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沒有央廚照樣玩轉標準化,王品是怎么做到的?

    沒有央廚照樣玩轉標準化,王品是怎么做到的?
    餐飲老板內參
    對談現場
    2016-06-29
    2.1萬


    如果一家餐廳,今天去吃這個菜味道很贊,隔天去就變味了,這家餐廳你還會再去嗎?


    餐品出品的穩定性無疑是一家餐廳的基本功,這就不得說標準化的問題了,很多老板是不是馬上就想到了中央廚房?但這是必然聯系嗎?


    “薄利多銷”以量取勝的產品,和人均幾百的餐品,實現標準化的路徑能是一樣的嗎?看了本文,你就明白了。



    案例:王品沒有中央廚房,是如何保持出品標準化的?


    王品(中國)市場中心總經理趙廣豐曾在“中歐餐+創新營”上回答一位餐飲老板關于“中央廚房與標準化”的提問時回答:“如何保持核心產品的口味穩定度,中央廚房可以是一種,但只是其一。”


    據他介紹,王品的每一道菜都有SOP(標準作業程序)和SOC(安全管理平臺),并以圖像化和視頻化的形式呈現,成為一個標準課程;每個區域設專案主廚和行政主廚,專門巡視和檢視各門店的菜品是否符合標準;制定大區經理的黃金標準手冊,按手冊要求對各門店評分;設置顧客調查表。


    對比之前新辣道的標準化解決案例:建設供應鏈,建立中央工廠,引入食品工業技術,以工業化建立標準化。王品依靠強大組織力實現標準化的辦法顯得極具破格力。


    分析:中央廚房只是標準化的路徑之一而非目的


    中央廚房通過集中采購,集約生產降低人力成本和采購成本,通過標準化生產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幾乎是連鎖餐飲追求利潤最大化,實現規模化的必然要求。有些餐飲企業即使在初創時期就已經預先設立了中央廚房。


    在另一面,追求標準化的中央廚房,實現必然造成食物本身的口味折損。因為食材的天然屬性必然被打破,它越來越向工業發展,利用科學技術來盡量保存食物口感。


    因此美食家們常對中央廚房“心懷仇恨”,高端餐飲可能會拒絕他。


    內參君以為,餐飲企業建立中央廚房的目的之一是標準化,實現標準化的方法不只有中央廚房。標準化并不是餐飲企業的終極目的,追求最大化的利潤才是。


    說到底,餐飲老板與顧客之間,是一場在供需關系里圍繞餐品這一中介而展開的博弈。


    餐飲老板想要盡可能地縮減餐品上的各項成本,從而追求最大利潤,顧客想要獲得與他投入的金錢成本無限接近的餐品價值,追求最高的性價比。事實上所有公平交易的核心詞都是性價比。


    說法:性價比決定標準化路徑的選擇


    既然餐飲老板和顧客的博弈點是性價比,性價比凝聚在餐品上。那么餐品本身的性質和定位就是決定標準化路徑的原因。


    品類性質決定


    以火鍋品類為例,天生有中央廚房的標準化需求。火鍋底料炒制,調料配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成本,火鍋情景對涮片上菜速度提出要求,必然需要中央廚房提前制作來提高效率。


    而且決定火鍋底料炒制質量的影響因素頗多,中央廚房能最大程度保證口味的一致性。火鍋品類的近親燜鍋,涮鍋,以及夏天風頭極盛的小龍蝦等有同樣的標準化需求。


    建立中央工廠的新辣道魚火鍋由于活魚現殺技術復雜、風險很多,同時市面上采購普通魚的各項指標不合格,將成為擴張店面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必須從供應鏈上解決發展桎梏,建立品牌壁壘。


    當產品品類本身所需的時間成本較大和技術難度較高,如果企業想要規模化發展,中央廚房幾乎是必不可缺的配置。


    價格定位決定


    顧客付出的購買成本越高,對餐品各方面的要求就會越高。商家一旦標出高價位,自然要在品質上有相應的體現。


    以“薄利多銷”取勝的產品必須要在低價和高效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減產品本身的采購,人力和時間成本,因此必然要求中央工廠的統一采購制作。


    而對于人均370元的王品臺塑牛排來說,顧客絕不接受中央廚房出產的口味折損餐品,因此必須依靠人工來保證標準化。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