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剩菜盲盒走紅,臨期食品“回春”了?

    剩菜盲盒走紅,臨期食品“回春”了?
    餐企老板內參
    熱點透視
    2023-02-26
    1.8萬


    臨期食品解決思路再“+1”。




    總第 3423 

    餐企老板內參 張心笛 | 文



    “今天,我吃剩菜”


    新時代打工人加班結束走出大廈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回家,而是前往某知名烘焙店“取剩菜”。


    晚上21時,烘焙店柜臺上已經擺滿了“剩菜”,等待領取的隊伍掐著點趕到,分秒必爭。



    是的,萬物皆可盲盒家族又添了一位新成員——這次叫“剩菜盲盒”。


    這種剩菜盲盒并不是實打實的剩菜,而是餐飲商家將臨期食品或當日未售出庫存,以“剩菜盲盒”的形式,在專門的小程序上展示,并以折扣價打包賣出。


    盲盒類型主要以烘焙、簡餐、壽司為主,參與商家中也有不少知名餐飲門店。11塊錢的面包新語、墨茉點心,19.9的原麥山丘,5塊錢的貝果、壽司,打的就是一個物超所值。



    走紅這段時間,社交平臺上已經有了不少分享打卡與攻略。


    “不同商家上架時間不同,有早上10點的,有下午4點的,下單靠手速,但有些可以預約。價格分為幾個檔位,5元檔、11元檔、19元檔、35元檔...搶購到后,有些店是隨時可取,也有是規定在具體時間才能領取的,過時不退。拆包基本看運氣,不過大多都會有物超所值的感覺就對了。”


    19.9一單的墨茉點心局剩菜盲盒

    大多可以開到價值接近50元的組合

    其中不乏熱門單品鮮芋爆漿麻薯、拉絲盤撻等


    原麥山丘的魔法袋

    可以拆出當天現烤的基本款或新品

    運氣好可以開出價值80元的產品組合


    不少網友紛紛戲稱,這是一輪“拯救流浪食物大作戰”!



    “剩菜盲盒”走紅,

    新概念處理“臨期菜品”


    “剩菜盲盒”概念走紅后,小紅書上不少留學歸來網友驚呼,“國內也有Too Good to Go了”?


    事實上,這個概念在進入國內前,早在國外流行開來了。



    2015年,丹麥一家公司專門開發了一款APP,用以將餐廳等每日打烊前的臨期食品甩賣信息,匯總到該APP平臺上進行二次甩賣,APP命名即為“Too Good to Go”,釋義“丟了可惜的好東西”。


    用戶打開軟件后,通過位置信息,可以智能檢索到附近餐廳、烘焙店、甜品店、咖啡店、超市等不同類型店鋪,當天快要過期的食物,通過“Magic Bag”(魔法袋子)的形式重新打包,以打折價售賣。



    盲盒類型比國內更豐富些

    除了烘焙還有西餐、中餐等


    本著環保主義的核心理念,搭建一個以折扣價出售當日打烊前賣不掉的食物或臨期食品,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食物浪費與碳排放,同時間既提高了商家的庫存周轉,又使得“窮人”能夠不心疼的吃到食物。


    發展到今天,Too Good to Go以丹麥為起始點,目前在14個國家擁有超過500萬用戶。根據相關資料透露,2019年該APP收入就已達到2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


    概念進入國內后,2021年上線的“惜食魔法袋”是國內大陸第一家該類型食品盲盒平臺,以長沙為起點,目前范圍覆蓋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武漢、杭州、合肥等多個城市。



    通過與線下餐飲門店的合作,在小程序上線當日臨期食品,上架食物類型多為甜品烘焙、壽司、簡餐輕食、咖啡等,上架食物戲稱為“剩菜盲盒”,其中不乏原麥山丘、墨茉點心局、面包新語等知名餐飲品牌,盲盒價格以10元檔為多。


    在官方公眾號上,創始人“小葵熊的熊爸爸”寫下惜食魔法袋成立背后的故事:


    “因為平時工作忙,經常晚上十點從公司出來,總能看到寫字樓下的商鋪在傾倒東西。


    最初以為是殘羹冷炙,但一次看到全國都很有名的蛋糕店在扔很精致的面包和糕點,一知名的快餐品牌將好好的米飯和當日未賣出的肉制品也扔掉時,我特別震驚,店員解釋說大多是公司要求,賣不掉就扔。


    這些糧食都是有生命的,被倒掉的糧食一定特別難過。”


    在惜食魔法袋后,國內陸續出現了如袋走PACK AGE、兜著走DZZ、米粒盲盒等同樣成熟的“剩菜盲盒”平臺。


    其中袋走、兜著走主要覆蓋上海地區,盲盒類型包括烘焙甜點、飲料咖啡、便利熟食、商店與超市的折扣等;米粒盲盒目前營業范圍則為成都多個商圈,盲盒類型有甜品、健身餐、水果等。



    如此形式的剩菜盲盒,在互聯網新消費人員中走紅是可以預料到的。當“決戰拼多多,搜刮新羊毛”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密碼后,性價比已經是年輕人最基礎的選擇,而質價比才是在疫情消費降級大背景下,當之無愧的“頭把交椅”。


    而另一個層面,從餐飲商家的角度出發,剩菜盲盒的底層邏輯,還在于以“新概念處理庫存,進而壓低成本的一種可嘗試形式”。



    從臨期食品到剩菜盲盒

    在“灰色地帶”和“環保達人”之間尋找平衡


    在解決“剩菜”這個事情上,餐飲商家們不是沒有嘗試過。


    全家等24小時便利店售賣的盒飯,通常會在凌晨或夜間降價促銷;不少烘焙店有自己的“免費檔口”,用以放當日沒賣出的烘焙點心;西快大佬麥當勞曾在門店內開辟過“剩菜架子”,將當日剩余漢堡小食免費對外;疫情暫停堂食期間,海底撈等餐飲品牌也將庫存蔬菜、水果等新鮮食品擺出零售...



    而在剩菜盲盒之前,另一種處理庫存或者說壓低成本的形式也曾在餐飲行業流通過,那就是前兩年大肆盛行的“臨期食品”。


    內參君此前針對臨期食品在餐飲業的流通進行過深度調研,結果表示,餐飲行業使用臨期食品的現象是長期普遍存在的。


    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限,但仍在保質期內,屬于安全食品的范圍,可價格卻是正常食品的“骨折價”。既不傷天害理又不違法違規,還能節省大筆原料支出,顯然是個好方法。


    冰鮮半成品、奶制品、包裝飲品、半成品熟食等等臨期食品,大量流入餐飲渠道,最終聚集在各式各樣的低價自助餐廳、小餐飲外賣店、團餐等處。



    利用臨期食品這樣常見的形式,對于餐飲人是諱莫如深,處于灰色地帶的領域。從不大肆宣傳,也很少對外透露。而內參君此前也了解到,不僅是使用臨期食品,甚至有廠家與經銷商或終端餐企串通配合,將臨期過期食材返廠,修改保質期的違法行為,同時還伴有食材走私行為。


    去年7月,必勝客北京兩家門店被曝光食安問題,將過期食材篡改有效期標簽后續命,門店負責人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情發酵后,一度在微博引起熱議,有關部門立刻下場,兩家門店閉店檢查,被罰款10萬元。




    無獨有偶,隨后接連爆出胖哥倆肉蟹煲賣隔夜死蟹、上海某星巴克門店使用過期牛奶...事實上,很多知名餐飲品牌都曾在“過期”這事上栽過跟頭。


    臨期尚且可談,過期一旦與餐飲商家掛鉤,等待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口誅筆伐,更是法律監管層面的嚴格審判。


    而如今走紅的“剩菜盲盒”,實際上更像是臨期食品的“改良餐飲版”,只不過,更加正規化、公開化、透明化。


    從偷偷使用臨期食品,到規范化后不使用轉而低價或免費處理,再到如今二次平衡找到透明公開的新形式,越來越多餐飲商家,走上了“與剩菜做斗爭”的道路。



    剩菜盲盒能成為流行嗎?


    說到底,從利益層面來看,剩菜盲盒解決的是餐飲商家估清問題。


    商家解決庫存、消費者低價購買好物,同時間減少食物浪費,怎么看都是個一舉多得的好思路。


    但這真的是一個好的解決思路嗎?


    也不見得。


    剩菜盲盒背后,還夾雜著一系列隱患,需要法律監管、市場認識、商家自律、消費者誠信等多重維度的支持。


    單就上述臨期食品相關的食安問題來說,在剩菜盲盒最先流行起來的歐美地區,商家對于臨期食品標準的執行非常嚴格,市場監管力度也同樣嚴格。而在國內,對于臨期食品標準的執行辦法,尚未明確出臺相關監管辦法,這意味著在食品安全層面是一片空白,一切全憑商家與消費者的雙向信任與良心。


    在社交平臺上,按時間順序篩選,也不免能夠看到有關食品安全、消費體驗等方面的負向評價。有網友直言道:“過期賣不掉了,換個噱頭低價售出,吃進嘴都是酸的,好東西不會便宜賣的,一分錢一分貨!”


    不過也有烘焙商家匿名對內參君回應道,“我們售出的臨期食物絕對都是當日現做的,裝袋封盲盒的時候,我們也會挑選狀態相對較好的,當日甚至隔日吃都是不會出現問題的,但的確有顧客買走過了幾天后,又有投訴,這樣的倒打一耙實在讓人難受,以后也不會再上架了。”


    食品離開商家檔位時究竟處于什么狀態,在盲盒的形式下,一切責任難以追究源頭。


    形式可以盲,品質不能盲。


    剩菜盲盒想真正成為流行,還需要漫長的市場教育周期。



    輪值主編|王盼  視覺|張勁影





    區域復蘇:

    復蘇的北京,領跑全國!我們找了3家“標桿”深度聊聊!

    日本餐飲疫后復蘇啟示錄:誰率先反彈?誰一蹶不振?

    香港餐飲的“消亡”與絕地求生


    門店復蘇:

    疫情全劇終!恍然若夢,餐飲人,該奪回“丟失”的三年了!

    5天開一店!單店日流水最高1.4萬!小店模型如何在疫情中取勝?


    品類復蘇:

    苦等報復性消費,年夜飯能讓餐飲過個“肥年”嗎?

    連開5店!連開1000㎡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政策支持:

    獎勵200萬、豪擲億級消費券、帶頭下館子,政府想刺激餐飲復蘇了!





    餐飲老板內參已同步入駐:今日頭條、人民日報、微博、澎拜新聞、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百度新聞、頂端新聞、鳳凰新聞、界面新聞、搜狐新聞、封面新聞、ZAKER、知乎、支付寶、創業邦、贏商網、虎嗅、36氪、B站、抖音號、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東方財富網、聯商網、前瞻網、億歐網、雪球網、投融界、新浪財經、一點資訊、天天快報、UC大魚號、商業新知、360圖書館等近52家媒體平臺,精準瞄向產業相關讀者,并與全國數百家媒體建立緊密連接。



    商務合作: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103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