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太平洋咖啡的另類崛起:不走小資路線,堅定服務奮斗派!

    太平洋咖啡的另類崛起:不走小資路線,堅定服務奮斗派!
    21世紀商業
    一線走訪
    2015-05-06
    2.4萬

    【導讀】:每一種坐下來喝杯咖啡的心態,都能夠成就一家咖啡館。無論你面對的競爭對手多么不可戰勝,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你的咖啡為什么獨特?與星巴克、COSTA相比,太平洋咖啡的定位更加“商務”、“奮斗”。

     

    太平洋咖啡很早就設立了企業咖啡服務部,為餐飲業包括酒店、餐廳、俱樂部等提供各種咖啡解決方案。甚至直接將太平洋咖啡的微縮門店開到寫字樓內部,有些則在公司的茶水間提供咖啡機以及服務人員。


    太平洋咖啡,這家面目略帶文藝和嚴肅氣息的香港咖啡館,自2011年進入內地以來,已經開設了164家門店(全球共307間),成為唯一能夠與來自美國的星巴克和英國的COSTA抗衡的本土咖啡品牌。         

     

    不做第三空間,做奮斗派咖啡!


    與星巴克、COSTA相比,太平洋咖啡的定位更加“商務”、“奮斗”。

    1992年,TomNeir夫婦由西雅圖遠赴香港工作,此時,發源于他們故鄉西雅圖的Starbucks(星巴克),門店已經超過了百家,并且在一年前于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已經對星巴克和咖啡館生活習以為常的他們發現香港沒有令他們滿意的咖啡館。決定自創一個滿足他們需要的咖啡館。

     

    第一家太平洋咖啡的門店開在了香港金融中心中環,這里是香港著名的銀行家、律師以及會計師聚集地。

     

    開業之初,太平洋咖啡與星巴克有些相似,強調家與公司的第三空間。但是在以家居面積狹小聞名的香港,早茶、餐廳甚至路邊的小茶鋪子都承擔著類似的第三空間的功能。太平洋咖啡盯準的是像自己一樣的商務人士,他們需要在辦公室之外有一個更輕松但卻不乏便利的工作空間。

     

    因此,太平洋咖啡少了幾分星巴克式的輕松氣氛,卻添了更多商務氛圍。所以,在店面裝修以及服務上,太平洋咖啡提供了更多相匹配的特色。

    于是,太平洋咖啡成為了香港那令人恐懼又振奮的寫字樓世界里,奮斗族群能夠小憩一下的地方——當然,小憩的時候也不能忘記:所有的休息都是為了更好地戰斗。

    早期太平洋咖啡每天都會在黑板上分享“Thought for the day(每日金句)”,以鼓勵開創事業的年輕人。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不久前,太平洋咖啡CEO藍屹在內部講話中還提到,每日金句是太平洋咖啡“書卷氣”的體現,而“書卷氣”是太平洋咖啡品牌的五大核心要素。

     

    B2B成重心:太平洋的企業咖啡服務部

     

    的確,稍加留意,便可以看出不同咖啡品牌的特色,星巴克的美式腔調吸引著更多的年輕人,COSTA慵懶的下午茶風格集中了更多女性消費者,雕刻時光、漫咖啡等則是文藝青年聚會的場所。

     

    然而,香港畢竟受面積制約,市場容量有限,太平洋咖啡很難有更大突破。進軍內地成為了太平洋咖啡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

     

    與今日的競爭對手相比,太平洋咖啡最大的特色莫過于其對B2B業務的倚重。

     

    太平洋咖啡就設立了企業咖啡服務部,為餐飲業包括酒店、餐廳、俱樂部等提供各種咖啡解決方案。此后,太平洋咖啡企業服務部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以香港式的商業靈活,逐步開始為一些公司或辦公樓提供形式多樣的咖啡解決方案。有些直接將太平洋咖啡的微縮門店開到寫字樓內部,有些則在公司的茶水間提供咖啡機以及服務人員。

     

    三年前太平洋咖啡推出了膠囊咖啡機,在香港及澳門的銀行、酒店、公寓等企業客戶中進行推廣,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回饋。

     

    “企業咖啡服務有廣闊的市場,我們優于星巴克和COSTA率先在市場上推出膠囊咖啡機,要將先發優勢變成真正的市場優勢、盈利優勢。”藍屹說道,對于膠囊咖啡機,太平洋咖啡有著不小的期待。

    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太平洋都以高于預期的速度發展著,但對于未來,太平洋咖啡依然有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必須在反思的基礎上,解決品牌定位的適應性和差異性問題。適應性指我們的定位如何更匹配中國內地咖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而差異性則是指我們如何與競爭對手之間有更明顯的獨特區隔。”藍屹說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