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曉明、李冰冰、任泉三人合伙的“熱辣一號”火鍋店在北京開業,攛掇成這事的主要人物應該是任泉。因為任泉上戲畢業就曾向李冰冰借錢開了家火鍋店叫“蜀地傳說”,后來還開成了連鎖。
任泉有廚師資格證,還上了長江商學院,所投資餐廳品牌穩賺不賠。他的投資理念和生意經是怎樣的?這位自稱平庸沒個性,卻時時展露冷靜理性商業頭腦的明星有沒有走捷徑?
一、 創業不是當明星,數字代表結果
創業和當明星不一樣。你的尖叫是一瞬間的,創業的過程,或者說創業給你帶來的這種卻是持久性的。我早已經感受過了鎂光燈下的那種感受。每個人喜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對人生的理解也不一樣,我對人生的理解就是我要嘗試,我要體會,體驗。
很早就體驗過做演員的這種臺前幕后的這種感受,我也很享受那種感覺。但是創業不一樣,創業是要鍛煉你的膽識,是要不停的督促你敏銳的眼光,讓你的每天大腦不停地運轉。創業帶給你的是讓你有成就感,興趣是實實在在的,甚至有時候數字能代表你的結果。做演員是不同的領域。我覺得這兩個領域給我的都是不一樣的,永遠是新鮮的。
有時候創業的那種悲涼必須是你自己要承擔的,我也有過壓力的時候,08年的時候投資也過猛,突然間遇到經濟危機,餐飲項目受到很大的沖擊。加上奧運會,我認為政府性的不專業指導,對我,對我的企業影響很大,甚至做演員都沒有承受這么大的壓力。
我不知道我跟誰分享,不是說我沒有朋友,那個東西你跟朋友分享,朋友說你別做了,我覺得很難。有的時候不是企業家對什么事情都有明晰的判斷,也有盲區,有很多東西不懂的,但是就是必須你自己去糾結掙扎,做不做怎么做,做不好怎么辦,自己在那不專業的論證,當然有時候朋友會給你一個提醒你會轉機,但是所有的選擇是你自己要判斷的。
二、 重新挖掘大眾化餐館的品牌力
1、定位永遠不要孤芳自賞(/如何定位一家無壓力的特色餐館)
其實不是一家餐館,在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對手。我的對手是誰?其實就是吃飯的人。他們想干什么,什么心態,先分析對方需求什么。為什么很多人和我合作相對很愉悅沒有問題,就是我先研究你跟我合作你要什么,能不能達到,如果我達不到我不會跟你合作。
我的定位是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來定位自己的餐廳。開第一家餐廳時我就想,我們那個年代如果出去餐廳吃一頓飯,不是快餐,四個人出去小聚一下,每個人25塊錢。在我這還能吃到特色,還有一個特定的環境,一鍋魚30幾塊錢,一個炒菜10幾塊錢,加上幾瓶啤酒,差不多100塊錢,我覺得很舒服。這是我當時做定位的思路。
任泉早期的火鍋品牌
我也算剛畢業就算小白領了,一是不浪費,而且還在這樣有特色的朋友聚會的店里,那就定位在100塊錢,我的第一家餐廳就這樣。所以一開起來生意就很好,很多人都認可。現在餐廳面向年輕人、白領,但不是時尚,絕不走奢華路線。餐廳是一個非常大眾的,有環境,有特色,然后不貴,來消費還沒有壓力。就這樣人均定價100塊,可以在餐廳里面吃出我的服務我的風格。
我個人從來不會孤芳自賞,用我的消費標準去強加于你,所有的其他投資都要站在一個大眾的角度,所以我喜歡看社會新聞,包括微博也好電視也好,因為你要了解大眾現在的生活狀態,在想什么,他有什么能力。
2. 再小的東西也能做出大品牌
畢竟做了這么多年,做餐飲的習慣還有這個領域,已經和我有很大的關系了,不單單指我做這個公司創造多少價值或利潤。因為很多人說去泉哥那吃飯,就變得像來我家做客一樣。
其實做餐廳是我無心插柳的一個概念,也未必有戰略意識。我當時也沒想過要把它做大。當時那種創業和現在這種創業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時的創業只是衣食溫飽,通過小生意能讓生活更穩定。
熱辣一號位于北京朝陽區工體北路永利國際屯三里MALL二層
一開始大學剛畢業,我開一個餐廳能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根本沒想到那個餐廳從上海能夠開到北京,然后開到各地能把它擴大。但是從第一家穩定之后,第二家我想開到北京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創業的東西,我想把它變大。等到這3年,已經過了十幾年,它已經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品牌了。
我最近幾年注意力真的不在餐飲這塊,我也沒有覺得它有價值。等到這兩年在商學院讀書的時候,我會覺得這是個品牌,我會重新要把它拾起來去做大,把它做得更有影響力,所以今天就有了新的計劃。
三、 投資創業都更相信專業的力量
所有的對我來說都是很難的,餐廳也好影視也好,或者其都要專業,我們自己培養了一個相對專業的團隊。隨著這個時代對各種各樣新事物的新概念都不一樣,今年我們就要重新去再找重新的血液,再找更專業的人加入到我們的團隊。
我做事一直覺得專業很重要。除了老板有一個比較好的理念之外,能幫你去實施,更需要人幫你去完成你的想法。你要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去組織能幫你完成或者去執行的這樣一個團隊。我一直在尋找包括電視劇,我覺得于正做得很專業,我就把電視劇放到他的團隊,現在我更相信專業,做什么事其實老板不一定會做,我有很多事情也不會做,我不會炒菜,其實管理我也不懂。
熱辣一號的火鍋
長江商學院讓我對投資有新的概念,它讓我對市場、企業家和創業家有不同的認識,這些企業家創業家都是我的同學,這幾年對我的意識影響很大。比如我餐廳的品牌今年有一個很大的變革,戰略上的改變,這就是商學院給我帶來很質的改變,第二點,他讓我知道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不是簡單的意義上的給你創造一個具體的價值,他是無形的,無形的影響力的價值,這我以前是不知道的,我沒有把品牌價值的潛在挖盡,或者沒有意識。
四、 玩票的人不要來學開餐廳
我覺得創業者也不是天生的,但是這種勇氣和魄力,我身邊的人,演員也好各行各業也好,講創業分享,我從來不會怕他們的分享,但我覺得他們都沒有勇氣。一般人都差了那么一點。
圈里面開餐廳的基本都交流過,我是打擊了一票人,我先問他你為什么開餐廳,想賺錢那你別開了,因為我覺得開餐廳賺錢很難。你說玩,那你去玩,但是玩可能就得持續一年半年。
如果你說我要把它當成一個事做,我會問具備這個條件嗎?誰幫你去管?有家人嗎?剛開始肯定要有家人幫你去掌控這事?沒有。那有專業的團隊嗎?好像誰推薦了一個。OK,這我覺得都是不靠譜的事,幾點不行我覺得你別做了,我會勸你不做。
雖然這么聳人聽聞去勸人,但其實我的餐廳都賺錢的,不是兩三年后才賺錢,而是開張三個月后就賺錢了。
因為我說你自己能做嗎,他說自己不能,但我一家餐廳都是我親力親為的,我天天在那盯著你能嗎,三個月可以嗎,定價定菜單買這個杯。我店里面很有特色,因為是一個沒有規矩的餐廳,沒有統一LOGO什么的。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是,騎著自行車,我喜歡那種原先板車推的那種瓷盤子,很漂亮的一個兩個的不同的。我看到一個花杯子特別好,他就不夠,只有10個,我說這星期你必須給我撈150個,他就很開心一下可以賣150個,他就去找。同樣的盤子也給我找20個,他就去各地。都是這樣我在街上去找那些人。
聰明的企業家是走捷徑的。因為聰明的人會覺得你失敗了我不要那么做我要這么做,有一些不聰明的人覺得不行,他那么做我那么做就可以,有一些規律就是一個坑,要不你跳過去,要不就卡個跟頭的,聰明的人繞著走,不聰明的人固執。所謂的捷徑是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