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報名。
為了保持新鮮感,餐飲界的裝修風格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比如,前幾年的“工業風”還沒過去多久,近一兩年的“性冷淡”就已經襲面而來了。
可是,看似高級的“性冷淡”風真的每家店都合適嗎?怎么用才會不出錯呢?
咖門|楊彎彎,發自上海
1
“性冷淡”風為啥越來越流行了?
CoCo變了,曾經大家心里的那個橙色系也玩起了“性冷淡”:
▲變身的風格還挺多樣
像這樣的風格還不止CoCo,來看看這幾家——
店如其名,GREYBOX COFFEE,從一個小杯子、咖啡豆的包裝到整體的裝飾風格,一水的“性冷淡”格調。
▲十分的素凈、簡潔
這不是個別現象,最近不少的品牌仿佛約好了似的,開始走起了“性冷淡”的路線。
北京的煮葉,找來了原研哉進行操刀設計,整個店鋪融入了中國風,但依舊還是冷感十足。
▲十分得靜態,沒有感情
甚至在海底撈,原本是紅紅火火賣火鍋的,現在也是“高冷范”!
▲這還是一家紅紅火火的火鍋店嗎
還有黃燜雞米飯也出現了性“冷淡風”。
▲這還是那個熟悉的黃燜Jimmy飯嗎?
這還成了一種宣傳要點,不少茶飲店在進行推廣宣傳時,也一定要帶上“性冷淡”的字樣,展現一下自己的sense和對于年輕人審美的敏感度。
2
“葷的吃膩了,想吃點素的”?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么現在這么多人喜歡“性冷淡風格”?
其中一個回答是:“葷的吃膩了,吃點素的” 。
“性冷淡”成為一個時尚界詞匯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在2014年Google公布的搜索率詞匯排行榜中其就位列第一。甚至逐步延伸到各個領域,都有這種風格的代表。
為什么它如此受歡迎?
原因一:
新興的中產階級崛起,生活壓力過大,需要去繁從簡來緩解疲勞,這樣的風格節制、簡化,安全不易出錯,仿佛自帶一種高級感。
根據之前美團大數據公布的《2017年中國飲品發展報告》顯示,人均15元以上的飲品店數量在全國各地都有明顯增長。這意味著,茶飲用戶族群的消費力也有上升,那么這一部分人,對于品質和美感的追求會同期攀升。
即使背后的老板大部分都是鐵錚錚的“直男”,也難免為了當下的大眾而順從“流行審美”。
原因二:
另一個原因看來更為直接,這種簡約、高可塑性的裝修風格,特別適合拍照。
典型的例子,同屬簡約風格這一卦,“ins風”的流行就和拍照傳播效應有著很大關聯——其流行來源本就基于Instagram這一圖片分享應用。
商業地產咨詢機構世邦魏理仕曾做過一個針對亞太區20-29歲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出,當下年輕人每個月有將近1/3的時間外出就餐,并且大家非常熱衷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美食照片。
▲這種風格的店在社交網絡上大受歡迎
我們身邊經常能聽到一些這樣的話:“那兒新開了一家奶茶店,好漂亮,超適合拍照的~”
用核心客群所喜歡的裝修風格,可以相對輕松地得到關注。當品牌的設計激發出消費者樂于與他人分享的特質,就起到了一種社交貨幣作用,達到擴散影響力的目的。
簡言之,它是一種可以誘發傳播的因素。
3
你家門店適合性冷淡嗎?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茶飲店都適合性冷淡風格。
在談到目前廣受流行的“冷感美”時,一位專業為餐飲品牌做設計的視覺總監表示——
這類風格由于其不復雜的特性,比較難以被更新換代,至少三到五年內仍然會是流行趨勢。
但他同時提到,如果不根據自己品牌的調性來針對性策劃,只是為了追求流行,未必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迎合年輕人的審美趨勢呢?
1
與產品屬性高度結合
究竟適不適合“性冷淡風”?先看看自家賣什么。不同產品的外觀、口味會傳遞出鮮活、動態、溫暖、歡聚等不同屬性,如果設計上一味“高冷”反而可能沖淡產品本身傳遞的感覺。
試想一下,一家賣港式茶點的店,撤掉了那些代表著香港特色的裝潢,改用北歐極簡風,這種反差很容易讓人有種“不專業”的感覺,繼而影響生意。
▲想象一下坐在黑白灰的店里吃港式甜品的感覺
2
符合品牌本身調性
在品牌定位越來越細的今天,同樣面向年輕人群體,也有著18—24歲、25—30歲的細分,不同年齡層的審美情趣是有差別的。
如果品牌本身想吸引的客群足夠精準,比如想吸引的是年輕女性,粉色系場景更能勾起“少女心”。
▲做日式甜品的無邪,通過環境就給顧客打造場景感
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這種風格強調簡潔,但實際上并不意味著門檻低,想讓它成為獲取客流的利器,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尤其在光源、軟裝的使用上。
3
“性冷淡”也要保持本身特色
大眾審美在某個階段可能趨近,“跟風”并非不可以,但跟風的同時,還是要注重自身特色的保持。
例如長沙的mamacha,整體走極簡風,但又融入了一些充滿藝術氣息的裝置,使得整體風格在視覺上更為突出。
▲不規則的門、墻面,性冷淡以外,還有一些特色
對于知名品牌來說,與之前風格不同的空間實驗,能獲得更多關注,但要知道,這很大程度上是在有人氣、有粉絲的基礎上達成的。
4
總 結
雖然目前茶飲品牌的“性冷淡”風仍沒有要停下的跡象,但流行趨勢,總是會持續更迭。
行業的變化,一直在順應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這其中也包含了審美需求。無論是老品牌的升級,還是新品牌的誕生,所呈現出的流行審美,都是在服務著這個行業的核心族群——他們往往也是喜新厭舊的。
當奶茶店都要“冷冰冰”的時候,消費者還能不能在其中燃起熱情?如同經濟學里的“邊際效應”,看多了之后,滿足感會逐漸降低,最后越來越麻木。
沒有不變的流行,沒有永遠的審美,討歡心固然好,但還是不應該過于盲目。
飲品行業首次高規格、近地面思想峰會
2018咖門·飲品新趨勢峰會
▼
關注微信公眾號咖門kamenclub了解詳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