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便利店持續“打劫”咖啡館:搶產品、搶顧客、還要搶空間體驗

    便利店持續“打劫”咖啡館:搶產品、搶顧客、還要搶空間體驗
    咖門kame
    餐飲方法論
    2017-05-11
    2.7萬


      1  


    便利店咖啡升級,這次要賣環境了?


    距離上一篇寫全家力推旗下湃客咖啡,仿佛還只是昨天的事情。


    最近,這個便利店品牌卻又有了新動作——在上海低調地推出了自己的第四代門店,有了不少新花樣。


    比如,放置飲料的冰柜,其中一塊帶有智能屏幕,據了解,它能夠通過掃描消費者面部特征,推薦出其專屬飲料和食物;當你靠近時,智能屏幕會自動變成透明色。


    最不能讓人忽視的變化,還是關于咖啡。


    這家第四代門店設置了可謂“奢侈”的咖啡體驗區——


    ▲專門的咖啡區域


    較寬敞的桌椅擺放;原木色地板,搭配簡潔的拼色座椅;區域內墻面刷成了時下流行的灰色;燈光也做了調整,區別于購物區的明亮,采用了暖黃色更柔和的照明。


    ▲還有不少咖啡館式的細節


    仿佛在向你傳達:這里就是一家咖啡館!


    想起上一次,湃客咖啡的力推,全家在宣傳中突出強調了采用危地馬拉產區海拔1500米的潘喬亞(Panchoy)山谷咖啡豆,甚至專門為這支豆子打造了一個制作精良的H5宣傳頁面,希望能得到口味上的肯定。


    而這一次門店迭代,又像是在證明:講環境體驗,自己也有“空間”可以做文章的哦。


    ▲專屬咖啡的空間


    不僅是全家,本土便利店也在摩拳擦掌,比如在南京遍布大街小巷的蘇果“好的”便利店。近日,其第三代升級版門店在南京莫愁路上開業。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將餐飲區升級成了微縮版的咖啡館。



      2  


    “便利店咖啡館”,優勢何在?


    很難想到,有一天便利店咖啡會升級成便利店咖啡“館”。


    “一是咖啡市場的增速很好,正成為年輕人的社交、休閑、生活方式;二是強化了門店社群價值,能對年輕用戶產生黏性;三是咖啡和鮮食品類的毛利很好,能帶動門店業績。”蘇果總經理陳兵在一次采訪中表示。


    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會發現在便利店植入咖啡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是客群接觸面廣。


    便利店的一個屬性是,可以跟大部分零售業態競爭。盡管看上去是個體量不大的“小商超”,但業務覆蓋范圍之大,普通商超難出其右,不僅是零食、生活用品,還可以賣生鮮、餐飲即食,可以提供便民服務……



    這意味著,能接觸到的客群面積被放大,也就為咖啡消費提供了更大的基數。


    當然,還要考慮轉化率,目前看來效果不差。此前就有消息顯示,全家2016年賣出了約1000萬杯咖啡,同比增長了140%,部分門店一天能賣出超過300杯咖啡——這是讓不少咖啡館羨慕不已的數字。


    再說說服務體驗,這里不單是說各種繳費充值的便利,而是提供一種“精準的體貼”——


    這一點上,便利店豈止擅長,簡直是天賦。


    24小時、全年無休、自動門那熟悉的音樂聲、一天五頓飯都能解決、總能發現一些新鮮物、沒有過度熱情的導購、結賬前甚至無需與人交流……如今,裝一個微縮版咖啡館,更像在傳達一種訊息——


    你能在這兒待上很久,一天的疲憊和突如其來的孤獨可以有所安放。


    這或許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人對便利店有種依賴,曾看過一篇相關文章,甚至提到“便利店成癮癥”這樣一個詞條,“不斷去便利店購買實際上并不需要的東西”。


    ▲到便利店買東西,確實容易形成依賴


    回想起自己,好幾次邁進便利店,仿佛在一種興奮的放空中不知不覺就買了面包、雜志、唇膏等等當時自己并不急需、甚至拿著費勁的東西。難道已經是個“患者”了?


    更“可怕”的是,即使猶豫之中錯過了它一次,也不用太遺憾,下個街角說不定就能遇見另一家。



      3  


    是咖啡館的危機還是咖啡行業的機會?


    便利店要加入咖啡市場這一輪角逐,尤其是在空間上發力,目測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以目前便利店普遍的體量,要想要大范圍設置咖啡區域,僅僅是增加面積就會有不小的成本。即使拋開環境不談,便利店咖啡的普及,也還需依靠其本身網點密度的提升。


    便利店也不會輕易為單純追求咖啡空間,放棄自己“性價比”“方便”“高效”這些強大的認知。


    ▲本質還是快節奏的零售


    一個不斷走向成熟的市場,形態特點上應該是百花齊放、各有細分的,以滿足不同消費者或者同一消費者不同時間的需求。


    那對于專業咖啡館來說,便利店咖啡就不值得關注么?


    當然不是。


    單品管理、模塊化操作、消費者洞察、整體宣傳策略……從商業角度,便利店咖啡可能比市場上一些號稱專業的咖啡館更懂得,如何賣出一杯真正盈利的咖啡。


    ~廣而告之~

    了解更多茶飲行業的動態和觀點

    不妨聽《咖sir說》,

    和咖sir聊聊飲品行業的經營與變革

    (傳送門:《咖sir說》 | 風口吹向茶飲,投資開店盛行,但你需要了解這些內幕!

    — End —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