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禍得福”,
提前五年進入風口期
“疫情使我們行業提前五年跨入風口期!”
自熱火鍋網紅品牌莫小仙市場部負責人趙靖對內參君說,這是他們行業的普遍看法。
以自熱火鍋為代表的自熱方便食品行業,包括自熱米飯、自熱拌面、自熱米線、自熱骨湯等,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風口期,可謂疫情期間哀鴻遍野的餐飲界難得的一抹亮色。
? 自熱食品品類
2017年,自熱火鍋成為網紅。當年的“雙11”,170萬份自熱火鍋被售出,引發餐飲研究者的注意。據青山資本的研究報告,2015年至2019年,自熱火鍋市場規模由2.33億元增長至5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80.5%。
由此可見,自熱火鍋的火爆,并非疫情時的突發情況,但是,“疫情加快了自熱火鍋的火爆”。
目前自熱火鍋品牌達到300多個,主要類型有三種:
一是傳統火鍋品牌推出的自熱火鍋,最著名的是海底撈,其自熱火鍋產品單價高,處于行業第一的位置,除此以外還有大龍燚、小龍坎、重慶德莊等品牌;
二是食品巨頭推出的自熱火鍋,如三全、統一、三只松鼠、今麥郎、衛龍等企業;
三是新興網紅品牌,如莫小仙、自嗨鍋等,此類品牌依托網絡營銷,發展十分迅速。
自熱火鍋的主要銷售渠道是互聯網,占比約為六七成。在淘寶網上,內參君發現排名前幾名的自熱火鍋單品,銷量都不錯:單價為19.8元的自嗨鍋川味麻辣燙自熱火鍋月銷50萬+,折后價格19.9元的莫小仙自熱火鍋月銷達20萬+,47.6元海底撈2盒套裝自熱火鍋月銷量為8.5萬+。京東618期間,一小時賣出去2萬盒自熱火鍋,成交額是去年同期的3倍。
一些大牌直播平臺也不時出現自熱火鍋的身影,業績喜人。小龍坎在2月的一場直播中,10分鐘里銷售了10000多盒自熱火鍋,20分鐘全店交易額破20萬元。
相比之下,線下的銷售狀況表現不是太理想。
內參君身邊的90后白領消費群,約有一半人去超市買過自熱火鍋,但多為嘗鮮性質,復購率不高。在一些戶外場景下,譬如爬山、自駕游等,自熱火鍋的食用頻率相對更高。
在山西忻州的一家超市內,內參君發現,自熱火鍋被擺放在收銀臺附近,半小時內,中年顧客們基本不關注,部分青年顧客拿起來看看,并無購買意向。
有從便利店購買自熱火鍋的消費者告訴內參君,自熱火鍋一份價格在35元左右,“比較貴,而且分量較小”,雖然味道較佳,但沒有復購的打算。
其二、消費升級的需求。
趙靖認為,以前方便速食產品以方便面為主,但方便面一直飽受詬病,口味不好是重要原因。作為方便面的替代品,自熱火鍋橫空出世。十幾塊錢即可享受一頓火鍋,既滿足了年輕人在方便速食食品上消費升級的需求,又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自熱火鍋發展至今,其口味完全可以重現火鍋的原味,甚至有消費者認為,其味道比某些線下火鍋店的口味更好。自熱火鍋方便、快捷,具有上癮性,火爆并不意外。
其三、疫情對自熱火鍋的催化。
即使沒有疫情,自熱火鍋也會快速發展,而疫情使得線下餐飲“暫停”,卻加快了自熱火鍋的發展步伐,培養了消費者的食用習慣。疫情中和疫情后,網購特別是直播帶貨的盛行,成為自熱火鍋發展的助推力。
“萬物皆可自熱”,
成本僅為售價七分之一
目前,幾乎所有的自熱火鍋企業都在拓展品類,譬如自熱米飯。淘寶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間,自熱米飯的銷售量同比漲幅高達257.09%。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餐企來說,“萬物皆可自熱”。餐企在疫情期間,大力發展半成品菜品,但其方便度遠不如自熱食品。
目前,很多餐企將半成品菜品加入自熱元素,推出自熱牛肉面、自熱拌面、自熱雞湯等產品,搭上自熱食品的風口。端午節前后,自熱粽已經出現,其中售價為39.9元的真真老老牌自熱粽,淘寶網上的月銷量為2605件。
? 雞湯也能自熱
業內人士告訴內參君,目前的大部分自熱火鍋企業,其產品都是依靠代工廠生產。具體來說,包裝盒、加熱包、餐具包、底料、食材、醬料等都是不同工廠生產,然后由餐企整合而成,輕資產運營,這大大減少了餐企入局的風險。目前,自熱食品尚處于春秋時期,還未出現壟斷品牌,入局較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餐企生產自熱食品,代加工環節中一個產品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整體質量。趙靖說,我國自熱火鍋等自熱食品的生產,目前僅四川省等地出臺了地方標準,缺乏全國標準,生產過程出現不少亂象。而據日媒報道,美國自熱食品已采用第五代技術,我國仍是第二、第三代,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自熱火鍋的終端銷售價并不高,特別是電商渠道方面,各品牌大打價格戰,目前售價集中于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之間。海底撈自熱火鍋的售價為二十幾元,位于上層;小龍坎、德莊、自嗨鍋等,處于第二梯隊,有十幾元的產品,也有二十幾元的;莫小仙等網紅品牌售價為十幾元,甚至還有十元以下的產品;線下方面,海底撈自熱火鍋售價能達到三四十元,其他品牌多為二三十元,也有低至十幾元的自熱火鍋。
關于自熱火鍋的成本,天風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劉暢認為,自熱火鍋成本是終端售價約的七分之一。比如,售價為42元的自熱火鍋,其成本約6元。而大龍燚副總裁雷星介紹,大龍燚自熱火鍋的成本控制在售價的40%-50%。
據知乎網友咩咩咩咩的調查,一份素菜自熱火鍋中,包裝盒批發價約5元,筷子0.1元左右,自熱包1.7元左右,底料和蘸料2元左右,素菜食材2元左右,共計10.8元左右,如果是肉類自熱火鍋,成本會稍高一點。
發展空間巨大,
餐企會跟風入局嗎?
關于自熱火鍋的未來,業內人士大多表示樂觀。
趙靖告訴內參君,自熱火鍋目前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90后,但它與方便面一樣,終將覆蓋全體消費者。“還有90%的消費者沒有嘗試過自熱火鍋,所以其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中信證券食品行業分析師姜婭也表示,從行業空間看,估計自熱火鍋市場規模未來將達到600億元。
資本市場也用真金白銀投了票。5月份,在自熱火鍋為代表的方便速食行業,上演了一周三次融資的現象:
5月9日,“食族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5月11日,“自嗨鍋”完成由經緯中國獨家投資的逾億元B輪融資;5月17日,“莫小仙”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對于餐企來說,不管是否入局,但從自熱火鍋的迅猛發展中,也可以獲得一些啟發。
一是品牌打造的新方法。
業內人士認為,自熱火鍋的很多品牌特別是網紅品牌的打造,沒有依靠傳統手法,而是借助社交媒體,如小紅書、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上渠道傳播,更為精準、且性價比高。自熱火鍋的銷售也多采用社交電商、直播的方式實現,占比為六七成。
二是重視空巢青年消費群。
自熱火鍋的主要消費群體是空巢青年。他們引領的宅經濟、懶人經濟,在疫情發生前就快速發展。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預測,未來建筑級零售將是重要方向,以空巢青年為代表的消費者希望在一棟樓內就完成消費過程。
重視空巢青年,研究并滿足其需求,或許圍繞這一群體還有新的餐飲業態出現。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復”:老板親自炒菜,懷孕老板娘頂一個半服務員……》
《“聽到新發地渾身哆嗦!” 疫情反彈,北京餐飲遭遇突然一擊》
《雕爺牛腩被投資人告上法庭:團隊分崩、現金斷流、無力回天……》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好食參考項目合作:佳音 18842356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