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菜單
APP下載
掃碼下載APP
商家中心
首頁
(current)
資訊
最新文章
品牌案例
快參
餐飲學院
所有課程
線上學習
線下學習
內參出版
72餐
商家中心
搜索
APP下載
掃碼下載APP
登錄
|
注冊
首頁
(current)
資訊
餐飲學院
嚴選加盟
優選供應鏈
商家中心
個人中心
登錄
中式快餐正在“渣男化”
中式快餐正在“渣男化”
餐企老板內參
品類洞察
2022-02-12
2.9萬
從2021年開始,大量中式快餐品牌放棄了“粉、面、飯”的初始定位,加速向“全品類”融合。
“跨界打劫”成風,餐飲品牌里的“老實人”越來越少了。
這也使得品牌曾經苦心經營的“個性”“定位”,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
總第
3058
期
餐企老板內參特約撰稿人
翟彬 | 文
阿香米線賣雞排、霸蠻賣蓋飯
快餐品牌上新充滿“火藥味”
上新本是餐飲品牌的常規動作,但是從近幾個月開始,中式快餐的頭部品牌上新卻充滿了互搶地盤的火藥味。
阿香米線密集上新,不但推出了“熱湯瓦罐飯”,還賣起了肉夾饃和涼皮,甚至在店內開設了炸雞排的檔口;
霸蠻也開啟了“賣飯模式”,一口氣推出了四款蓋飯,并賣起了“熱鹵和桂林螺螄粉”;
和合谷的新品庫也爆倉,既有“牛雜粉和牛雜面”,也有葷素搭配的“全家福熱鹵鍋”,甚至還包括兩款烤魚;
甚至,麻辣香鍋的老品牌拿渡也“不甘寂寞”地賣起了水煮魚……
全品類、全時段、全供給
中式快餐開始放棄“個性化”
“品類融合”正在成為中式快餐品牌們的統一動作,這使得大家變得越來越像。通過盤點,我們將當下中式餐飲品牌的進化趨勢歸為三大類
1、“南城香化”
內參君在調研中發現,幾大主流快餐品牌正以“擴充品類、增加時段”的方式調整門店運營結構,其結果就是“菜單越來越厚,模式越來越趨近南城香”。
》擴展場景,改為全時段運營。
以剛剛喜提千店的五爺拌面為例,通過增加油條、豆漿、金槍魚飯團、餛飩,甚至胡辣湯等早餐時段的產品,將品牌從“以午、晚市為主要場景,以拌面主打的單品類快餐”升級成為“全時段快餐品牌”。
冬天通常為淡季的魏家涼皮,也通過菜單的調整變得“淡季不淡”。其菜單中既包含傳統明星單品的涼皮、肉夾饃,還有適合四季消費的面條、蓋飯和米線,同時還有兼顧早餐、下午茶和宵夜場景的粥、小吃等多個品類。魏家涼皮也由“以涼皮和肉夾饃為特色”的西北風味小吃,轉型成為6:00-24:00的全時段、全品類快餐品牌。
》菜單不斷加厚,全品類運營。
把跨品類經營做的最徹底的莫過于阿香米線,其不但把旗下「激力雞排」和「剪花娘子」兩大副牌的主力產品——炸雞排、肉夾饃和涼皮都裝進了菜單里,更單獨為「激力雞排」設置了檔口,名正言順的搶起了“正新雞排們”的買賣。通過擴充品類,阿香米線已經由“云南過橋米線專門店”轉身成為涵蓋了云南米線、南昌拌粉、陜西小吃、熱湯飯、面條、烤串、炸物、煎餃等在內的全品類的休閑快餐。
2、“輕正餐化”
吉野家早在去年就開始對門店進行改造,將部分餐位調整為配備了電磁爐的火鍋專區,同步上新了五款均價39.9元的火鍋套餐,并長期打出“加肉限時半價”的優惠,目標直指因價格“高企”導致客流下降的呷哺。
另外,和合谷在堂食上線了單價為32.9元的兩款烤魚,而“烤魚+熱鹵+蓋飯”的組合搭配,場景豐富、性價比高,試水正餐的意圖明顯;而東方餃子王的菜單去年也做了較大改變,不但新加了烤串和小吃,更是大比例的上新了炒菜、燉菜和石鍋等“大菜”。與此有類似操作的還有老鄉雞和宏狀元,都從去年開始大比例增加了熱炒類菜品,用以增加家庭和社交場景,有效提升了門店的客單價。
3、“小吃快餐化”
與快餐品牌的紛紛轉向遙相呼應的是“小吃的快餐化”,更準確的是“小吃的主食化”。
阿甘鍋盔推出了“鍋盔+牛肉湯”和“鍋盔+酸辣粉”的兩款套餐,“輕主食+湯&粉”的產品組合,瞄準的是“不吃會餓,吃多怕胖”的白領群體;紫燕百味雞則根據現有產品搭配出了“鹵味+素拼+米粉”的6款鹵味單拼飯,從單純“佐餐冷鹵”調整為“佐餐為主,熱鹵正餐為輔”;而黑白電視老長沙吃貨鋪也大面積改變菜單結構,新增了四川紅油抄手、成都酸辣粉,西安肉夾饃、老北京麻醬燒餅等各類主食;鳳起龍游更加簡單粗暴,直接將“老面包子鋪”改成了“蘭州牛肉面館”,一口蘭州牛肉面,就上一口老面包子,這滋味確實“魔幻”。
其實“小吃的快餐化”早在去年就已經被盛香亭、研鹵堂等熱鹵品牌推上了高潮。通過“增加主食”,以“完整一餐”的形式補齊了鹵味、小吃等品類在正餐時段的短板,而由“佐餐”變成“正餐”,改變的不僅是產品結構,更是正餐時段的競爭格局,客單在30元以內的賽道變得超級擁擠。
跨界打劫
中式快餐內卷的必然結果……
有關餐飲品類跨界的動機,大家通常習慣性的把原因歸咎于“行業內卷”,往往忽視了品類升級、渠道變化和消費習慣的躍遷帶給行業的影響,具體的說,應從內部、外部和消費者這三個維度來理解:
1、內部原因:品牌急需新增長點
首先,由于品類紅利結束,導致產品老化、復購到頂,品牌們急需新的增長點。此刻企業往往有兩個選擇,要么縱向擴充主打產品,比如不斷研發新的味型;要么
橫向擴充產品線
,到競品或跨品類的勢力范圍內
“跨界打劫”
,通過拓寬新的消費群體,獲得增量。
第二條路,帶來的變化也立竿見影,以蒸餾記為例,通過增加小吃,在晚餐時段的銷售額提升了50%以上;而在北京排名前五的長楹天街商圈,霸蠻的螺螄粉已經是門店第二暢銷款。
圖片來源:美團外賣
其次,價格也是跨界的主因。
過去兩年,由于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導致餐企成本壓力陡增,但餐飲行業卻對漲價極為謹慎,盲目漲價容易“招來罵聲一片”。因此,“不敢漲價”的各個品牌,通過擴充品類、增加供給,豐富小吃、甜品、飲料等產品線,就成了新的盈利模式。從實際效果上看,通過“炸物、熱鹵、甜品、飲料”等“湊單/滿減神器”,既可以豐富產品組合,又可以有效拉升了客單。
最后,供應鏈的成熟,無疑是快餐品牌跨品類經營的底氣。
尤其是在主食和小吃的增項上,像是炸雞排、小酥肉、開花香腸等網紅單品的供應鏈極為穩定,讓品類擴張沒有壓力。
2、外部原因:價值提升、獲取流量
不可否認,如今渠道的價值已經被深挖殆盡。
由于外賣配送半徑的供給成倍增加,加上快招泛濫,導致單一品類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這使得門店想要保持增長,哪怕維持現有業績,就要不斷擴展產品的使用場景,要么增加粥、油條等產品滿足早餐需求,要么增加炸豬排、烤串、酒水等產品,補充到下午茶或者宵夜中去。
另外,跨品類經營可以幫助品牌獲得更多線上流量。
通過制定運營策略,獲取高性價比的流量,就成為各個品牌必須去思考的問題。比如霸蠻在產品中增加了“螺螄粉”這類的網紅單品,并同步調整到品牌和產品的關鍵詞中,拓寬場景和消費人群,帶動更多低成本的“長尾流量”,有效提升進店率。
3、從消費者角度看:增加復購
以南城香為代表的社區餐飲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業標桿,其背后的核心價值是高性價比,和滿足消費者一站式需求,這在疫情反復的當下極具現實意義。尤其是
“全時段-早中晚+16個小時,全品類-飯香+串香+餛飩香,全供給-剛需+聚餐”
的模型,極大的
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和時間成本
,極易培養消費者的復購,最終成為消費者高依賴度的
“社區食堂”
。
另一方面,大型連鎖品牌長期積累的
“親民、品質感強、性價比高”
的品牌背書,也降低了消費者的
信任成本
,抵消了消費者對于跨品類帶來的
“專業度”
的質疑,簡單地說就是“只要品牌力夠,賣什么都合理”,比如爆款制造機肯德基,就陸續推出過炸醬面、熱干面、胡辣湯、螺螄粉等,現在看來也“毫無違和感”。
品類跨界的問題與趨勢
首先,“品類趨同,小吃和快餐,傻傻分不清楚”
如今各家擴充品類的方向高度一致,主食集中在“米、面、粉”上,小吃則都是炸物、熱鹵、甜品。
好的一面來看,暢銷款教育成本低,能快速拉動客單;問題則是同質化嚴重,品類重復度高,缺乏品牌特色,像是炸雞排、小酥肉等,幾乎各家都有。所以,未來主食搭配什么樣的小吃、性價比怎么樣、整體口味有沒有加分,都成為考核品牌乃至產品研發對于市場需求敏感度的重要指標。
其次,品類跨界加速行業洗牌
當越來越多的快餐店新增了炸雞排、炸豬排和小酥肉的時候,勢必會擠壓到小吃品類的生存空間,而小吃則被迫轉頭搭配主食去搶快餐的市場。
由此導致的競爭加劇,將是餐飲格局更加“混亂”,試想一下,未來阿香米線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大鼓米線、老鄉雞,或者魚你在一起,還可能是阿甘鍋盔、盛香亭等小吃品牌;能擼串的也可能是東方餃子王,吃炸串的不一定是喜姐和夸父,阿芮烤雞爪也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由于缺乏穩定的供應鏈和運營體系,夫妻店或連鎖化低的小品牌們的經營難度將越來越大,由于品類的兼容性不足,其傳統的優勢場景將面臨連鎖品牌在品類組合和價格戰的雙殺。
寫在最后
天下餐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上一個“單品為王”的周期里,誕生了大量以“爆款戰略”起家的明星品牌,火鍋賽道的巴奴毛肚火鍋、譚鴨血,酸菜魚品類里的魚你在一起、太二,還有船歌魚肉水餃、辣椒炒肉費大廚、小炒黃牛肉炊煙等等……
但在后疫情時代下,品牌被現實壓垮,個性被抹平,融合跨界加速,只靠爆品打天下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大家拼命往菜單里增加產品,現在的快餐店,你很難做到不點任何小吃、飲料,只吃一碗粉面就出來的。
不過品類跨界并非快餐們的專利,咖啡與奶茶、火鍋與烤肉、燒烤與酒館等賽道都面臨著品類相互滲透的情況。
如今餐飲行業里的“老實人”越來越少了,“渣男化”傾向嚴重,大家不再堅守“簡單、專注”,反身向“一站式滿足消費需求”的方向努力,只要能提升客單價,哪怕品類的協同性不夠,違和感強也無所謂。
畢竟,活下來比什么都重要。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商務合作:
栗軍 18501115972(同微信)
煎妮 18501112924(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
(微信號)
投稿郵箱:
nctougao@watcn.cn
市場分析
2.5萬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登錄后發表評論
我發表的
條評論
全部評論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最新活動
查看更多
探秘中餐復蘇最快之城
8人購買
¥26800
立即報名
熱門標簽
推薦
餐數解讀
對談現場
道哥下午茶
中國餐飲報告
秦朝餐見
品類洞察
內參深度
一線走訪
內參頭條
經營干貨
餐飲方法論
頭部案例
標桿人物
嚴選加盟
內參tv
疫情指南
熱點透視
發布
行業動向
出圈醒腦
一周快參
餐飲黑馬
出圈醒腦
門店實戰
拆解復盤
直播預告
獨家視角
相關推薦
查看更多
湖南米粉正強勢出圈,第五國民小吃如何跑出“持久力”?
2.5萬人看過
餐企老板內參
推薦
明星賈乃亮殺入餐飲!為何偏偏選中了魚火鍋賽道?
2.6萬人看過
餐企老板內參
推薦
品類基因突變:火鍋正在變成一道“菜”
2.1萬人看過
蔡大柒
推薦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