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讓顧客對餐廳“一見鐘情”,“第一眼”很重要。
誰能決定“第一眼”的好壞?門頭、等位區以及迎賓服務——對于做正餐的餐廳而言,迎賓服務可以說是餐廳的“第二門臉”。
本周,內參特工化身神秘顧客,暗訪了64家餐廳,實地測評了一下他們的迎賓工作。
餐飲老板內參 測評小分隊 /文
特工報告概覽
下面,由我簡單向各位介紹一下此次神秘測評的情況。
本次測評地點為朝陽大悅城,是北京非常受寵的商場,共12層(不包括停車場),有4個特色街區,184家餐廳。其中有4層的主力商家為餐飲,B1、8F主打快餐、小吃,6F、7F則多為正餐——我們探訪的目標,正是這兩層。
為保證數據豐富,內參特工分別在工作日、休息日的午餐、晚餐點出動,進行了4次神秘探訪。
總體而言,晚餐的招攬熱情程度、人數均高于午餐,周末又高于工作日。
這64家餐廳幾乎都以服務人員“輪崗”的形式完成迎賓工作,僅有幾家設有專門人員;再看迎賓員本身,幾乎都是年輕人,女性較多,攬客招數包括大喊歡迎詞、路過塞菜單、當場介紹菜品等。
下面,按照熱情指數、顏值指數、帶貨指數、音量指數、內容指數五個維度(評分細則見文末),我們從大悅城6F、7F兩層,共64家餐廳中篩選出了以下七家迎賓七宗“最”。
早起之最:權金城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內容指數:★★★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能是權金城的信條——畢竟他們在上午11點03分,其它店還在籌備、動員時,便派出了一位小姐姐手持打開的菜單,向每位路過的顧客高喊“烤肉、冷面、拌飯!”,試圖拉人進店。
在這一獎項背后,也隱藏著一個辛酸的事實。
權金城的位置、流量不佳,又背靠大戶——看它隔壁永遠在排隊的外婆家,沒有迎賓,只有喊號。
熱情之最:椒戰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內容指數:★★★
迎賓這件事,什么最重要?當然是努力最重要。
“熱情之最”有多位有力競爭者,如每進入或離開一個顧客,全場服務人員都齊喊“歡迎光臨”、“謝謝惠顧”并搭配30~90度鞠躬的拉面店“博多幸一舍”。
不過,內參特工還是決定將此獎項頒給開業不久,打川式小吃的“椒戰”,門口的小哥一發現內參特工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便沖上來塞了一份菜單,附贈一段品牌介紹,并即刻開始點菜,如此熱情,實在讓人感動。
專業之最:苗鄉樓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內容指數:★★★★★
在64家中,苗鄉樓可以說是專業迎賓典型。
它的號子信息量豐富,采用了“品牌名+菜系+單品+活動”的構造:“歡迎光臨苗鄉樓,品貴州味道,酸湯魚火鍋,買一送一,歡迎品嘗”,每隔幾分鐘便會重復口播一次。
他們在午餐、晚餐、周末,采用了不同的人數搭配,甚至在服飾上做了升級,堪稱專業。
而位于它對面的赤坂亭(兩家共享扶梯口的流量,因此競爭激烈)的號子:“歡迎光臨赤坂亭,品嘗烤肉就在赤坂亭”從氣勢、內容含量、音量、重復頻率上都略遜一籌。
犧牲之最:望湘園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內容指數:★★★★
由望湘園、旺池川菜、左庭右院三家構成的三角戰區,也競爭激烈。三家門臉、迎賓臺擺放相近,距離不過2米。
多次路過后,內參特工收獲了旺池菜譜2份,望湘園推銷3次,左庭右院招攬1次,其中望湘園犧牲最大,竟放下湘菜的“尊嚴”,對內參特工喊道:“湖南菜了解一下,辣的、不辣的都有!”
形式感之最:蟹的岡田屋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內容指數:★★
作為朝悅客單價最高的餐廳(大眾點評顯示435¥/人),蟹的岡田屋形式感很足。不僅有十分搶眼的巨型帝王蟹門臉、展示活蟹的水箱,還有穿浴衣的迎賓員手持菜單,站在門口兩邊,為客人解惑答疑。
到了周末,形式還會再升級——每有一位客人進店,他們都會敲響門口的大鼓,試問哪個路過的人不會多看幾眼!
神秘之最:雕爺牛腩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內容指數:★
位于7層的雕爺牛腩,當之無愧成為本期特工探訪的神秘之最。店面整體偏深色不說,迎賓人員也面帶黑紗,兩眼平視前方,似乎透過內參特工的身體,從過去看到了未來。
即便在流量競爭激烈的時段,他們也不開口,保持高冷,非常神秘。相較之下,同樣佩戴面罩的薛蟠烤串,不僅面罩更為花哨,對路人也更為熱情,由此錯失神秘之名。
佛系之最:nice meeting you
熱情指數:★
顏值指數:★★★
帶貨指數:★
音量指數:★
體貼指數:★
佛系這個項目,競爭也非常激烈。比如主營川菜的撒嬌,在內參特工詢問可否拿菜單時,對方用視線指示了一下菜單放置的位置,示意可以拿一份;將菜單放回時,對方也沒有任何表情變化,消費者吃或不吃,一切隨緣。
不過,最終還是決定把大獎留給nice meeting you,這家韓寒開設的網紅餐廳迎賓員,在內參特工來回經過的這么十幾趟中,竟每一次都在與不同的人聊天,時而與同事,時而與外賣大哥,也許是在說佛辯經吧。
小結
總體而言,這64家餐廳大部分對迎賓并不重視,服務人員劃水比例很高,迎賓詞信息量不足十分常見,說來說去都是歡迎光臨,就是不告訴消費者自己賣什么,甚至有部分沉迷聊天或手機,只是站在門口,不與顧客主動交流。
背后原因,也許跟餐廳制度有關,據內參特工詢問,迎賓人員就算招攬到了顧客,也不會有額外報酬,輪崗則加劇了責任感的分散。
當被問及這樣招攬顧客是否有用時,迎賓人員多給出了“也許有用”、“我也不知道”等模糊答案。
那么迎賓是否有必要呢?在太初湘苑的創始人王衛看來,迎賓的作用已大不如前。
在老北京,“迎賓”崗應該叫“瞭高”,地位與廚師長相當——工作內容不是流于形式的喊歡迎詞,而是記得每位客人什么身份,什么時候來過,需要什么,能琢磨出他的消費預期,目的(請客還是聚餐)等等,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工作經驗以及一定的工作權限。
如果按照傳統意義,那么“迎賓需要經理級的人”;其實從現在來看,迎賓崗其實只關乎“形象”,實際作用大不如前。
到底要不要、該怎么迎賓,說到底還得看各家老板對這個崗位的定位,以及設置迎賓的效果。
附:打分維度說明
熱情指數:是否會主動打招呼、招攬客戶、分發菜單等。
顏值指數:是否衣著整潔、表情和善等。
帶貨指數:是否了解餐廳招牌菜、會根據顧客進行推薦等。
音量指數:是否吐字清晰、音量夠大等。
內容指數:是否言之有物、簡潔直觀、便于理解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