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3487 期
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七飯
出道即爆火,
萍姐火鍋刮起夜市風!
火鍋賽道又見新物種!川渝地區刮起一股火鍋新風,把夜市一條街搬進了火鍋城。
萍姐火鍋開在重慶觀音橋的千平大店,1:1還原了重慶老城風貌,進入門店,宛如進入時光隧道,一秒穿越80年代的老重慶。
老火鍋重辣,毛肚七上八下,酣暢入肚,辣而不燥,好不過癮。鍋底夠味,涮品品質也頗高,耙雞腳、鹵肥腸、麻辣牛肉,特色鮮明。
店內還藏著一條頗具老城風貌的公路夜市,冰湯圓、烤苕皮豆干、豌雜面、小餛燉、蛋烘糕、現蒸小籠包……各色小吃,獨立成鋪,真正實現“邊逛邊吃”。
下午四點的萍姐已經人聲鼎沸,大排長隊,滿是人間煙火氣。
在這座有3萬多家火鍋店的城市——重慶,萍姐一出道便直接霸榜全市火鍋熱門榜一,持續霸榜天數更是高達258天之久。并非一時的網紅,而是影響力不斷發酵、不斷提升。
在成都,萍姐火鍋更是創造了單日線上最高排隊桌數1854桌的強悍記錄。國慶、元旦大型節假日登頂全城熱搜第一。“來成都,吃萍姐”似乎成了年輕一代新的旅游風向標,萍姐也從一家火鍋店直接變成了必去的打卡點。
成渝兩地門店的單日接待桌數超560桌,單月到店人數超15萬人,火鍋新風,熱度高漲,數據驚人。
不僅僅是火鍋大本營“川渝”,這股熱度正向全國傳遞:萍姐在多個城市的加盟門店,像鄭州、沈陽、哈爾濱、銀川等城市都是大眾金冠門店,天天大排長隊,長期登頂全城熱搜榜,當地美團、點評、抖音等本地生活的多項榜單更是拿到手軟。
武漢280平的門店,單店開業至今,日均排隊數量超300桌,日均接待超200桌。
大排長隊外,翻臺記錄也屢屢被打破,哈爾濱、銀川8輪+/天、武漢9輪+/天,鄭州最高翻臺記錄為10.5輪/天……更多記錄仍在被不斷刷新!
數據之外,我們還在社交媒體上,觀察到年輕消費者的“瘋狂追捧”:
“不得不說萍姐火鍋也太會了,裝修風格是那種8090復古懷舊風,酷炫的復古燈牌,市井煙火氛圍感拉滿!愛拍照的姐妹一定不要錯過,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雞爪,我的天哪,超級吸汁!一抿就脫骨,建議開鍋就下豬蹄和雞爪,煮到最后吃,真的入味極了。”
火鍋、場景、甜品、小吃……各種元素的極致“疊加”,正不斷俘獲年輕消費者的心,持續引爆社交媒體!
直營基因+產品主義,
發展根基更穩固
解讀萍姐爆火的原因,需要從打造者——亞特餐飲說起,一個專注火鍋賽道20年的專專研餐企。
從耙二哥腰片火鍋,到鹵校長老火鍋,再到萍姐,亞特餐飲創造的每個品牌,都引領了火鍋賽道的更新迭代。
這樣的“穩”,源于其深厚的直營基因、堅定不移的產品主義。
萍姐的火鍋底色,三代傳承,創始人陳宇森在采訪時提到,“始終要把傳承放在首位,知道哪些東西是不能變的,沒有這個根,你所有的店都是浮的、飄的。我不否認我們是網紅,先網紅才能長紅,但我們的紅是有根基、有沉淀、有傳承的。”
如對鍋底的堅持,研發時為了風味更能接近老火鍋,陳宇森把研發團隊和供應鏈工廠搞得極為“惱火”,最終費時費錢,只有些微利,但效果出奇得好,不少消費者都稱贊,“吃出老火鍋的味道了”。
如大刀腰片、辣鹵技術的非遺傳承,師出名門的鹵味,煙火氣十足的小吃等等,都是運營團隊對產品不斷精益求精的體現,也是對重慶火鍋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品牌才能走得更遠。有了對產品的極致鉆研,才能有更高的復購率,才能將品牌的生命力維持得更長久。
直營基因+產品主義,像品牌打造時的兩塊基石,立好基石,才能拔地起高樓!
極致大店,交互體驗,
讓火鍋“逛起來”
萍姐火鍋在打造上的真正特色,可以理解為,超出預期的極致場景體驗和對社交體驗的放大。
當下的火鍋賽道,從鍋底、菜品上面的創新已經有所局限,只能在模式上疊加東西,萍姐火鍋還有一個重要后綴——公路夜市。
創始人陳宇森提到:“很多人喜歡煙火氣,喜歡夜市、小吃街。我們想能不能把它們融合到一起,在火鍋店里,吃到別的店吃不到的東西,體驗到別的店體驗不到的場景和互動。”
不守舊的萍姐創作團隊為新作品打造了兩件“利器”。
一是震撼場景,火鍋疊加夜市,超出預期的極致體驗。
在重慶觀音橋的門店,我們繞過一個個各不相同的市井場景,穿過一個個小吃攤位,洄游動線逛下來,恍惚間不覺得這是在火鍋店,而是某個夜市。
懷舊的港風舞廳、煙火氣濃郁的市井場景、活色生香的小吃攤位……特色的場景設置被極致還原在門店中。
在火鍋門店大多規整在200平時,萍姐開起了極致大店,重慶首店是1120平,成都店是1380平,深圳店1580平,北京店是1200平......
極致大店放大了場景帶來的震撼感,恍如穿越一般真實,讓人頻頻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據陳宇森介紹,萍姐火鍋是目前現有火鍋品牌里的門店動線、門店運營、門店產品結構跟SKU最復雜的。
“大家都在玩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再跟他們去玩,這很無趣。所以我要做一個別人沒做過的東西,喜歡跟人家反著來。”
地道重慶老火鍋外,一個個檔口更是徹底還原重慶公路夜市地道煙火小吃的場景,不同種類的小吃更是涵蓋了蒸、烤、炸、煮、炒的烹飪方式。夜市街鍋氣十足、人山人海、好不熱鬧!用一家火鍋店把地道重慶小吃帶到全國各地,萍姐可謂是全國獨一份兒了。
在產品的更新迭代上,團隊還開啟了全員參與的產品創新機制,年輕人為年輕人打造產品,更懂年輕人。
多輪內測后,在直營店試跑,據數據精準調整,才有了爆款的誕生,繼而推向全國市場,定期賦能全國加盟門店的新品更新。完整的產品研發鏈接,加上300多個儲備SKU,讓萍姐的發展后勁十足。
多種多樣的場景,紛繁復雜的用餐體驗,提升著年輕人選擇的幾率,像發射的多只箭,總有一支能擊中內心。
二是“公路夜市券”,創造社交契機,提供情緒價值。
來到萍姐后,每個客人都會領到一張公路夜市券,你可以走到小吃街,憑券選擇夜市小吃。
火鍋作為社交屬性極強的餐飲類型,很多消費者都是奔著社交來的,吃火鍋是社交,拍照分享也是社交。
萍姐的這一模式就是在強化社交,讓大家不再是坐著吃火鍋,而是站起來,逛起來,聊起來、拍起來、玩兒起來。
交互體驗的設計中,場景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還原消費者固有的認知,減少認知成本。
這也是為什么萍姐會在夜市疊加在火鍋中,大家極其熟悉的夜市場景,無需引導,會很自然地逛起來,聊起來。
這個逛夜市的過程,也在創造著社交契機,你可以拼單湊券,一起購買更高價格的產品,也可以討論今天體驗哪些小吃,哪些下次再來,而非坐在桌上,掃碼點單,尬在原地。
一張小小的公路夜市券連接人、物與場景,達到一種更豐富的交互體驗。這也意味著新的火鍋時代的來臨,打造方向從VI(視覺識別)轉變為BI(行為識別)。
這是對消費需求更進一步的洞察,萍姐的爆火也應證了這一點——對社交需求更極致的滿足。不僅桌上的菜要對胃,場景和模式更要對味!
嚴選城市合伙人,深耕慢做 ,
2023年門店突破150家!
萍姐火鍋正以火熱之勢向全國擴展,但這樣的擴展并非無序的,特別是在城市合伙人的選擇上極為嚴格,不僅要考察團隊資金實力,認知格局要廣闊,更重要的是超強地源優勢和團隊執行力。
嚴格篩選標準背后,一是為了消費體驗的完善,區域首店都將按照全直營標準打造,高執行力才能將品牌特色發揮到極致,二是為了品牌能夠更長久地發展,成為年輕消費者常來常往、常吃常逛的一家店,而非只是曇花一現的“短暫網紅”。
從川渝起勢,再到各區域首家標桿爆店,再到核心城市,萍姐正層層發展,層層打爆,向更多維度的城市擴散。“小萍姐”的門店模型正在不斷優化中,減面積,但不減體驗,依舊是極致的場景體驗與BI賦能。
在出海熱潮之下,萍姐火鍋還將出海發展,將火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當下,萍姐正進入高速發展期,在五一期間,全國即將有10余家新店開業。在十一,門店數量將擴充至100家。今年全國門店數有望突破150家,一年內快速實現全國省份品牌全覆蓋。
敢創新,敢不同,打破想象的邊界,萍姐正將火鍋這一品類塑造成口味與體驗并重,互動與社交并存的新物種,引領新風潮。
內參每月將在評論區選取兩條“優質評論”,送上我們價值568元的內參重磅《餐飲經營研報》,歡迎大家踴躍評論,每月月底公布獲獎名單及截圖~
輪值主編|陳黎明
視覺、插圖|劉霞
編輯 |權紫君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