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60家直營店,店店火爆!湊湊CEO揭秘背后的營銷策略

    60家直營店,店店火爆!湊湊CEO揭秘背后的營銷策略
    餐飲老板內參
    對談現場
    2019-07-03
    7.2萬


    連吃帶送,光贈送給顧客的(小食)成本超10元,讓人體驗超預期;


    不在傳統媒體上大量投入,而是設計高顏值的環境和產品,鎖定女性客群主動為其傳播。


    近日,跟湊湊CEO張振緯聊過天后,我終于get了為什么湊湊3年能開60家直營店,而且店店火爆的秘密……


     餐飲老板內參主筆 艷子 /文 


    在張振緯的朋友圈里,我看到最多的信息就是哪里哪里又開新店了,門口排位到多少多少。


    確實,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湊湊今年門店數增長很快,今年上半年,在石家莊、太原、杭州、鄭州、天津、廣州、合肥等地新開了12家門店,門店總數達到60家(2018年年底是48家)。



    而且,每到一地都能引發一股打卡熱潮。


    比如杭州,內參君當地的朋友曾預測,湊湊在杭州肯定做不起來,因為客單價太高。但事實卻是,湊湊在杭州的生意特別好,金沙印象城店在大眾點評上收獲了五星好評,口味、環境、服務、食材均9分以上,區域火鍋榜第一。


    而早在一年前,湊湊還曾被傳聞“虧損2000多萬”,但現在,湊湊的收入已經占到呷哺集團收入的12%,2018年營收5.56億元。


    張振緯說,下半年將繼續開四十幾新店。假設到年底達到100家的話,湊湊的營業規模就能超過20個億,已經達到呷哺當初上市的營業額。不過未來是否獨立上市,要看整個呷哺集團資源整合的結果。



    湊湊的成功

    是營銷策略的成功?


    我問張振緯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湊湊快速開店,還能保持店店排隊?


    他回答,跟營銷策略有關


    因為從一開始,湊湊互聯網化的經營模式就決定了它的成敗。跟傳統餐飲有很大不同,他們從不在傳統媒體上大量投入,而是通過設計高顏值的環境和菜品,引發顧客自發傳播


    社交媒體傳播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地域限制。而且,前期,“火鍋+奶茶”的組合定位,加上切中有品質要求的中高端消費人群,這兩個條件使得湊湊處于一個相對壟斷的狀態,客群非常清晰。


    而這一部分顧客,在消費市場中也有較高的話語權,通常都是朋友圈里的一些意見領袖,自然地,通過自發傳播的裂變效果,湊湊在全國范圍的傳播和布局上就相對快一些。


    如張振緯所言,3年前,湊湊以“網紅”的姿態橫空出世,火鍋+奶茶的業態組合為其賺足了人氣,而且門店裝修有景有品,菜品擺盤設計顏值高也是其最大特色。


    ◎ 當初內參君還沒體驗,就已經看到朋友圈多人轉發的大紅袍珍珠奶茶、海鮮棒棒糖……




    內參君長沙的幾位好友,就特別喜歡去湊湊, 還因此得了一個“和牛王子”的稱號。因為他們每次300元一份的和牛一點就是七八份,“顏值高啊,好看!”



    身邊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都是在社交媒體上先被湊湊的顏值種草,而后跑去打卡,甚至所在城市沒有門店時,盼望著湊湊快去。


    所以,從品牌定位上,湊湊一開始就跳脫出傳統餐飲的經營方式,它的DNA、環境、到傳播方式,是跟一般餐廳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個顧客贈送成本就超10元

    湊湊在“想盡辦法”討好女性


    張振緯說,湊湊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在想辦法討好女性。


    因為他們很早就發現,餐飲消費的決策者大部分都是女性,尤其在湊湊,女性占到整體客流的60%~70%。


    湊湊生意好,本質還在于會給(女性)顧客超出預期的體驗。張振緯說,湊湊有一套非常完整基礎的流程設計,從顧客進店,感受到優美的環境,到餐中贈送甜品小食,到餐后ending,每一個關鍵點都有驚喜


    這一點在大眾點評上能看到很多用戶反饋:“餐中送的梅子凍好好吃”、“贈送的冰沙和棒棒冰味道不錯”、“鴨血和豆腐無限續,對于喜歡吃鴨血的簡直不要太滿足,走的時候還可以交代服務員幫忙打包帶走一份”……



    甚至還有不少消費者反饋,在湊湊吃到的免費甜點比在外面買的還好吃。無疑,這些意外免費的“小禮物”正中女性顧客下懷,很容易就提升了她們的滿意度和超值體驗感。


    張振緯說,這其實是他們一種服務策略——“把別人的弱項變成我們的強項”。


    別人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可能贈送一些花生米、玉米片之類的小菜,但湊湊會贈送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我們給客人贈送的東西,成本都超過10元。”


    還有環境,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其實很多餐飲品牌都在不停創新就餐環境,但在張振緯看來,裝修、服務、用餐體驗,其實都是一個載體,是企業面對消費者溝通的一個渠道,最重要的是傳播品牌的一些文化和理念。


    做品牌最重要的,是理解消費者。



    鴨血鍋、龍蝦鍋引領行業背后:

    優勢品類重新組合排列


    湊湊還有一點讓行業人羨慕嫉妒,每次出的新品鍋底都能引領潮流。


    從最初可以免費續的鴨血豆腐(臺式麻辣)鍋,到美容養顏的花膠雞鍋,到今年年初推的小龍蝦鍋,再到波龍燕麥鍋……這些都引發了火鍋行業的跟風。


    但說起來創新,張振緯說,做餐飲其實做的都是微創新,湊湊(研發團隊)并不是美食家,也不會憑空做一些菜式,但是他們可以做一個整合者。


    所謂整合,就是可以把各大菜系,各大品類優勢,和火鍋做結合,順序重新排列組合,然后成為一個新的東西。這是湊湊產品研發一開始就堅持的一個精神。


    就像火鍋、茶飲,本來就有,湊湊就拿來組合在一起,剛開始有不少人說“這怎么行”,可是現在,這種組合在餐飲業已經變成標配。



    只有創新才能創造更多顧客價值。比如以前人均500元才能吃到的花膠雞,在湊湊,人均100多元就能吃到,味道也不會比別人差。


    但對品牌來說,持續創新是很難的一件事,作為一個網紅品牌,從消費者的心態來說,它品牌的創新迭代能力一定要相對強一點。


    尤其是靠產品或環境出名的品牌,這就相當于給了消費者一個強刺激,發展到一定階段,這種消費感知就會達到一定高度,品牌要發展就要想辦法讓它繼續往前往上走,只有達到更高的高度,才能超越之前給消費者的感受。


    而且創新本身有一定風險,可以讓品牌變得更好,也可能變得不好。所以品牌做持續創新需要一定的膽識和魄力,也得有一定的承受失敗的能力。



    未來下探更多二三線城市

    開店數量要看兩個比例


    從湊湊今年上半年擴張步伐里,內參君發現,作為中高端火鍋的代表,首進廣州挺正常的,但它還開始進入合肥這樣的三線城市,聯想到海底撈同樣的戰略,內參君不免好奇,二三線城市有中高端火鍋市場的沃土嗎?湊湊的擴張策略是什么?


    張振緯說,未來兩三年他們的擴張戰略,首先是在原有好的城市繼續加密,其次會下探到更多二三線城市,此外還會出國


    ◎ 周一下午,湊湊的門店也在排隊




    二三線城市市場是否好做?他說,湊湊其實并不十分在意在幾線城市,而是主要看兩個比例。


    • 一個是不同城市中高端消費人口的比例,這在不同城市有很大差異。據此制定開店規劃,比如一線城市可以開10家20家,那二線城市就開五六家,三線城市可能就開個兩三家。


    • 第二個是消費頻次。以前餐飲消費分層級,人均100元以下的、100~200元的、200元以上的,等等。現在這種層級關系已經慢慢消除,隨著消費升級,不同層級的消費都會有,只是頻次不同。

      比如有消費力的顧客,一周可能會到中高端餐廳消費兩次,消費力稍弱的,可能一個月兩次,再弱一點點的,可能一兩個月一次,但不會完全沒有消費。


    綜合這兩個比例,湊湊會考察每一個城市的人口基數,收入水平等,以此推算中高端消費人群的比例,把它轉換成湊湊的目標消費群,這個數據到底是多少。這些信息決定湊湊在這個城市的開店數量。



    小結


    張振緯說,他感受到的一個明顯趨勢是,消費者更加重視消費體驗,他們的關注點不再是某一兩項,單純的口味好、環境好已經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維度——食物、環境、服務、性價比等各方面的升級,整體消費價值的提升。


    參考先進國家,當經濟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競爭的不是誰的成本更低,而是產業升級,誰能提供給消費者完全不一樣的消費價值。


    對于餐飲經營者來說,做到這些并不容易,但卻是現階段最要著重的一件事。


    如何深耕用戶價值,提升消費體驗?不妨來7·26大會現場聽張振緯分享更多湊湊的經驗。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主筆訪談往期內容精選:

    木屋燒烤 | 5年要開1000家店,如何實現? 

    奈雪的茶 | 連出爆品!品牌如何保持高熱度?

    九毛九 | 又推新品牌!能延續太二的成功嗎?

    蜀大俠|做到成都“三大火鍋”之一,他只用了4年

    香天下|揭秘奶茶鍋、泡面鍋背后的產品策略

    吉祥餛飩|年入15億背后有5個“硬核策略”!

    57度湘|最高日收12萬!我為什么要回歸社區小炒店

    客如云 | 如何快速提高餐廳“賺錢水平”



    · end ·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魏鎢琪 于聰聰

    45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