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佛陀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推銷員,佛陀如何拓展市場

    佛陀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推銷員,佛陀如何拓展市場
    餐飲老板內
    嚴選加盟
    2015-04-21
    3萬

    佛陀與拓展市場,你能想象二者有何關聯嗎?


    佛陀是精神導師,對物質世界無欲無求;并嚴格約束弟子,甚至不讓弟子沾染錢財。


    如果你認同賽斯·高汀關于市場推廣就是傳播理念的觀點,那么可以說佛陀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推銷員。2500年來他的教誨惠澤億萬民眾,橫貫亞洲乃至傳遍全世界。由于沒有文字記錄,最初幾百年間都是依靠口口相傳。后來的兩千多年也是以原始的途徑傳播,跨越了語言障礙,跨越萬水千山。


    佛陀的事跡對于從事公益事業,投身“善業”的人特別受用;對于圖謀用觀念改變世界的人愈發值得借鑒。即使你經營事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在21世紀的今天想有所成就的話,想必你已經悟到,慷慨無私、信念執著才是關鍵——而這也是處世之道。所以你若從佛陀的思想里收獲良多,請不要詫異。


    無論做營銷、教學生或是與人日常交流,你希望傳達給他人的信息既合道義又能感染對方,以下是仿效佛陀的思想給出的一些建議。



    傳法亦如開拓市場


    佛陀開悟后的大事之一就是傳播思想,但傳法也要有市場。自菩提樹下打坐,悟出涅槃真諦,佛陀自語道:這個無法傳教他人。涅槃之識深奧難解,而普通人蒙昧無知,他意識到說教將無甚效果。


    因此如果你開拓市場業績欠佳,心情為之沮喪,你必須鼓足勇氣,千萬不要灰心!可能你學識淵博,技藝高超,能為世間貢獻良多,但你能否在市場呼風喚雨則是另外一回事。開拓市場非航天高科,與你已擁有的見識也迥然相異。


    覺悟如佛陀都曾坦承遭遇市場問題,何況我等凡人,所以不要失去希望!



    不要試圖迎合所有人


    佛陀認定了向其他人解釋他的悟道如同對牛彈琴。這時梵天大神來訪,鼓勵他:有些人有能力領悟真諦,“只是被微塵蔽目”。于是佛陀重打精神,尋找這些渴望開悟的靈魂,也只有這樣的靈魂才會接納他的思想。


    市場營銷的一個典型誤區是:開發一切能從你的產品、服務或觀念中獲益的客源,并試圖以其擁有的價值說服他們。問題是你提供的東西有些人可能是有需求,但除非人家的確想要,否則不會買你的帳。


    換個角度看,如果我們都對效率大師、健身教練、養生專家和理財顧問提出的錦囊妙計言聽計從,那么我們都會做事井井有條,身強體壯且財不外流。


    如果效仿佛陀的做法,專注于有主動需求的客戶(而不是誰有需求都撒網),那樣的話我們的潛在客源可能數量有限,但客戶反響積極意味著機會多多。



    光說實話還不夠


    佛陀的第一次傳法就不成功。菩提樹下覺悟后返城途中,他遇到一位浪跡天涯的修行者,修行者一見釋迦牟尼就察覺到對方有些異樣。修行者問釋迦牟尼悟到了什么,釋迦牟尼答曰:我是覺悟者——佛陀!修行者非常困惑,心想你當然是覺悟了(是悟得神經了吧),于是托辭開溜。


    有趣的是佛陀說的是大實話,他不是自大狂(佛是忘我無我的)。他傳法教誨也不收分文。


    在理想世界里,你不必費心推銷,只要說實話,展示商品或介紹服務內容,顧客就會看到價值,接受你的商品及服務。不過理想歸理想,現實世界不是烏托邦。


    現實生活中即使提供的是免費服務:訂閱博客、資訊,試用軟件或免費咨詢,也仍然需要推銷。如今人人都很忙碌,信息流面前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此你需要做的是讓客戶不要糾結,用你的產品或服務優勢說服客戶。



    歸納要點效果不俗


    佛陀再次嘗試傳法。在瓦拉納西的鹿苑中,佛陀召集到朋友及追隨者共五人。眾人問佛陀覺悟到了什么,佛陀告眾人以“四諦”(即苦集滅道,佛教基本教義,講述煩惱與生俱來以及如何解脫)。


    這次嘗試很成功,后來這五人全都開悟,成為佛陀最早的弟子。“四諦”至今仍是佛教傳法的基本教義之一。


    佛陀把他的思想分成四部講解,信眾就聽得懂,記得住,方便傳法給更多人。在蒙昧年代,這種教化方式尤為難得,因為佛經在口口相傳幾個世紀后,才出現文字可以記錄下來。佛陀的教化包括將復雜的觀念分解成幾個要素,比如“八正道”、“三寶”、“五蘊”。(佛陀真乃慣用數字的標題黨開山鼻祖)


    你要是覺得你文章標題里總出現數字,讀者會不會看多了想吐。不妨想想佛陀玄妙而深邃的思想是如何闡述的吧。佛對數字都情有獨鐘,你拿來用還錯的了么?


    如果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容易給客戶解釋清楚,試試分解成幾個要素,這樣會效果不俗。你只需告訴客戶三個優點,或只用三個步驟進行描述。總之細節部分可以隨后講解,歸納好要點聽眾才好把握。



    如何定位很關鍵


    佛陀將他的覺悟之路描述為不二法門,也是想有別于他經歷過的另外兩種生活。


    當時這位年輕富有的王子坐擁無盡財富,身邊仆傭眾多,還有美妻陪伴。他可以縱情恣肆于感官享樂,但他意識到歡享存于身外,內心的煩惱卻無從解脫,甚至愛情也愛莫能助。于是他決定修行,用折磨肉體的苦行方式,絕食、冥想,拒絕一切享樂,但修行最終無果。


    最后他另辟蹊徑,完全不同于前兩種極端方式。他認識到快樂和痛苦本無分別,只是一體兩面,而在徹悟涅槃后快樂和痛苦都不再成為羈絆。


    佛陀準備傳法時,當時社會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導師——教主,瑜伽師,先哲等等都想方設法吸引門徒。而佛陀的教化方式是不二法門、中空之道,他的說法登時就有別于其他大師。


    因此若想與眾不同,就要仿效佛陀做好自身定位,務必特色鮮明。



    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


    佛陀也遵循商業模式?聽來似乎不相干,畢竟他和弟子都極力抗拒金錢、財富的誘惑。不過與俗人一樣,僧人也要吃飯、穿衣、看病,也需要居所遮風避雨。這就是說出家人也需要遵循商業模式,比如與供養他們的俗人之間互惠。


    與俗人不同,他們不做交易。他們是靠贈予供養,施主捐物不捐錢,而且贈與行為是慷慨無私沒有企圖的。每日清晨,僧人行腳四方,端著僧缽受人施舍,衣服及生活用品均來自俗眾捐獻。作為回報,僧人為俗眾傳經示道,主持喪葬。這種供養制度延續至今,不只在亞洲,美歐、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均循此規。


    你可能不明白佛徒供養與你有何相干,我們看看賽斯·高汀的關鍵命題:


    當今社會的經濟形式就是混合經濟,是資本主義(要么干好,不干走人)和贈與經濟(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合體。若想在混合經濟中成長,你的眼光要放長遠,不要只想著賺錢。你的寬宏慷慨需要真誠,不要予人“贈品”就希求回報。贈與的核心,包括用情緒感染他人,都是不圖形式上的回報,也不圖他人一定回報于你。如果有所企圖,就不再是贈與,而是勞務。



    背靠團隊好乘涼


    佛陀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尊塑像,跏趺而坐,靜思冥想。他憑一己之力便覺行圓滿。


    佛畢竟只有一個,他知道凡俗之人在覺悟路上需要助力。于是成立了僧伽——求真諦者,僧侶,尼姑以及信眾組成的僧團。僧伽成員之間互相支持、鼓勵。時至今日,遍及全球的億萬佛教信徒雖然門派有別,但僧伽制度相仿。


    一日,佛陀最親信的弟子阿難,悟到僧伽價值之大,白佛言:佛主,圓滿生活半是友愛,愛世人。佛陀答:非也;阿難,非也。圓滿即是愛。(非佛經原文,根據原文意譯——譯者)


    如果你渴望卓然于世,無論從事什么行業,或是做公益慈善,你的成功取決于你為身邊的人帶來怎樣的變化。因此你首先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你們互相扶持,并肩奮斗。此即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尋找認同接納你的人;尋找能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功德圓滿之人!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