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八平米咖啡微店 PK 星巴克:單店坪效是星爺1.8倍!

    八平米咖啡微店 PK 星巴克:單店坪效是星爺1.8倍!
    網絡 餐飲
    餐飲方法論
    2015-04-30
    2.4萬

    【導讀】:cama café 將自己定位在高級享受但價格平易近人。循著「專營外帶、小面積、現烘咖啡」的商業模式,近年在臺灣北、中、南都會區快速發展,并專挑辦公商圈進駐,大膽與強勢品牌搶食。只有8坪的cama café 單店坪效可達6萬2500元,是星巴克3萬4000元的1.8倍。           

     

    最近我在北京建外soho溜達時,偶遇一家面積幾平米的小咖啡店,已經在同一區域開出第二家連鎖店,出于商業的好奇心,跟老板有短暫交流,才發現該生意背后的玄機。

     

    在閱讀后面內容之前,大家不妨想想為什么在商業中心區開大面積咖啡館都賠錢,這家小小的咖啡店卻能開分店賺錢?背后隱藏了什么樣的聰明策略?

     

    為了要說明這家店的成功并非個案,在臺灣也有類似的成功范例。

     

    臺灣一家叫做cama café 的咖啡店,2009年在臺灣敦南開設了一家小店,店面大小不到星巴克五分之一,但光靠平均單價55元新臺幣(合人民幣11元,星巴克咖啡單價100到140元新臺幣,以下單位均為新臺幣)的外帶生意,一天就可賣出6百杯咖啡,單月業績超過百萬元,絲毫不受鄰近競爭者的影響。

     

    cama café的這門生意,實際上切分了一個新的縫隙市場。因為有這樣一群上班族,對咖啡品質有一定要求,但是覺得星巴克太貴,蛋糕店、早餐店咖啡又不夠香醇濃郁,所以從這個洞察出發,cama café 將自己定位在高級享受(使用與星巴克同等的生豆與技術現烘咖啡),但價格平易近人。循著「專營外帶、小面積、現烘咖啡」的商業模式,cama café近年在臺灣北、中、南都會區快速發展,并專挑辦公商圈進駐,大膽與強勢品牌搶食。 

    自2010年以來,cama café 全臺店數從09年的4家成長至62家;光是2012年一整年,店數就凈增加29間店,超過全臺總店數的二分之一,單店單月營收平均可達50萬元。
     

    cama café 厲害的不只是開店速度。與店面平均50坪的星巴克相比較,活用外帶的高流動量,只有8坪的cama café 單店坪效可達6萬2500元,是星巴克3萬4000元的1.8倍(以2011年星巴克營收52億3600萬元、254四家分店、平均50坪計算)。

     

    由于cama café 基本店型多在10坪以內,加上商品組合簡單、純外帶,經營起來相對單純,這也成為其快速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合分析,這種高性價比的外帶小咖啡館模式,有咖啡館創業情結的朋友可以多關注。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