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來一杯咖啡提提神的時候,“星巴克們”或許已經不是首選了。
最近一年里,越來越多的奶茶品牌們開始賣起了咖啡。奈雪的茶和喜茶的菜單里有今夏大熱的“生椰拿鐵”;益禾堂、CoCo入秋后上新了“板栗拿鐵”和添加了百利甜酒的“桂花燕麥拿鐵”;除此之外,一點點、古茗、七分甜等品牌也都推出了具有各家特色的“創意咖啡”。
“奶茶集體賣咖啡”已經不是單純地“刷刷存在感”,而是實質的對咖啡品牌造成了挑戰。根據美團App,在北京流量排名前五的長楹天街商圈,奈雪的茶和CoCo的“美式咖啡”在外賣上的單量上已經跟瑞幸、Tims和Costa不相上下了。
奈雪的茶“美式咖啡”的銷量
僅次于星巴克和Tims排名商圈第三
奶茶們對于咖啡的“野望”還不止于此:
● 蜜雪冰城的子品牌「幸運咖」在去年放開了加盟,繼續深耕下沉市場;
● CoCo café在今年4月底已經覆蓋了近3000家門店,加速向“茶+咖”的模式轉型;
● 奈雪的茶今年新開的350家店中,絕大多數為“Tea & Coffee”的奈雪PRO店;
● 7月份,喜茶投資了國內精品咖啡品牌「Seesaw」,積極布局咖啡賽道……
“奶茶入侵咖啡”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原本各自安好的奶茶和咖啡,如今已經變得越來越“水火不容”了。
在產品上較勁,在賽道上滲透,“茶咖大戰”一觸即發的背后有兩個深層次的原因:
站在奶茶的視角:存量博弈,內卷嚴重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17~2020年,我國新茶飲市場迎來了爆發性增長,收入規模從422億元暴增至831億元;但未來2~3年,新茶飲的增速將階段性放緩,預計回落至10%~15%,高增長時代暫告一段落。
數據來源:《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
除了增速預期不佳之外,房租、人工、食材等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極大地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在奈雪的茶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運營情況及盈利預警》中顯示,奈雪第三季度業績在年內首次“由盈轉虧”,利潤的不斷下滑也導致將更多“標準店”轉為面積更小的“PRO店”;而奶茶頂流茶顏悅色也在11月10日官宣“將在長沙臨時關閉了七八十家門店”。
成本高企、增速放緩,奶茶市場進入到“深度存量博弈”的階段,行業急需找到新的增長點。
站在咖啡視角看:增速喜人,未來可期
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成長,且遠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截止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萬億元。
數據來源:東興證券研究所
相較于奶茶,“續命能量水”讓咖啡具有更強的“成癮性”和更豐富的“場景”,在過去兩年間咖啡可謂是“錢景一片光明”。
2021年的前九個月,VC在咖啡市場砸下了超過56億的真金白銀,Manner、Seesaw、M stand、三頓半等品牌紛紛拿到了巨額融資。最有指標性意義的當屬瑞幸,因為財務造假而被迫退市,一度被媒體“看衰”,但咖啡市場的火熱硬是幫助瑞幸“安全著陸”,并在今年二季度“整體盈利”,完成逆襲。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奶茶的焦慮對照咖啡的從容,反差明顯。
輪值主編|戴麗芬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