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小龍蝦跳水大降價
牛蛙卻一天三連漲?
“呲啦……”
“熱油一響,祝您黃金萬兩!”
“蛙腿一蹬,祝您步步高升!”
隨著店員話落,上一秒還像剛健完身的牛蛙,這一秒紅油浸入每寸蛙肉,再撈起來,得小心翼翼了,蘸料里面打個滾,稍一用力也許蛙肉會滑嫩到骨肉分離。
接下來,輕輕咬上一口。肉質彈牙,我所欲也,火鍋香辣,亦我所欲也。美味蔓延舌尖,順喉而下,嫩、燙、鮮,正在讓許多牛蛙愛好者瘋狂。
◎圖源:網絡
最近,這樣的“瘋狂”正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城市和小縣城遍地開花。
這個夏天,小龍蝦賣不動了,在旺季經歷“跳水式降價”。但牛蛙一躍而起,成了與小龍蝦、酸菜魚等爆火品類并肩的扛把子。
據海鮮指南報道,牛蛙原料價格一天“三連漲”,突破10元大關。某牛蛙流通商表示,與去年6-8元/斤的價格相比,牛蛙價格漲幅約為20%-30%。
目前,牛蛙產業產值約800億元,其中餐飲環節約占行業總產值的75%。國內與牛蛙相關的餐飲門店數量接近5萬家,餐飲市場規模已達600億元,預計很快將逼近千億市場規模。
這些店主要集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武漢、南京等城市,還誕生了蛙來噠、蛙喔、味之絕美蛙魚頭、蛙小俠、老佛爺銅爐蛙鍋等全國知名連鎖餐飲品牌。
其中蛙來噠已經在90多個城市開出400多家門店,還火爆到開業排隊2600桌。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3-5年以牛蛙品類為主要特色的餐飲店還會高速擴張。
除了特色店,不少品牌也在緊跟這陣“蛙風”,7月21日,肯德基即將推出傳奇港式風味牛蛙塔可,全國限量售賣467萬個,每個14元,售完即止。預告一出,一堆網友已經開始饞了。
◎圖源:網絡
此前的5月底,海底撈曾在官微平臺專門為牛蛙做上游養殖科普和吃法介紹。
◎圖源:網絡
最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低價自助的形式,更是讓餐飲屆刮起了12級牛蛙風。
“69元無限量吃”、“超級性價比”、“一百不到實現蛙蛙自由”、“80一人隨便炫”等打在餐廳門口的標語,撥動著牛蛙狂熱者們的神經,短視頻平臺上美食探店博主甚至掀起牛蛙挑戰賽,嘗試吃回本。
牛蛙自助火鍋的頭部品牌如錦城川喜魚稻田蛙、寬城子·美蛙自助火鍋、唐缽虎美蛙自助火鍋都在今年上半年門店數量猛增。
◎圖源:網絡
頭部之外,“牛蛙自助火鍋”成了今年新手入局的熱門賽道。
憑什么是牛蛙自助火鍋?
牛蛙自助火鍋為什么可以火起來?
一方面,源于牛蛙品類在餐飲業漸入佳境,產業鏈健全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單品。
由于其食材搭配性強、不同烹飪方式下口味多元等因素,曾經小眾的牛蛙如今已是餐飲界的“爆款”,逐漸走上大眾餐桌。
◎圖源:網絡
牛蛙于1980年左右引入國內,最初作為小眾單品出現在川湘菜餐廳,消費人群極窄,一直以來阻礙牛蛙發展就是其背后紊亂的供應鏈“痛點”。
作為外來物種,由于牛蛙養殖過程所產生的死蛙和污水等其他污染物,對周邊的水文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導致多地不斷發布牛蛙養殖禁令,2020年年末牛蛙市場熱度遇冷正是因為供應端出現了問題。
◎圖源:網絡
但隨著眾多餐企入局,下游消費市場逐漸火熱,在市場的催動下,不斷成熟的上游養殖技術將牛蛙供應鏈的短板補齊。
目前無抗綠色養殖技術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加之蛙來噠等頭部品牌介入上游供應鏈——自建養殖基地或與養殖商合作,一方面減少養殖場對周圍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解決了牛蛙不健康喂養問題,保證牛蛙食品安全。
下游規模化、規范化的牛蛙養殖為行業輸出標準,與連鎖品牌聯動反向推動行業規模增長。
另一方面,“牛蛙自助”主打性價比之王,通過擁抱消費新生代走紅。
“鐵鍋牛蛙、美蛙魚火鍋“等牛蛙產品的市場售價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同時,眾多餐飲店蹭著低價團購的風,借自助模式消費場景的力,一邊給價格降溫,一邊給客流加碼。
2022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牛蛙餐飲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指出,吃蛙人群中每月吃蛙兩次及以上的“愛蛙一族”占比高達52%,90后“愛蛙一族”的占比相對更高,是目前牛蛙消費的主力。
低價團購的牛蛙自助火鍋,利用低于百元的團購價,吸引著這屆“吃‘白人飯’、9.9元搞定午餐、涌入小飯桌”的年輕消費者。成為了在這個低消費欲望時代下,大單品組合低價餐飲走紅的代表之一。
在以自助形式走紅前,牛蛙火鍋一直都是“弱勢品類”,不溫不火,或者只小眾范圍內受到歡迎。此前每年酸菜魚、烤魚等品類的關店數,可能都要比牛蛙火鍋的門店數多得多。
就跟榴蓮一樣,牛蛙這種食物,愛的人很愛,不愛的人遠遠就走開了。
的確,目前消費者對牛蛙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認知,市場教育期正在快速過去。牛蛙自助火鍋的火爆,前提也是大家喜歡牛蛙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不然不會有那么多門店突然增長起來。
然而目前,火鍋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雖然行業增速尚超過行業平均增速,但行業增速已趨于放緩,大家都在尋求能夠占領某一細分品類或在經營上突破創新,以此來讓自身出圈。
對于牛蛙+自助+火鍋這種細分品類而言,倘若只能仰仗一味的低價團購來吸引消費者,可能并非長久之計。低價團購自助模式固然讓其趁勢走紅,但也容易卷入價格戰。
如今越炒越低價的牛蛙自助火鍋,5折、6折不稀奇,但低價團購在網絡平臺的“價格戰”,看似烘托了營銷熱度,給消費者派送了實惠,最終很容易陷入損害成本、服務,降低品質損害品牌競爭力。
◎圖源:網絡
低價團購不是護城河,只是潮流之勢。
不管是火鍋這一賽道,還是牛蛙這一品類,可能還要繼續創新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且不說頭部幾個牛蛙品牌都是湘菜,都在努力尋求差異化和減少可替代性,在這種情況下,牛蛙火鍋還能發展到何種程度,還是要深思熟慮。
在越來越擁擠的品類或賽道中,想要走得更遠,還得是產品主義、價低質優、差異化建設。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