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美團點評熱搜前五的數據中,烤肉超過了火鍋、燒烤,成為了熱搜top1。
烤肉可以說是2020年度最熱門單品。為啥呢?
一、疫情原因,消費者尤其注重安全。在用餐體驗上,烤肉可以算是分餐制,相互之間交叉較少,消費者感覺更放心。
二、疫情后,燒烤是消費者最想“報復性消費”的一個品類,能滿足其大口吃肉和社交的需求。
三、燒烤和火鍋在商業模式上有相似之處,比如門店可復制性高,供應鏈端驅動。這些特性都比較符合資本投資餐飲的需求,這兩年火鍋品類增速下降,燒烤是理想的替補品類。
四、既有傳統的羊肉串,也有海鮮、和牛、戰斧牛排等高級食材,燒烤這個商業模式客單價的跨度極大,從十幾塊到上千塊,符合消費者追求極致性價比與消費升級的需求。
據美團點評的數據,牛排登上了菜品熱搜第一名。
牛排崛起的背后是品質升級、高端餐飲翻身的大趨勢。
在疫情沖擊后,不少高端餐飲門店由于客流穩定忠誠,得以快速復蘇,甚至不少品牌如新榮記等仍在持續拓店。可見高端餐飲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另外,米其林、黑珍珠榜單更是為高端餐飲的發展引領了方向。
牛排屬于高價值感、高單價的菜品。牛排熱度重燃,與消費者的品質升級大勢相契合。
目前,從門店規模看,豪客來牛排位居全國第一。而客單價400元的王品牛排,屬于高端牛排的代表性品牌。牛排品牌想要更快地發展,還需要形成自身的供應鏈成本優勢。
烤鴨登上了美團菜品熱搜第二名。
如今烤鴨的普及度非常廣,已經從北京烤鴨、金陵烤鴨,變成了全國的烤鴨。其口味的全國化,以及烤鴨店的普及,打開了烤鴨消費的市場。
與牛排類似,烤鴨是一個凸顯價值感的品類。在消費者追求儀式感,烤鴨又重新獲得熱度。
不少米其林、黑珍珠餐廳都離不開烤鴨這道菜。從獲得米其林餐桌獎的四季民福、1949全鴨季,到一星的大董、晟永興,都主打烤鴨,就連接連兩年摘得三星的新榮記(新源南路)也有烤鴨這道菜品。
伴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高端餐廳的翻身,烤鴨又重新被消費者重視起來。
疫情期間,螺螄粉一度供不應求,6000萬人在微博呼喊“螺螄粉自由”。據柳州市商務局數據,2020年上半年螺獅粉產值達到49.8億元,產量增長616.9%。
酸筍的臭和螺獅湯底特殊的味道,讓熱衷嘗鮮、喜歡刺激的年輕人愛不釋手。
螺螄粉爆火的背后,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柳州市政府選擇螺螄粉作為名片;今年,由政府、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及行業企業三方共同組建螺螄粉學院。
零售化更是助推了螺螄粉一大把。2014年零售化產品出現后,螺螄粉才算是真正走出柳州。今年疫情帶起來的宅家經濟,以及直播帶貨,更是讓零售螺螄粉銷量暴增。
螺螄粉的口味小眾仍存在局限性。突然躥紅之后,螺螄粉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還是要看大眾對這個口味的接受度。
疫情期間,自熱鍋銷量井噴。李佳琦5分鐘賣了8萬盒莫小仙自熱火鍋;小龍坎在一場直播中10分鐘銷售了10000多盒自熱火鍋......
自熱火鍋的走紅,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方面,可以將自熱食品理解為方便食品的升級替代品,此前大眾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消費習慣;另一方面,趕上了直播帶貨的熱潮。
除了自嗨鍋、莫小仙這些自熱火鍋品牌外,海底撈、德莊火鍋、小龍坎、大龍燚等火鍋品牌也加入了這個賽道。不過,大龍燚創始人柳鷙曾忠告餐飲人:想做新零售,前期要做做好虧損的準備。
不僅是自熱火鍋賽道,今年踩坑餐飲新零售的企業不盡其數。新零售需要長期且大量的投資,不是想做就能做。
這幾年小吃小喝興起,尤其是疫情后,高性價比的小吃更是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鹵味市場已有絕味鴨脖、周黑鴨、煌上煌三家上市公司,另外紫燕百味雞也在準備上市。
雖然跑出了不少大公司,但鹵味市場仍以小作坊經營模式為主。據華創證券數據,鹵制品行業前五名的市占率只達到了20%,剩下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則被單體私營小店、規模較小的地方連鎖品牌所搶占。因此,鹵味賽道的頭部品牌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2020年長沙一帶不少鹵味小吃風靡街頭。鹵味+米粉,鹵味+米飯......小吃快餐化趨勢,讓“鹵味+”產生了更多的市場想象空間。
火鍋的規模和熱度持續領先餐飲業。在這個成熟的賽道中,細分便是創新所在。近幾年,豬肚雞火鍋、鴨血火鍋、椰子雞火鍋等細分賽道的熱度一直很高。
今年不得不提到的是鹵味火鍋。代表品牌賢和莊的開店速度可謂之猛。創立不到2年時間,以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如今已經超過了600家門店。
隨著賢和莊、鹵校長等品牌的火爆,鹵味火鍋被帶火。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單單川渝地區就有幾百家含辣鹵產品的火鍋店。
鹵味火鍋也有其不足之處,如口感容易咸、膩等,產品仍需要不斷創新、試錯。鹵味火鍋能夠走多遠,也取決于是否可以解決上述痛點。
2020年奶茶數次霸屏熱搜榜。#我實在太想喝奶茶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茶顏悅色武漢首店排隊8小時#.......
奶茶被無數年輕人吹捧的同時,資本市場更是對其鐘愛有加。蜜雪冰城估值高達200億元;喜茶估值160億元;奈雪的茶估值130億元。
仿佛沒有什么能阻止奶茶第一股的誕生。
隨著蜜雪冰城突破萬店后,更多盤踞在各地的千店奶茶品牌浮出水面:書亦燒仙草、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益禾堂等等。
疫情之后的兩個現象,更是拉動了奶茶加盟品牌的發展。一是一批快招品牌遭洗牌,為健康的品牌騰出了市場空間;二是疫后青年返鄉帶動了一波開店加盟的熱潮,奶茶店便是年輕人的首選項目。
奶茶市場接下來會進入更激烈的競爭階段。喜茶、奈雪已經穩居一二線市場,蜜雪冰城成為首個全國茶飲品牌,奶茶紅利已收緊,此時新的品牌想要闖出來已不容易。
再看看腰部品牌們,內參君觀察到,各個千店奶茶品牌也都開到了同一條街上競爭,最終哪些品牌能走得更遠,核心考驗還是在于其加盟管理能力、門店運營能力。
麥當勞、肯德基、同仁堂等品牌紛紛扎進咖啡賽道。咖啡市場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不得不說,瑞幸的確培養起了一批年輕的平價咖啡消費者。這些人的消費習慣,在麥肯、零售咖啡品牌上得以延續。對于巨頭們來說,布局咖啡市場,目的在于其引流價值。
目前咖啡市場也在持續拓寬,三頓半等零售咖啡品牌勢頭相當猛。除了提神這個功能性之外,年輕消費者也注重咖啡帶來的新鮮感,比如桂花烏龍咖啡等新口味咖啡也大受歡迎。
不過放眼國內咖啡市場教育,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和人造肉相關的企業已經上千家。2019年-2020年,國內人造肉賽道迅猛發展。資本助力,越來越多的頭部餐飲品牌入局。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人造肉不僅契合了環保的時代趨勢,還是一個可控穩定的供應鏈食材。去年餐飲業受非洲豬瘟、疫情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在價格、食材供應方面波動不小,人造肉不失為一個真肉的穩定替代品。
植物肉是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一種人造肉。肯德基、漢堡王、絕味鴨脖等知名品牌相繼推出植物肉產品。與此同時,國內植物肉品牌也備受資本青睞,今年共有4個植物肉品牌獲得資本融資。
植物肉這種代表未來趨勢的產品,正在攻占年輕人的市場。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