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鐵口的豐臺萬達,在豐臺科技園邊上,第一家超島串串就開在這。從大眾點評可以看到,超島新店的選址基本上都位于五環上下。門店分散在望京、回龍觀、天通苑等地。這些位置雖然不是北京最熱門的商圈,但都是年輕人聚集地。目前試營業的第二家門店,位于西苑地鐵站邊上,其所處商圈龍湖星悅薈,有呷哺、湊湊等火鍋店,但還沒有進駐大眾所熟知的串串品牌。方圓2公里左右,是圓明園、頤和園和清華北大等高校,聚集了不少游客、學生群體。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認為,超島選址五環周邊應該有兩個原因:一是,新品牌還處于市場初探期,五環房租低,可以降低產品和經營模式的試錯成本。二是,選擇一個相對競爭不太飽和的縫隙市場,更容易找準市場定位,凸顯品牌優勢。 商場中有多位帶著橙色口罩的食客,印著標語“放心,我罩你”,非常吸睛。很快內參君就發現,他們都是從“超島串串火鍋”這家亮橙色的店出來的。剛到門口,一位小姐姐就過來詢問,她的胸牌上別著“顏值訓練員”的標簽。一問才知道,原來店里對于不同的崗位,都有別出心裁的稱呼。進門的儀式感十足,多位店員齊聲“歡迎登島”。或許有人會感到過于隆重,不過“登島”比起“歡迎光臨”,有趣得多,也有了記憶點。“島上的串串比較豪,每天都是坐0-4℃專車來的。”“我們的串串都是每天央廚發貨,串串超過8小時就扔掉。”從個性十足的口罩到店員的稱呼,再到歡迎口號、墻上標語等等,都是這家店和年輕人對話的入口。不得不提一下門店的服務員,基本都是年輕人,即便帶著口罩,也能讓人感到朝氣蓬勃。這種感覺是從門口洪亮的那一嗓子開始的。在服務方面,服務員相當尊重每一桌客人的需求,不會過度打擾,在有需求的時候隨叫隨到。有空間,有界限感的服務,是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據說創始人杜夯是學工業設計出身,門店設計流露著明亮流暢的工業風。直觀感受就是簡單、干凈。杯裝菜品的陳列,非常容易出片。一打開小紅書,可以刷出大把大把打卡美圖,杯裝菜品幾乎是必備打卡點。在社交平臺上,很容易占據社交傳播高地,收獲一大波流量。后廚被釋放到了前廳。一條流水線上陳列著各類菜品,消費者自取。店中所有的串串都是廚師現場穿制,在取串區后面就是開放的操作臺。這樣的模式讓消費者有了更強的安全感,也讓年輕人感受到就餐的自由和隨性,想吃什么就拿什么。超島店中串串類0.9元/串,其他的蔬菜、肉丸類5元左右一碗。放到整個品類中來看,超島的價格其實沒有明顯差異。能讓消費者感知到,更多的是產品的品質感。這個理念充分表達了超島對品質的自信。依托巴奴供應鏈的先天優勢,超島在創建之初就投入了中央廚房的建設。從廚展示、現穿先做......都在續著巴奴產品主義的核心理念。免單這件事,讓年輕人感覺到更多的信任感。店員告訴內參君,試營業初期,有一些服務尚未完善的地方,就會有客人提出免單需求,門店也都一一兌現了承諾。中午時分,超島已經開始有了排隊現象。對面一家面館的店員告訴內參君,開業以來,超島基本上都在排隊。店中有24個桌子,其中兩個大桌。店員表示,每天能翻4-5臺。對比來看,這個翻臺率和海底撈不相上下。超島定位串串,算是火鍋的延伸品類。曾經紅極一時,如今熱度已經有所消減。2016—2018年,串串香品類高速增長,成了火鍋大品類下增速第一的細分賽道。2019年,串串香的增長在放緩。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20》,串串香的門店數占比增長從2018年的1.2個百分點,放緩到了2019年的0.1個百分點。這些年,串串火鍋和很多餐飲品類一樣,還停留在加盟連鎖火爆的階段。這一方面教育了市場,另一方面驗證了品類的需求。不過,相對于火鍋,串串的投入成本較低,許多品牌并沒有構建起自己的核心壁壘。不少加盟品牌的口感、品質參差不齊,使得消費者對串串形成了“不夠有價值感”“不夠干凈”等刻板印象。內參君看到,超島門店有兩大非常明顯的特征,除了吸引年輕人,還特別強調品質。無論是明廚展示,還是免單承諾,都在向消費者傳達超島的品質感。又因為杜夯是巴奴創始人杜中兵的兒子,擁有巴奴的供應鏈優勢,在產品的品質和價格上都具備優勢。秦朝認為,超島應該是延續巴奴的發展路徑,就是在加盟紅海中走出一條直營的持久發展路子。從目前看,超島的整體呈現是在升級串串火鍋這個過去偏市井的定位。超島具備先天優勢,擁有巴奴的供應鏈和經驗基礎。從鍋底、餐具、環境體驗、產品等等,都能看見巴奴的影子。而90后的杜夯,對于年輕人有著天然且獨到的理解,因而能夠順暢地將產品主義、個性化的特性,傳達給新一代消費群體。“未來超島的目標應該不止是開十幾家店,至于多快,這取決于它的人才儲備和選址開發速度。畢竟作為‘成功餐二代’,產品、供應鏈、管理經驗、資金已不是問題。”秦朝總結道。
為了幫助餐飲商家快速理清供應鏈搭建路徑,餐飲老板內參聯合國內資深供應鏈人士、機構,共同打造的首個專注餐飲供應商評價、推介、引導集采、“線上展會”平臺“72餐”正在緊鑼密鼓內測,計劃年底正式上線。
此次“72餐”還將同時推出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大數據工具“餐里眼”,以圖譜形式直觀反映餐飲品牌的供應鏈系統,幫助餐飲商家快速理清供應鏈搭建路徑。

這是餐飲老板內參由媒體內容、行業教育向供應鏈和數據服務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我們將不斷深耕,“在一厘米寬度,挖一千米深度”。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