龍燚的優勢,不管從原材料集中采購的價格,還有研發生產能力,倉儲物流配送,全都是一體化的。如果走資本市場,我們應該從這塊開始去發力。
秦朝:資本化可能是未來所有餐飲企業都會考慮和研究的事情,我們也看到一些拒絕資本化的餐飲品牌開始慢慢改口,擁抱資本。在上市這條路上,餐飲是一個新兵,餐飲上市的類型目前在逐個突破。
最早上市的是傳統高端餐飲,但基本是以失敗告終。第二波是以國字頭的國企餐飲,但也遭遇了很大瓶頸,市值都不高,除非有食品板塊,這基本上不能代表民企。緊接著又看到海底撈這樣的企業上市,市值甚至達到千億級規模,給很多行業的人和資本市場注入了很大的信心,但同時又覺得海底撈是高不可攀,覺得和我沒有太大的關系。緊接著九毛九又上市了,它只有十幾、二十億的營業額,大家覺得資本離自己更近了一些。我們期待未來大龍燚的供應鏈加上營銷渠道,這種連鎖模式上市,我相信對餐飲人是更大的振奮,甚至是讓更多的資本會關注和投入到餐飲行業。
10月24-25日,北京,大魚餐飲學院聯合盧南老師繼續推出《超級門店實戰營》課程第8期,從精細化運營的底層邏輯出發,深度解析提高門店營業額,以及“人效”、“平效”的實戰方法。歡迎大家掃碼占座!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 (微信同號)
10月17—18日,《超級用戶體系特訓營》北京線下課,通過課程帶你了解用戶需求,從品牌、營銷、產品、服務等全方位認識、了解餐飲企業需要具備用戶思維的重要性,通過實踐案例幫你解析適合餐飲企業的用戶思維架構,將現有老用戶充分激活,與用戶建立有效鏈接,通過餐飲品牌案例拆解,發現用戶真實需求,解決企業用戶需求,學習有效提升客單方法及路徑。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