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為眼球只用主題二字不務主題之實,不少餐廳走入經營誤區

    為眼球只用主題二字不務主題之實,不少餐廳走入經營誤區
    山東商報 餐
    餐數解讀
    2015-05-05
    2.2萬


    【導讀】:隨著80后、90后年輕人逐漸成為市場消費主力,不少餐飲企業也將其定為主要目標群體,在裝修風格、經營理念,甚至菜品打造上下足了功夫,星座、火車、動漫等這些看似與美食無關的事物,也隨著各種另類主題餐廳的出現,滿足著消費者的“舌尖”。


     

    但與此同時,消費者對這些稀奇古怪的主題餐廳“表里不一”的質疑也存在多時。

    一個商圈就有15家主題餐廳



    經常對新開餐廳感興趣的市民唐女士說,自己這一個月來,已經踏進過四家不同主題餐廳的大門,談到感受,她認為環境和菜品的特殊性是吸引她前往的最主要因素。


    打開一家知名團購網站,輸入“主題餐廳”進行搜索,一下子就會出現近100條與此相關的餐廳介紹。將范圍縮小至泉城廣場附近,15家以星座、濟南風味、西北菜、音樂等不同主題的主題餐廳順勢彈出,這似乎說明著主題餐廳正在濟南的餐飲市場掀起一輪風暴。


    實際上濟南的主題餐廳并非是最近才有的。畢業于山東大學的劉佳說,早在2007年,她就已經在濟南接觸過主題餐廳了。“離學校不遠有一家以武俠為主題的餐廳,那會兒人氣相當旺,到了飯點幾乎天天滿座,包間還要提前預訂,火爆程度不亞于今天的海底撈。”


    不過讓劉佳感到失望的是,“前不久同學小聚選了這家餐廳,我們看到生意比以前蕭條了不少,中午12點整個餐廳只有四桌客人。所上的菜品也都是以前見過的。”劉佳說,“他們可能也更新過菜品,但并沒有給我們留下新的印象。”



    于前不久新開主題餐廳的趙先生介紹說,“就在這半年的時間里,用雨后春筍來形容濟南的主題餐廳一點也不為過。無論是懷舊風,還是文藝范兒,這些主題餐廳憑借自身的特色在短時間內確實吸引了一大部分消費群體,對于傳統餐廳的分食效應也正在顯現著。”

    成為高檔酒店的替身




    “這家餐廳實際上就是原先的一家高檔酒店,從去年開始日子很難過了,苦苦支撐了大半年,實在堅持不住了,不知誰給老板出了個主意,變成主題餐廳了”。一家酒店的經理王先生在一家主題餐廳門前透露說。王先生已經從事餐飲業多年,尤其是去年以來,“八項規定”等政策對餐飲業、尤其是高檔餐飲業發展影響很大,不少老牌酒店都關門謝客,剩下的也有不少餐飲企業在苦苦堅持,還有的就選擇各種轉型。


    “就目前來看,濟南市的高端酒店轉型沒有一家談得上成功,”在這種情況下,餐企紛紛尋求轉型發展,有的調低菜價、打出團購優惠走大眾消費路線,有的取消或降低服務費、下調最低消費,還有的甚至抱住婚宴當作救命稻草。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是促使新穎、奇特為特點的主題餐廳逐漸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近期在這些主題餐廳中,文化西路上一家以星座為主題的餐廳預訂量節節攀升。然而該餐廳的身后卻是傳統餐廳的有力支持。該餐廳負責人介紹說,“個人開這種餐廳是開不起的,也開不好。我們每研發一套新菜牌的成本要在十幾萬元左右,60%的菜品是由以前傳統餐廳的中央廚房配送的。”而在前期的裝修花費上也要比相同面積的傳統餐廳貴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大多數餐飲業人士都認為,這種主題餐廳的出現對于餐飲業發展來說是正常的,也是利好的。曾經,濟南餐飲業同質化情況一度十分嚴重,高檔餐廳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餐飲業發展態勢并不喜人,而目前的濟南餐飲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興業態,多元化對餐飲業良性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多數主題餐廳都是空架子

    李女士提到主題餐廳時感到很困惑,“不明白什么叫主題,它跟特色餐廳有區別么?”讓李女士發出如此困惑的原因是,前不久她常去的一家餐廳在最近更名了。“就是在以前的名字前加了主題兩個字。”


    隨著各類主題餐廳的增多,不少“吃貨”們卻越發對主題餐廳的定義感到模糊。一位熟悉濟南餐飲行業的業內人士說,“實際上濟南真正稱得上是主題餐廳的沒有幾家。”目前濟南大大小小的主題餐廳很多都是空架子。“做的都不透。”簡單搜羅一番便可了解,濟南的主題餐廳包羅萬象。有自行車、燒烤、青年、懷舊、城市等等諸多形式。



    它們大多只是選了一種外觀,沒有把主題定位得更清晰。沒有把主題跟菜品、環境等貫穿起來。打個比方,以一家自行車主題餐廳為例,它的定位是給自行車愛好者,還是給喜歡運動的人士,抑或是想通過自行車表達一種體育精神,這些統統都沒有把握準,最后放了幾輛自行車在餐廳里擺擺樣子,就叫主題餐廳了。還有的以傳統魯菜為特色的餐廳現在也冠上了"主題"的名,這些都跟主題餐廳的本質有很大出入。




     

    靠耳目一新 站穩腳跟

    餐飲業一向是出生率與死亡率并高的行業,主題餐廳也一樣適用這項法則。無論是懷舊風,還是文藝范兒,主題餐廳最初均是靠著耳目一新來站穩腳跟。某主題餐廳的經營者說,“主題餐廳憑借自身的特色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一部分的消費群體,但如果沒有過硬的菜品,還是會被消費者所拋棄。”前幾年濟南就已經有初具“主題餐廳”經營模式的餐廳,但現在之所以沒有在競爭中保留下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噱頭終歸只能是噱頭。


    主題餐廳能帶給餐飲業一種新的發展思路,但是餐廳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菜品和服務,只靠新鮮勁兒難以長久。菜品味道挺好,但也沒什么獨到的特色,偶爾去一兩次還覺得挺新鮮,次數多了也就不想去了。



    菜品質量是一個餐廳的生命力。和普通大眾餐廳相比,主題餐廳的優勢在于擁有差異,在越來越多同質化的餐廳當中,能夠塑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使自己的產品在外在形式與服務上區別于競爭對手。


    但目前很多主題餐廳的經營者卻忘了菜品質量,單純地重視菜單、裝修、盤碟,忽略了菜品質量。因此,除了有形的差異外,更重要的還是做到物美價廉,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

    主題餐廳青睞微營銷




    微信營銷對當下的各行各業都是新興的事物,然而對餐飲業來說,將美味佳肴在手機上以靜態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卻實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營銷方式。


    一家主題餐廳負責人介紹說,“這樣的微信營銷模塊研發只用了8000元,而帶給餐廳的影響卻是讓198萬人對這家尚未營業的餐廳產生了興趣。”


    “開業前半年,我們放了大量菜品圖片在朋友圈里流傳。每天晚上10點鐘左右,定時發送,對大部分人來說,那個時間正是休息刷朋友圈的時間,當時很多人都問這些菜品是哪家餐廳的,吊足了大家胃口。開業三個月前,在裝修接近尾聲時,我們又通過自己的朋友圈不斷地發餐廳效果圖,并且開展猜餐廳地址活動,可以說這是一分錢都不用花的營銷方式。”該負責人表示。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