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逼迫下,
餐飲人走進了直播間,來到了地攤旁
疫情期間,餐飲業的自救一路升級。無法與消費者在門店面對面,餐飲人瘋狂地試遍了所有可能的渠道。
從預制品、半成品、凈菜配送,再到微信小程序點餐、企業自有訂餐平臺、第三方平臺同時發力,在這場意外的新零售風口當中,餐飲業的邊界不斷在打破……(點擊文章標題可查看):
2. 一份"直播自救"成績單:8小時"云擼串",10店爆倉,售出八萬根烤串!
一時間,新零售成了香餑餑,餐飲人趕緊回頭審視自家的SKU,看看哪些能做成半成品,能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生怕慢了一步錯過2020年唯一的機會,就連一些和餐飲完全不相干的制造企業,也來湊熱鬧。
熱鬧之后的反思:新零售不是救命稻草!
新零售之所以再次成為風口,正是因為一些餐飲企業切實靠這招度過了艱難時期。在堂食關門的那幾個月里,大龍燚的預包裝食品業務甚至做到300%的增長。
這是否意味著,新零售將成為餐飲企業的標配?大龍燚創始人柳鷙卻鄭重提醒,“新零售不是每一家企業必須要做的。它的代價非常大......”
相對于餐飲行業,零售業本來就是一個更加依賴擠占現金流的行業,加上一個“新”字,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做新零售需要餐企有相對成熟的供應鏈系統和新零售的銷售體系,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團隊和創始人也要有足夠的心理預期,這件事不是馬上就能盈利,所以需要慎重。
新零售背后,真正決定生死的是供應鏈
這股新零售熱,在堂食全面解禁之后,很快暫告一段段落,但是它帶給餐飲人的反思依然存在。因為在此時此刻,對于餐飲企業最大的挑戰不是開門營業,而是重新洗牌。
北大國發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教授認為,首先要向好的企業學習,自己要站穩;站穩之后趕緊兩頭發力——消費者和供應鏈;利用價格政策、產品組合上把猶豫的消費者爭取過來;不管疫情前怎么樣,重新劃定起跑線。
拉攏消費者是餐飲行業的基本功,為什么供應鏈也需要拉攏?經過新零售一役,顯得更加好理解了,供應鏈是未來餐飲進行創新的一大基礎。
有了健全的供應鏈,經營成本得以優化,選品視野得到了拓寬,游走在線上線下的各種創新風口時,才能更加游刃有余。這一點,在餐飲巨頭麥當勞的供應鏈建設上可以得到完美印證。
供應鏈所到之處,全是品類創新的“準風口”
每一個餐飲人都渴望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希望能夠準確預測到,接下來什么品類會火。而這一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布局供應鏈來實現。
在麥當勞著名的“三腳凳”文化中,供應商、被特許人和麥當勞被視為缺一不可的組成部分,三者在共同的價值觀下,優勢互通、緊密協作。
這也將是未來中國餐飲行業的頂尖范本。在過去,內地的餐廳和供應鏈更多地是單純的買賣關系,在今后,這種關系也許會逐漸生變。
聰明的餐飲品牌懂得挑選適合的供應鏈企業,共同加強品牌營銷、產品研發、市場洞察能力,使餐飲行業從上游到下游形成一個新的利益共同體,利益共享,風險共防,從而獲得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10月19—21日,餐飲老板內參“大魚游學·走進北京”,將帶領全國餐飲老板,與實力餐飲品牌眉州東坡、西少爺肉夾饃、冰城串吧、微海咨詢、湊湊火鍋的創始人/高管,直面交流分享及門店考察,深入了解當下優秀餐企最新的連鎖管理、供應鏈運營經驗和品牌發展模式。
10月24—25日,北京,大魚餐飲學院聯合盧南老師繼續推出《超級門店實戰營》課程第8期,從精細化運營的底層邏輯出發,深度解析提高門店營業額,以及“人效”、“平效”的實戰方法。歡迎大家掃碼占座!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 (微信同號)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