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價格翻倍,食材價格“最后一道防線”被攻破!餐飲人叫苦不迭…...
餐企老板內參
行業動向
2021-06-26
3.1萬


魚類食材大漲價,成為了壓垮餐飲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淡水魚漲價登上微博熱搜。收到消息的內參君第一時間走訪多家水產品市場,發現活魚價格確實有迅速上漲的趨勢。漲價有多厲害?早在今年4月份,一位做魚的餐飲老板就向內參君吐槽過,“千島湖魚,自春節后到現在每斤漲了3元,而3元意味著成本就漲了35%;鯉魚,之前是3-5元,現在也漲價到了8-9元。”距離“上一次吐槽”不到兩個月時間,近日,活鯉魚的價格已經漲到了大約13.5元/斤。也就是說,從春節后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鯉魚的價格連續翻了4.5倍!再看別的食材:草魚較去年同期上漲67.36%,一條草魚要三十多塊才能買到(數據來自江西市場);鳙魚(雄魚)比去年同期增加39.66%;“黃牙頭”達到了約20元/斤,價格已超豬肉。所以有顧客調侃,“現在豬肉才十二一斤,吃豬肉不香嘛”?面對淡水魚大幅度漲價,很多餐廳老板也表示,“隨著采購成本增加,餐廳也應該相應提高菜品價格來維持成本,可是不敢漲價,就怕消費者不買單,反而造成更大損失。”業內人士稱,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而餐飲品牌的集中度相對較低,溢價能力尚弱,因此餐飲業不太敢調價,更是陷入了不調價等死,調價找死的兩難境地。
淡水魚漲價背后:首育供應鏈創始人王杰認為,由于國外疫情的不穩定,很多進口商大大減少了進口量。同時,國內對于食品上下游的監管政策也有調整,一些小而散的投資商不會輕易再進入市場了。在國內產量有限的基礎上,造成供需關系的不平衡。其實,去年受疫情影響,各大餐廳飯店長期沒有營業,對淡水魚的需求減少,為此一些養殖戶減少放苗數量,甚至直接關停,導致之后的淡水魚產量變少。自今年春節開始,淡水魚就已經出現漲價現象。從地域分布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我國共有淡水魚養殖相關企業12.5萬家,主要分布在湖北、重慶、廣東等省份。去年湖北是疫情最嚴重之地。近日,廣東、深圳等地區疫情又起,餐飲業受到沖擊,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淡水魚養殖。淡水魚價格上漲,也和水產養殖端大豆、豆粕等飼料原料大幅度上漲有關,導致養殖成本上升。漲價的背后,其實是“層層關聯”的。首先是大宗食材原料集體上漲,高粱、玉米、小麥、大豆等食材都漲價,連帶著飼料原料漲價,最后波及到了養殖業,再體現在餐飲業。隨著全國各地大力倡導環保意識,保護飲用水等,很多大型水庫禁止養魚,很多網箱和圍網都被撤掉,一些池塘被填了,繼而減少了養殖面積。代表著“健康和高端”的牛肉食材,近半年經歷了只漲不降的趨勢,價格高居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健康又便宜”的魚類食材作為“替代品”,也收獲了消費市場的青睞,需求量的增加,自然水漲船高。自從5月開始,渤海、黃海、東海等地區進入休漁期,時間不少于三個月。據國家統計局威海調查隊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高溫天氣持續影響,淡水魚供應將進入青黃不接階段,同時飼料價格可能繼續維持高位,預計短期內淡水魚價格總體將繼續維持高位。不過,進入8、9月份時,養殖戶春節前投放的魚苗將上市,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淡水魚供應偏緊的狀況。整體上,隨著國內水產養殖產能供給提升及沿海禁漁休漁結束,水產品價格漲幅將逐步有所回落。
魚食材或成“最后一道防線”
全面漲價時代已到來!
其實,早在四月份,餐飲老板內參曾就食材漲價問題進行了觀察和報道,當時市場反饋主要表現是牛羊肉(包括火鍋牛油)、食用油普遍漲價,淡水魚雖有價格上調,但并未集中爆發和凸顯。而如今,淡水魚普遍大漲價,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魚類食材或許是價格關卡的“最后一道防線”。繼豬肉、牛肉等食材經歷了價格反復的起伏和波動后,魚類食材的價格爆發,預示著餐飲食材進入全面漲價時代。“豬肉有漲有降,現在是基本穩定了。牛肉只漲不降,已經形成了一個市場共識。現在還能漲價的,或者說’有空間漲價‘的,就是淡水魚了。”一位老板向內參君吐槽。目前看起來,牛蛙和黑魚漲價最為嚴重,其它需求量的淡水魚也都有不同幅度的漲價。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漲價潮,對于凸顯單品的專門店,沖擊最大。今年的形勢比較特別,無法明確判斷接下來的走勢。大漲大落之間,上下游企業都會做到相關的應急處理。所以,從心態上來講,餐飲人也不要過分恐慌。“5月進入休漁期之后,這幾個月都將處在煎熬期,希望挺到9、10月份能有好轉。如果魚肉價格和牛肉一樣繼續高居不下,那就只能再從別的方式想辦法了,要么漲價,要么賠錢。”一位魚火鍋店老板說。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500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