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Hello,聽說正在上班的你,想開一家咖啡廳?

    Hello,聽說正在上班的你,想開一家咖啡廳?
    咖門 寒江雪
    一線走訪
    2016-07-05
    2.6萬


    如果把上班族的愿望排個清單,前幾名大概是這幾個:


    ——不上班;


    ——睡到自然醒;


    ——開個咖啡廳;


    為什么那么多上班族想開咖啡廳呢?



    開第一家店之前,請考慮第一百家店的問題


    為什么那么多上班族想開咖啡廳呢?


    大約是因為這個生意看上去比較容易。如果再開一家騰訊,感覺難度太大。
     
    整體來講,越容易的生意門檻越低,進入的競爭者越多,這個生意越難賺錢。


    我不是一個咖啡愛好者,并不能真正理解那些愛好咖啡的人。但我認識的人里,真愛咖啡的也沒幾個。
     
    大部分上班族想開咖啡廳大約是覺得這個生意很“舒服”吧。


    尤其是到麗江逛了一圈后,整點喜歡的裝修風格,養只狗或者鸚鵡。閑著沒事跟好朋友在店里喝喝咖啡,聊聊天,或者看看書,敲敲電腦。
     
    這是上班族夢想的生活。
     
    只要是這么想的,咖啡廳都關門了。
     
    我認識不少上班族開過此類店鋪,咖啡廳最多,還有酒吧、桌游吧、書吧、書店、茶館、酒莊。
     
    開茶館的年輕人少一些,因為年輕人不愛喝茶。


    開茶館的老板通常年齡更大,四五十歲,倒閉的反而較少。不是因為這些茶館開得很成功。


    而是因為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兜里錢多,年復一年的虧損也抗得住。
     
    對于二十多三十多的小年輕,店鋪虧損一年就抗不住了。
     
    身邊有朋友想開咖啡廳的,我都建議他們一開始就做全盤的考慮,這個咖啡廳品牌開到全世界要怎么開。


    一線城市,獨立小店正在被擠出市場


    在深圳生活的十年,我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單店品牌被連鎖品牌打敗。


    2003年剛到深圳時,住在蓮塘,這是一個偏僻寧靜的小角落,天是那么藍,云是那么亮。


    在我住的附近立交橋底下,有一個很小很小的小飯館,只提供外賣服務,送餐上門,好吃極了。


    后來,此類小店都消失了。深圳大街小巷排滿了肯德基、永和大王、真功夫和周黑鴨。


    二三線城市,非連鎖的獨立小店還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但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獨立店鋪正在被連鎖品牌持續地擠出市場。


    因為你沒有競爭優勢。


    就說你的店鋪要不要裝修?裝修要不要設計?花多少錢請設計師?


    對于小店鋪,估計舍不得花一分錢來找設計師吧。


    但對于連鎖品牌,在全世界有一萬家店鋪,可以花1000萬請大設計師設計LOGO、VI、裝修風格。平攤到每個店里,成本不到1000塊。


    還有設備費用,大到炊具,小到桌椅。規模大、店鋪多,原材料成本集中采購,攤薄到每家店鋪成本都很低。


    品牌做大以后,進入大商場不用交租金。獨門小店,進大商場每平米月租金30萬。
     
    ——這就是為什么非連鎖的獨立店鋪越來越少,經濟學上叫“規模效應”。
     
    這樣一算,上班族開一間屬于自己的咖啡廳的美夢貌似是無處安身了。
     
    退回到起點,上班族開咖啡廳的本來就“動機不純”——


    他們開咖啡廳,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上市,而是為了讓自己舒服。


    對于上班族,我鼓勵他們去創業。即便實在沒有條件,最低限度也兼職做點生意。
     
    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人類社會90%的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解釋,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個上班族對生意的了解實在太少了。


    只有上班族才會說出這樣的蠢話,”星巴克一杯咖啡成本只有1塊,賣30塊一杯太賺錢了。“


    生意,90%都是虧損的?


    你看得見的商場里光鮮亮麗的咖啡品牌,有大半都是虧損的。更不要說那些你沒聽說過的牌子了。
     
    那你可能會問,既然都是虧損的,為什么還要開呢?


    嘿嘿。


    這涉及到另一個做生意的基本常識了,90%的生意都是虧損的。無論任何生意。
     
    我在北京有個哥們是開酒吧的,他的酒吧開了五年關掉了。曾經很輝煌。最終抗不住虧損。


    晚上他帶我在后海逛,這里是赫赫有名的酒吧一條街,一到晚上燈紅酒綠弦樂飄飄。


    哥們對我說,這里的酒吧,每年春天換一遍老板,90%的店撐不到一年就轉了,年年換老板,年年新裝修,只有四五家店能開三年以上的。


    這事兒,只要做過生意的都懂,但上班族不知道,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獲得信息。
     
    2003年我在前公司做企業競爭分析,分析的對象都是國際大公司,有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北電網絡、富士通、惠普、戴爾等等。


    分析的結果是什么?我太吃驚了!


    這些公司全是虧損的,而且虧損不是一年兩年了。


    那時候我年輕啊,研究生都沒畢業呢。我心里合計,這啥意思啊,這些國際巨頭都連年虧損。


    到今天回頭看,這有啥奇怪的。哪行生意不是大部分都在虧損。這不,后來這些公司全都破產了嗎?
     
    所以我說,上班族要出來創業,或者,至少自己做點生意。


    你自己做過生意,你就知道老板怎么想的,經理怎么想的,公司怎么運作的,公司怎么掙錢的。


    你也會更好地在公司里打工,更好地在公司里晉升。


    要知道,在一個公司里,真能跟老板一條心、真能使上勁的人太少了。


    最后,講一個小故事


    2008年,有個浙江的老板慕名而來,找我學習泡妞技術啊。我是名震全國的泡妞大神啊。


    我帶他去蘇荷酒吧玩了一個晚上。


    到兩點多,從酒吧里出來,我問他:“感覺怎樣?美女多不多?”


    這哥們低頭沉思了半晌,冒出一句話——


    “這酒吧不賺錢啊。大部分人800塊錢買一套酒就沒有其他消費了,而且一玩一個晚上,又沒有翻臺率。全深圳玩酒吧的人就那么一個小圈子,大部分人不去酒吧玩。只要不去酒吧玩的人就永遠不會去酒吧玩,這個圈子里的人的總數量是固定的。人氣旺的酒吧會把人全都吸走,其他酒吧根本活不下去。”


    聽了他的話,我目瞪口呆,去酒吧玩了一年多,哪兒想過這些事啊。


    那時候真是年輕!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