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突然介入餐飲領域,牽頭成立了“亞洲餐飲聯盟”!是劉永好先生一時興起嗎?應該不是的。
作為一個市場觸覺敏銳的民營企業家,從飼料中發現商機,把希望集團做成全國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集團之一;然后殺入金融領域,成為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劉永好顯然不會貿然出擊,也不至于閑得無聊了弄個聯盟玩玩兒。
但是劉永好牽頭“亞洲餐飲聯盟”,會不會步子大了扯到淡呢?
“食品安全問題要借助市場化的手段,充分發揮餐飲企業、機構和組織者的行業自律和帶頭作用,效果會更好一點。政府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大力扶持、引導和宣傳優秀的食品企業,另一方面要嚴打、嚴懲違法違紀的‘黑心’生產商,形成‘一拉一打’的局面。”
6月29日下午,在亞洲餐飲聯盟成立儀式間隙,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采訪時說。
作為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農牧企業之一的董事長,劉永好強調:“好食材是生命的必需,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沒有安全一切都為零,甚至為負。”
劉永好認為,食品安全完全依靠國家的行政監管,有相當大的困難和壓力。因為全中國的餐飲行業有幾百萬家,甚至上千萬家,是除了農業以外最大的行業,就業人口在幾千萬。再加上上游的食品生產、銷售、物流企業,再上游的廣大農民朋友,食品安全問題就牽涉到數億人民。
餐飲業有如此龐大的體系、分散的區域,除了國家層面的監管之外,還需要發揮企業自身以及行業協會的力量,他們作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責任人和執行者,對于問題細節也是最了解情況的。發揮餐飲企業、餐飲機構和組織者的自律和帶頭作用,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是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面對當下日益突出的環境難題,劉永好認為,“原料供給太分散,水土不安全”,是導致食品安全難以保證的根本原因。首先要做的是形成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從源頭抓起,保證水土的安全,其次在生產加工環節,做到科學、規范的管理,消除不安全隱患。
對于未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品牌建設,劉永好一直倡導“全產業鏈”的理念。他表示,新希望要做的,首先要把飼料質量做好,這是最重要的。第二,要把飼料延伸到養殖業、肉食加工業、奶業,貫通產業鏈,特別是通過建立亞洲餐飲聯盟,把產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聯通,就能更好地保證食品的安全。
雖然新希望集團做的飼料生產、養鴨等也算是餐飲業的上游,與餐飲有著天然聯系,但餐飲畢竟是另外一個領域。可同時也別忘記,新希望集團還有金融、投資業務呢,所以,自己不另起爐灶自創品牌,借道已有品牌企業參股介入也大有可能。
在29日舉辦的“發現中國好食材”活動上,劉永好牽頭組織的亞洲餐飲聯盟正式亮相,發表了《好食材共同宣言》,國內部分餐飲龍頭企業參加,海底撈張勇、玉林魯菜鄒勝利、西貝賈國龍、金百萬鄧超、嘉和一品劉京京、新辣道李劍、一茶一坐林盛智、黃記煌黃耕等業內人士齊齊現身。
眾所周知,食材必須具備三個標準:營養、口味和安全。但好食材,只需考查兩事實上,餐飲企業不可能對于所有食材,包括調料等,完全把好質量關。對于大的餐飲企業,把住進貨渠道、抽檢食材質量還有可能,但對于絕大多數中小餐館來說根本做不到。所以,重要的是從源頭上消滅不合格食材,徹底杜絕不合格食材上市流通。
劉永好牽頭“亞洲餐飲聯盟”,也算是餐飲企業的一個舉措吧?有關企業聯合起來做些推動總是好事。除了他們自身的自我約束可以惠及消費者外,也可以帶動全行業發展,包括推動中餐走向世界(我們有悠久深厚的餐飲文化、精良的烹調技藝以及豐富而且獨特的食材,卻至今未能產生世界級餐飲企業),同時,也可以促進有關法律政策體系完善和政府監管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