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貧富差距過大”
有人萬店連鎖,有人踽踽獨行
同時,麻辣燙品類特性開放,很多類似業態都可從中“汲取”精華。比如很多成熟品牌會在火鍋、串串的基礎上“衍生”出類似產品,比較典型如呷哺呷哺的“呷煮呷涮”、新辣道推出的“梭邊魚套餐”,把魚火鍋“大菜改小”做外賣;小龍坎甚至直接開了個“MINI小龍坎”……種種壓力下,麻辣燙被同類產品“圍剿”,也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
困局:“高不成低不就”
深扒麻辣燙的“軟肋”
“麻辣燙這個品類,其實挺尷尬的。看起來門檻挺低,誰都能做,其實,負擔比較重,對供應鏈的要求和挑戰不少。”連鎖運營體系建設專家林魯敏告訴內參君,他曾任職7-11、爭鮮壽司,并幫助過正大集團制定餐飲板塊發展規劃,也曾操盤過一個數百家連鎖的麻辣燙區域品牌。
在他看來,麻辣燙品牌分層非常清晰,楊國福、張亮加起來約1.2萬家店,是絕對的頭部品牌。但放到快餐這個大品類來看,尤其是對標粉面等,麻辣燙這條賽道的規模,遠遠沒能達到天花板,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供應鏈制約了品類的發展。
突圍:“不服氣”的“麻辣燙們”
如何尋求高端化升級?
小蠻椒創始人郭博楠認為,麻辣燙的升級是必要的,也是對的路子。但是每個品牌選擇升級的方向不一樣。
內參君盤點了數十家麻辣燙品牌,發現升級和突圍,大致有3個路子。
在食材、味型上做花樣
近幾年增加番茄、咖喱、冬陰功等多種鍋底,更有不少品牌嘗試添加海鮮、餃子等“配菜”,豐富產品。比如北京一家金燙燙麻辣燙推出了一款卡通餃子麻辣燙,吸引了很多食客前往打卡。
在這其中,“海鮮”的加入刮起一陣風。
今年年初,張亮麻辣燙的哈爾濱旗艦店開業,占地1500平米,號稱“全球最大的麻辣燙店”。在食材方面做出組合創新,鮑魚、龍蝦、虎蝦、紅蝦、清蝦、螃蟹、八爪魚、烏魚、扇貝等一些不多見食材都被列入菜品名單。這家店被網友稱為“麻辣燙高配版”,根據大眾點評顯示,客單價哈爾濱其它張亮麻辣燙店高出1.5倍左右。
張亮麻辣燙旗艦店
其實海鮮麻辣燙由來已久,在沿海地區早已有嘗試。內參君采訪到的一家位于廣州的西麗豐味麻辣燙,老板從五六年前就開始加入海鮮食材,反響一直很好。而近來,親愛的麻辣燙上線蟹蟹你沙茶套餐、食三姨麻辣燙也推出海鮮麻辣燙,海鮮麻辣燙似乎成為新升級方向。
此外,越來越多創新突破爭相涌現麻辣燙市場,或小或大,都在努力求創求新。比如親愛的麻辣燙推出“亞洲精選系列”,研發出廈門港沙茶口味、泰式冬陰功、韓式泡菜口味等味型。北京的一家蘇皮兒燙特別加了咖喱和叻沙口味,超級泰麻辣燙則是打出了北京首家泰式麻辣燙的名頭。這些特殊口味,雖然小眾,卻也都各自擁有了一批受眾。
親愛的麻辣燙推出多款創新口味
做“麻辣燙+”
比如福客麻辣燙,進駐北京的首家店定位“麻辣燙+燒烤”主題,客單價在53元。評價多是圍繞環境顏值高、服務好、菜品新鮮且種類豐富這幾點。同時,不滿足于線下的麻辣燙門店,有意識地延伸麻辣燙品類相關副產品,探索餐飲零售新模式;小蠻椒在產品組合上也做出創新,圍繞品類定位和辣椒屬性,打造半成品肉等核心蛋白矩陣,同時部分門店推出辣鹵、鍋盔等經典地方小吃,拓寬品類流量。
從模式上創新、效率上突圍
質疑:怎樣的“突圍”是正確操作?
小蠻椒店內的雙層展示柜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麻辣燙不應該一味做“加法”,而要做“減法”。在客單價相對浮動空間較小的情況下,優化售賣形式,簡化SKU,同樣的面積做更高坪效。“楊國福和張亮,他們的模式相對傳統,自選、現燙,顧客從進店到離開起碼要半小時,但是傳統的地攤大鍋式,則通過持續燙煮的方式,將后廚工作提前,同時具備‘走食’的優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前麻辣燙品類的困局。”一位麻辣燙店主說。
林魯敏認為,當品類感知有一個慣性之后,應該多做一些衍生品(比如零售等),從這方面入手或許更有效果。比如楊國福在線上售賣自熱麻辣燙、火鍋底料。在一些線下門店內,也設有專門的貨架,陳列著這些零售商品。而福客也曾推出了一款可以沖泡的麻辣燙。它們的對手已經不只是麻辣燙品牌,是已經一片紅海的自熱食品、方便食品。
一位供應鏈專家告訴內參君,高端化,不僅僅是把價格提上去就了事,任何餐飲品類的高端化一定是個系統工成。比如門店的高端化、食材的高端化、氛圍的高端化以及服務的高端化。也需要背后有強大的供應鏈作為支撐。“比如楊國福的工廠吧,最大的亮點是生產的規模化和設備的智能化,已經達到了行業其它競爭品牌甚至品類很難到達的地步,未來可以支撐2萬家門店的供應,非常具有前瞻性。”
餐飲老板內參·72餐訪營深入楊國福工廠
全自動包裝生產機
小結
至于未來,大家普遍認為,麻辣燙賽道,以楊國福和張亮為代表的頭部品牌會持續擴張,甚至突破萬店。同時,不排除其它“黑馬”也會殺出一條規模化的道路。這些品牌,將會經歷不同的升級迭代過程。
當然,市場也會繼續分化,會有更多的創新品牌、特色品牌、“區域王者”出現。
總的來說,規模化or創新化,將會是麻辣燙未來的兩條路徑。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如何用股權方式,激勵員工積極性?如何設計裂變機制,開出更多門店?9月16-17日,《餐企股權設計方案班》8期,帶你深度解析股權設計/激勵關鍵問題,獲取專屬解決方案!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