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者并不意味著簡單的“乘風而起”
有一次和一個資深的消費品投資機構的合伙人聊天,我問他如何看待某個零售商業體的所謂護城河,因為在我們的感知里,沒有護城河的商業模式是做不下去的,很容易被更大的資本、更新的品牌取代。他反問我,農夫山泉的護城河是什么?水源地嗎?其實更好的水源地多的是。營銷嗎?說實話我沒覺得農夫山泉的營銷做的多好,況且營銷根本算不上護城河。渠道嗎?和農夫山泉渠道做的差不多的品牌一個手是數不過來的。那到底是什么?是綜合能力,水源地確實是農夫山泉的賣點之一,但除此之外,水源地、渠道、營銷、創始人的決策等各種因素綜合才是農夫山泉成功的關鍵。那瑞幸為什么更年輕,為什么更受年輕人喜愛?這也不是某一個方面能夠去分析和理解的。首先是產品層面,由年輕團隊主導、上新更快更多、種類更豐富。
為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新鮮感和對口味的挑剔,瑞幸研發團隊同時保持了高頻的上新速度和嚴苛的品鑒過程。以現制飲品為例,2020年共推出77款新品,而2021年光上半年就推出了50多款新品。產品研發的高標準和快速度帶來了持續的爆款。厚乳拿鐵系列自2020年9月份推出后,年內就售出3160萬杯,占全年銷售量20%。去年4月新推的生椰系列僅6月就實現超1千萬杯的銷量,瑞幸5、6月實現盈利與這系列爆款不無關系。
年輕人的品牌,這樣為年輕人表態
一個共識是,新一代年輕人越來越有個性,他們也因此會更加青睞那些展露出鮮明個性的品牌,他們希望借由這些品牌幫他們說出“我是誰”。
那如何與年輕人有效溝通呢?一言以蔽之,有態度的玩梗。如今價值觀逐漸多元,每個年輕人偏好的“個性”不一樣,拽酷炫的、抖機靈的、高級幽默的、溫柔但堅定的……每種風格類型都能找到自己的受眾。但要說受眾最廣的類型,我覺得還得屬“有態度的玩梗”,態度和幽默缺一不可。
就以瑞幸去年5月和利路修的合作為例,屬實把年輕化溝通的精髓玩明白了。年初在選秀綜藝《創造營2021》出道的利路修被稱為“民選之子”,憑借真實和顏值贏得了眾多年輕觀眾的喜愛。他本是兩名日本選手的中文老師,因顏值被節目組相中而意外參賽。
他原本志不在演藝圈,因此整個比賽過程中常常是一副只想趕快下班的喪喪樣子,并時常規勸粉絲別給自己投票。但他為了不耽誤隊友的成績,又會努力練習自己并不喜歡的唱跳。利路修的表現像極了新一代職場年輕人的工作態度——對工作談不上太多熱愛,時常吐吐槽,一到下班喜悅就溢于言表,但依然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這支廣告片中有趣的創意廣告內容數次將YYDS梗拱上熱搜,全網視頻播放量超千萬,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1.4億。在多個社媒平臺的出圈,也在全國范圍內有力助推了生椰拿鐵的銷量。
而瑞幸與利路修的合作大獲成功,一是因為跟自身品牌調性、目標受眾非常匹配。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CGO(首席增長官)楊飛曾明確提到過瑞幸品牌形象的三個關鍵詞:專業、年輕、時尚。在保證咖啡品牌專業調性的同時,瑞幸的social溝通風格一直蠻有趣的。這一點從瑞幸各大社交媒體賬號上的日常更新就可以明顯感覺出來。
二是充分保留了代言人自身的風格+粉絲們喜歡的梗。瑞幸的廣告策劃非常切中粉絲及吃瓜網友的癢點——簡潔的文案、YYDS梗、下班撒歡、“筍絲茶話會”直播等等,因為切中粉絲趣味留下了大量二創空間,最后取得了非常好的話題效果。
即將到來的體育豐年,瑞幸早早鎖定了18歲的自由式滑雪世界冠軍谷愛凌為品牌代言人,并攜手發布“年輕,就要瑞幸”的品牌宣言,進一步塑造年輕化的品牌形象。


相信年輕人的 “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產品和品牌建設之所以能這么切中年輕人的心理,跟他們團隊年輕人占比較高、核心高管的年輕心態有很大關系,過去關于瑞幸的大量報道中,我注意到一些相關的細節:瑞幸員工以年輕人居多,咖啡好喝不好喝,讓年輕人自己來評。瑞幸每次研發新品都會經過很多次內部品鑒,有瑞幸員工表示“一款新品的品鑒分為好多次,比如最終的成品是抹茶瑞納冰,最開始可能只是品鑒抹茶。”負責產品體系和供應鏈管理的是高級副總裁周偉明,曾任職美團、百勝餐飲集團、可口可樂等知名公司。雖然是一個從業超過20年的老炮兒,但周偉明知道只有年輕人才最懂年輕人,所以他放手讓年輕的產品團隊自己決定上哪款新品,自己則發揮從產品設計創新到供應鏈落地上市,從實驗室、工廠建設和管理到客戶服務的全流程經驗,為年輕人保駕護航。而難能可貴的是,瑞幸的高管不僅能放權給年輕人,還能非常接地氣的跟網友玩梗。由于生椰拿鐵過于火爆,不少網友吐槽永遠在斷貨補貨。瑞幸官方微博及時跟進,用恰到好處的幽默緩解了網友的不滿。
此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掌管瑞幸如今5000多家門店的CEO郭謹一,居然是個80后。在同類規模的企業中,可謂是很年輕了。
作為與移動互聯網一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比上一代人更看重服務的“便捷性”。瑞幸用互聯網思維改造了咖啡消費體驗,比如發力數字化實現“在線點,現場取”;創立伊始就提供外賣服務;科學選址,在年輕人聚集的生活、工作、學習的區域開店,滿足了那里的5分鐘咖啡便利度。而瑞幸店面附近3公里的寫字樓也被年輕人稱之為“瑞區樓”,瑞區樓共有的特點為:附近年輕群體多、年輕人聚集的辦公樓多,而這些區域也都是星巴克未布局的區域。
以瑞幸在上海的門店策略為例。上述第一財經發布的報告還顯示,瑞幸在上海的門店,有50%開在了沒被星巴克覆蓋的區域。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相較于生活成本更高的市中心,這里也是更多年輕人愿意選擇和居住的地區。2021年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瑞幸已經開始進入盈利時代,門店增速、產品創新穩步推進,營銷上也一改之前的風格,進入精細化、年輕態溝通。這一切,仿佛暴風雨后一切歸于寧靜,陽光、彩虹,瑞幸又重新走在自我發展的路上。我在想,瑞幸的年輕化是品牌、產品、團隊、門店等多維度的綜合體,并不是品牌可以隨便模仿的,這是瑞幸自己的護城河。咖啡正在成為年輕人喜愛的飲品,瑞幸是順風者,但誰又知道,這股風不是瑞幸自己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