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宣傳視頻上線,點擊量迅速破百萬;5月3日,市監局到店,即刻關門停業。
24小時內,南京日料店柒本味用營銷殺死了自己。
餐飲老板內參 小鴨子 /文
24小時,從上熱搜到閉店
讓我們把時間回溯到 4 天前。
在微博擁有近900萬粉絲的二更視頻,發布了一則“匠人風格”壽司店的故事。
這家店名為柒本味,位于南京,客單價400元左右,僅有2種套餐(398元/人、498元/人),不可單點,沒有菜單,預訂制,每餐只接待 10 人,所有人到場才能開餐,不接生客,做好的壽司要求一分鐘內吃掉,不許打包。
視頻中,身兼老板、主廚兩個職位的段磊說,雖然只有 10 個餐位,但也要做一家有規矩的店,“柒本味”就是要追尋食物“本來的味道”。
◎ 圖自網絡,目前二更已刪除此條微博
作為一家追尋本味,主打“高端日料”的壽司店,老板在視頻、官方微博中的一些操作,如壽司上澆美乃滋、生魚片墊黃瓜、芥末不用現磨,而使用芥末膏等,遭到了知乎、微博等眾多美食博主質疑。
◎ 三文魚+美乃滋|圖自二更
隨著視頻的進一步傳播,以及柒本味拉黑網友的舉動,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了挖黑料的行列。
在柒本味官方微博、以往媒體報道中,網友翻出了段磊手上有瘡(或傷口)、指甲未修剪、佩戴手表、未戴廚師帽,卻仍然徒手處理甜蝦、三文魚等生食食材的證據,立刻點爆了輿論。
另外,按照南京日料的管理標準,日料店生食必須在全封閉的空間下制作,通過出餐口出餐。在板前直接制作,有打擦邊球嫌疑。
◎ 微博大 v 被拉黑,向食藥監舉報
◎ 圖自網絡
隨著事件熱度的升級,流量開始走向大眾點評。凌晨12:35 左右,出現了第一條大眾點評差評,隨后,每2~3分鐘,便會出一條一星差評。
◎ 差評的上一條,就是一位大眾點評 v8 用戶給出的五星好評
因接到多次舉報,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管局到店檢查,對于柒本味違反《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行為進行了查處,并責令立即停止經營。
◎門店被封現場|圖自荔枝新聞
過去幾天中,老板曾借助南京零距離回應,“手為燙傷,且已經過去 4 個月了;戴手表是為了看時間”等,反而遭到了更多網友的嘲諷。隨后,市監局查實柒本味缺少營業執照與食品經營許可證,屬于“無證經營”。
目前為止,大眾點評已被網友們刷至2 星閉店(此前為 4~5 星),804 條點評中,超過500 條為事件后評論,“手長爛瘡做大蝦”成了推薦菜。
◎ 圖自大眾點評
柒本味是否永久閉店呢?內參君試圖聯系老板段磊本人,可門店電話已無法打通,段磊也音訊全無。
從5月2日晚到5月3日下午,不到24小時,在網絡輿論發酵出的強大影響力下,柒本味從盈利,立刻變為停業。以往經營者用于自勉的名言“我們離倒閉永遠只差 24 個小時”,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成為了現實。
網紅店,從趨之若鶩到信用透支
由于負面新聞產生的巨大聲量,柒本味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南京的日料市場,讓人產生了南京消費者不理性、高端日料故弄玄虛的看法。那么在當地日料行業中,這家店是否真的占有一席之地呢?
2012 年,“創意飯團店”柒本味開業。
最初,這家店客單價不高,一份三文魚卷售價16元。
2016 年,柒本味被江蘇公共新聞頻道報道時,定位已經變為了《“高冷”老板的創意飯團店》。
在這則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早在幾年前,這家店便存在食品安全細節上的違規,包括指甲、手表等。
據南京本地食客透露,那時它便走上了“網紅店”路線,餐位僅有 4 個,預訂制,餐廳外的黑板會寫上當天預訂客人的名字,而所謂的“規矩”也基本成形,不過客單價僅百八十塊,現在則動輒三四百。
◎ 柒本味老店
據一位南京的日料老板透露,他第一次聽說這家店,是來自一家旅游自媒體,文章主題是極有話題度的“當地隱藏小店”。
在業內看來,這家店在當地日料從業者圈內,知名度并不高,在這位老板的 400 人客戶社群中,僅有 2 人曾經吃過這家店,且都是好幾年前,“這家店根本不能代表南京日料”。
然而,正是這樣一家網紅店,此刻卻影響到了整個當地日料品類,甚至是外地食客對此的評價。
“南京日料從 2015 年開始,逐漸有了升級,最近 2 年,消費者要求不斷提高,許多日料大廚從上海來到南京,貨源也比以往更容易找到了。”
在品類市場的上行中,像柒本味這樣的“網紅店”暴雷,顯然透支了消費者對于當地日料的興趣。
沒有基礎設施,談何上層建筑?
今年315前后,不少餐廳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再遠點,大品牌如海底撈、呷哺呷哺也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栽過坑。
作為消費升級的主戰場,餐飲行業面對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食品安全也成了橫在每家餐企面前的“高壓線”。
任何一家餐廳,任何一個餐飲品牌,都需要通過每一餐、每道菜,與消費者逐步建立聯系,這是一個“信任存款”的過程。好的品牌存款足夠多,所以海底撈、外婆家、西貝等餐飲企業,還有機會讓消費者選擇了原諒。
而像柒本味這樣“觸了線”,且沒有打好基礎的“網紅店”,就是在沙地蓋樓。
客人可能開始愿意花費幾百塊去吃美乃滋三文魚,可是無證經營,不注重食品安全問題,構建虛假的壽司大師人設等等舉動,會逐漸透支掉信任存款——自殺式的營銷,不過是將其缺點放大,成為了壓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柒本味事件的爆發,為消費者、餐飲老板雙方都敲響了警鐘:消費者需要更多理性,餐飲老板則需要保持清醒,營銷應該是一種上層建筑,建立在好的產品、體系、細節之上,否則沒有基礎設施,談何上層建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