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邁入百億俱樂部,利潤突破11億,支撐瑞幸逆勢盈利的底層邏輯是何?

    邁入百億俱樂部,利潤突破11億,支撐瑞幸逆勢盈利的底層邏輯是何?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3-04
    2.4萬


    在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的業績溝通會上,瑞幸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表示,2022年四季度,疫情的反復給整個消費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瑞幸也受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但我們憑借強大的品牌營銷、供應鏈體系、數字化系統以及消費者的支持和厚愛,瑞幸的門店規模、用戶增長以及收入利潤的全年表現依然強勁。這也再次證明了瑞幸咖啡有效且極具韌性的商業模式。


    不難看出,今天的瑞幸進一步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并建立起全方位的市場競爭優勢,這也讓公司邁入全新發展時期。




    總第 3429 

    餐企老板內參 內參君 | 文



    瑞幸邁入穩健增長階段


    3月2日晚間,瑞幸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業績。


    2022 財年,瑞幸總凈收入132.93億元,同比增長66.9%,這是瑞幸收入首次突破百億。目前,中國市場能邁入百億俱樂部的咖啡連鎖品牌屈指可數。瑞幸咖啡自2022年一季度起,持續保持強勁、穩定增長。特別是在疫情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瑞幸仍能實現盈利,2022財年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實現11.562億的營業利潤。這是瑞幸咖啡成立五年以來,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標志著其經營進入良性正軌。這也充分表明,重組后的瑞幸,經過三年的不斷探索,找到了穩健、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門店數量方面,2022財年瑞幸的凈新開門店2190家,同比增長36.4%。相當于每一天開6家門店。截至2022年年末,瑞幸在中國擁有8214家營業門店,其中自營門店5652家,聯營門店2562家。即使是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第四季度,每天約1500家門店臨時關閉,但瑞幸依舊展現了強勁的盈利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瑞幸2022年第四季度凈收入總額為人民幣36.95億元,同比增長51.9%。自營門店門店層面利潤為6.145億,門店層面利潤率為23.6%。更重要的是,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第四季度營業利潤為3.132億,營業利潤率為8.5%;該項指標在去年同期分別為營業虧損1.208億和營業虧損率5.0%。


    與門店擴張和營收增長同步,瑞幸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易客戶約為2460萬,比2021年同期的1620萬增長了51.3%。



    從財務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8214家門店的瑞幸,已經構建出穩定、可復制的單店盈利模型,邁入穩健可持續發展階段。



    下沉市場穩中取勝


    事實上,瑞幸的逆勢增長,與下沉市場密不可分,而下沉市場,正在成為咖啡品牌爭奪的焦點。


    根據德勤中國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咖啡滲透率已經達到67%,美團發布的《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中顯示,2021-2022年三線城市咖啡門店數量增速最快,達19%。


    想成功打入下沉市場,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單店盈利模型,另一個是性價比高的品質產品。前者決定門店能否健康永續的經營,后者則是攻克小鎮青年心智的關鍵。


    如今,瑞幸已經找到了答案。


    財報數據顯示,2022財年聯營門店數量已經達2562家,聯營門店第四季度的收入為8.434億元,同比增長87.9%,全年收入為30.693億元,同比增長135.0%。



    春節期間,瑞幸多家聯營門店大排長龍,業績不俗。有媒體報道,四川某縣城的瑞幸聯營門店,初一到初五平均每天訂單超過600單,最高一天接近1000單。


    其實自2021年以來,瑞幸就通過“新零售合作伙伴模式”,持續向下沉市場破圈。下沉市場廣闊,但也復雜。被篩選出的新零售合作伙伴往往在當地擁有足夠的餐飲經驗、人脈關系,因此更有利于門店的落地及未來發展。


    瑞幸已經通過自營門店,跑通了經營全鏈路,構建出穩定可靠的門店模型,并在疫情下得以檢驗。而這套模型,也在多輪聯營合作伙伴的驗證下,證明其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獲得確定性的增長。


    對于下沉市場的小鎮青年來說,對咖啡的判斷,絕非只是價格。當下,下沉市場對于產品的要求不斷提升,品牌勢能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好的產品自帶流量,而瑞幸堪稱爆款制造機。現象級產品生椰拿鐵上市一周年銷量突破1億杯。去年10月推出的生酪拿鐵上市首日賣出131萬杯,首周銷量突破659萬杯,打破瑞幸新品歷史銷量記錄。


    產品力才是最大的品牌力,從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絲絨拿鐵、再到生酪拿鐵,瑞幸咖啡締造了一代代爆款,持續引領市場潮流。不斷吸引年輕消費者,提升消費者品牌忠實度。與此同時,“專業、年輕、時尚、健康”的品牌調性,也隨著產品營銷玩法和代言人深入人心。


    需要注意的是,瑞幸的上新是高頻次、體系化、全覆蓋的上新,2022年,瑞幸共推出近140個新SKU,其中新飲品上百個。


    爆款不斷的背后是高品質的原材料和長期穩定的供應鏈,以及高效的運營體系,保證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統一。


    筑起極高競爭壁壘的瑞幸,依然不急不徐,分批次啟動新零售合作伙伴的招募,在下沉市場穩中取勝。


    2023年1月30日,瑞幸咖啡開啟2023年度首輪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計劃,此輪招募覆蓋全國15省80個城市。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勢,將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咖啡產品和服務帶給更多的消費者。



    瑞幸模式無法復制


    國咖啡市場高速增長、高速發展、高速擴容,但市場環境與十年前,甚至于五年前完全不同。


    瑞幸能夠崛起的一個關鍵,是掀起了國內“讓咖啡走入日常”的浪潮,用大單品策略讓年輕人嘗試咖啡,用高性價比打開消費者剛需,再用極高的競爭壁壘在下沉市場披荊斬棘。


    如今咖啡品類的市場教育已經基本完成,德勤《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顯示,雖然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僅為9杯/年,遠低于美國、韓國、日本等人均咖啡消費量,但一二線城市已養成飲用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攝入量已達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場水平。


    從今天的市場格局來看,咖啡市場已邁入全面競爭階段,頭部品牌已經形成,瑞幸和星巴克齊頭并進。


    而第二梯隊咖啡品牌無論是門店數量上,還是對商業模型的構建與驗證上,均和頭部品牌有較大差距。復制瑞幸模式,甚至“再造一個瑞幸”,幾乎不可能。


    更何況,瑞幸還在緊緊圍繞商業模式中的“人、貨、場”三大支柱,持續發揮優勢,鞏固領先地位。


    “人”的角度,品牌勢能不斷提升,聯名跨界韓美林、JOJO等知名IP受到消費者青睞。高質量的人才梯隊,團隊專業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也保證了產品和門店的落地。


    “貨”的角度,堅持“專業+好喝”的產品策略,持續推動爆款,還有專業級的SOE系列,滿足不同消費客戶的多層次需求。


    “場”的角度,瑞幸城市覆蓋持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為。


    與此同時,瑞幸十分重視對供應鏈的持續深耕與投入。


    為保證原材料的高品質和穩定供應,瑞幸深耕供應鏈源頭,目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生豆進口商之一。不僅與亞洲最大咖啡生豆貿易商三井物產、世界第二大貿易商瑞士ECOM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還于今年2月啟動了全球尋豆計劃,將持續深入全球6大優質咖啡豆產區,尋找更好的當季咖啡豆資源。


    2022年底,瑞幸咖啡繼福建烘焙基地后,自主投建的第二個全自動智能烘焙基地在江蘇昆山正式動工,預計2024年投產后,年烘焙加工咖啡豆可達3萬噸。屆時,瑞幸將形成產能超過4.5萬噸自烘焙加工網絡,精準控制咖啡豆烘焙等工藝,持續擴大供應鏈規模化領先優勢。


    作為一家原生數字化公司,瑞幸通過技術、數據驅動人貨場變革,實現科技全賦能。去年6月歷時5個季度打造的“混合雙云項目上新”,可支撐 500 萬日訂單量,為尋求可持續發展的瑞幸,夯實了技術動力。


    宏觀跑通模式、微觀占領心智、持續擴大領先優勢的瑞幸,正在向世界級咖啡品牌邁進。




    輪值主編|張鐸  視覺|代丹






    區域復蘇:

    復蘇的北京,領跑全國!我們找了3家“標桿”深度聊聊!

    日本餐飲疫后復蘇啟示錄:誰率先反彈?誰一蹶不振?

    香港餐飲的“消亡”與絕地求生


    門店復蘇:

    疫情全劇終!恍然若夢,餐飲人,該奪回“丟失”的三年了!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苦等報復性消費,年夜飯能讓餐飲過個“肥年”嗎?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商務合作: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135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