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餐飲老板內參【官網】

    200萬+餐飲老板都在關注的餐飲產業鏈平臺;業務涵蓋:媒體傳播、餐飲培訓、餐飲數據研究、餐飲報告出版、餐飲嚴選加盟、餐飲供應商優選、餐飲項目孵化等;獲財經作家吳曉波、源碼資本、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等戰略投資

    中國火鍋第一品牌緣何險賣身

    中國火鍋第一品牌緣何險賣身
    譚野 石爽
    標桿人物
    2015-04-29
    2.7萬
    【導讀】:曾是中國火鍋業第一品牌。但是這家中國資歷最老,改革最激進的火鍋企業,在去年中止了一路狂飆,選擇落地療傷。


    /u/1007/640a9ac2-c729-4a54-984b-09c31204d084.jpg


    去年上半年,“柳傳志要吃火鍋了”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頭條。

    但到年底,重慶小天鵝突然宣布中止與柳傳志旗下弘毅投資的賣身契,隨后宣布創始人何永智重新掌門,原CEO另作任用。

    把企業當孩子養?還是當豬養?對中國第一代企業家而言,是天問。重慶小天鵝掌門人何永智就面臨這種糾結。

    而造成這些糾結的原因是什么?

    啟示1:資本催熟引得經營夾生!

    行業開創者小天鵝何以落得要簽賣身契?這要從小天鵝對接資本開始。

    2007年6月,小天鵝集團引入紅杉資本、海納亞洲兩家基金,意在打造內地第一家餐飲上市企業,目標IPO地點是美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小天鵝海外上市遇挫,2011年前后,中國證監會也暫停了新股發行。

    但小天鵝卻因上市未遂,元氣大傷。因為在拿到首筆投資款后,為了實現上市所需的經營規模,小天鵝實行了大躍進式擴張。

    方式1:猛開直營店

    在新開直營店上,小天鵝一擲千金。2010年,小天鵝單是在重慶就開了六家直營店,每家店僅裝修費就花了近500萬,僅這項就花費了近3000萬。

    方式2:回購加盟店

    因為當時急于上市,小天鵝覺得并購來得快,報表會好看。小天鵝用現金加股份,意向回購近百家加盟店。合作模式是:兩年內委托加盟商管理,并逐步安排小天鵝管理人員入駐,如果兩年內店里業績能夠達標,就兌現回購條件,不能達標就把店退回加盟商。最后小天鵝一共回購了20多家,有很多不成功的就退回去了,這項操作花費不菲。

    方式3:產品變形計

    回購以后,小天鵝遇到了新的問題。過去的商業模式遇到很多挑戰,包括菜品、湯料、選址等。小天鵝進行了產品形態調整:從大鍋轉向了時尚型的分餐制小鍋,而且開店規模也做了調整,不再找以前幾千平方米的大店,而是找幾百平方米的小店。同時,選址上也從臨街店鋪轉向了購物中心。

    小天鵝進軍各大中高端商場和購物中心,就是看中那里年輕消費者較多,但租金太貴,企業“養店”成本太高。在較高檔的商場開店,每平方米月租金150~300元,而臨街鋪面每平方米月租金則只需約100元左右。

    方式4:重金升檔次

    除了通過并購上規模之外,小天鵝對旗下的直營店也開始“提檔升級”,對旗下的直營店進行了大規模重金裝修。

    截止到2014年年底,小天鵝火鍋在海內外擁有300多家連鎖門店。可是其盈利能力、業界影響卻沒能同步提升。

    猛開直營店、回購加盟店以及大規模裝修升級,都使小天鵝的運營成本快速上升,而改變產品形態和選址策略,卻讓顧客對小天鵝有了陌生感,小天鵝的銷售反而出現了下降局面。

    小天鵝火鍋CEO仇一去年在接受重慶商報記者采訪時坦承:“大家的業績都在下滑,餐飲行業正在進入一個微利和虧損時代。我們也在收縮開店速度,重慶就沒有開新店。”

    但是利潤下降并不是小天鵝面臨的最大危機,品牌認知度的下降更令何永智頭疼。

    曾經,小天鵝是當之無愧的火鍋業第一品牌,但是資本介入后,小天鵝的影響力卻是江河日下。海底撈、呷浦呷浦、巴奴等一系列品牌先后在各地崛起。如今,全國范圍內,火鍋業態幾近沸騰,小天鵝卻頗有涼意。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激進改革的小天鵝,在一路狂飆中卻出人意料地泯然眾人了。
                
    啟示2: 多元出擊招致多線遇挫!

    小天鵝的遇阻,其實不能僅僅歸結于資本市場震蕩。

    因為同城的鄉村基在2010年9月成功在美國紐交所掛牌,而鄉村基上市背后的資本推手正是紅杉資本,而且鄉村基還是紅杉資本在為小天鵝做盡職調查時,無意間發現的一家餐企。

    對于紅杉資本而言,小天鵝的折戟和鄉村基的激情四射,都不在預先的規劃內,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

    如果比行業影響力和業界地位,2007年的小天鵝與2007年的鄉村基,可謂天壤之別。何永智是重慶火鍋協會會長,在全國餐飲業都是聲名赫赫,而鄉村基掌門人李紅,在重慶餐飲業都是籍籍無名。

    小天鵝CEO仇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比較過何永智和李紅:

    何總有激情,比較感性。李紅比較理性。

    去一個地方,李紅會看人家餐飲怎么做的,何總會看裝修豪不豪華。

    何總是設計師出身,有創意,愛熱鬧。李紅就不湊熱鬧,她沒事就去北京、上海聽課,很好學。但她不參加一個協會,也不當會長,不當理事。

    仇一在被問及為何鄉村基早于小天鵝上市的問題時,就坦承:“從商業模式上看,我們算是一個新公司,要調整方向從頭做。李紅做的是一個老公司,她的快餐連鎖模式十多年沒有變過,資本進來只是推了她一把。 ”

    何永智的精力很旺盛,在業務線上可謂多元出擊。小天鵝火鍋雖是何永智的事業發端,但其同期已經進軍酒店和地產行業,不僅打造了聞名重慶的洪崖洞商業綜合體和小天鵝酒店,更是在北京開始發力養老地產。

    何永智曾經想將洪崖洞項目在蘭州復制,并計劃把其做成像萬達廣場一樣能夠復制到全國。何永智甚至一度和趙本山達成了合作搞奢華版小天鵝火鍋店的意向,提出“劉老根大舞臺開到哪兒,小天鵝就要開到哪兒。”但是這些計劃都未能如愿實現。

    隨著十八大后趙本山形勢的急轉直下,這些合作也不見了下文。中國政商環境的跌宕翻轉,令政商兩界長袖善舞的何永智,也開始有點找不著北了。

    仇一這樣介紹何永智的性格:“何總很喜歡餐飲,但讓她全身心去做,是另外一回事,喜歡和做是兩回事。餐飲要成天和很瑣碎的事情打交道,賺錢了、不賺錢了、這個店長要走了、勞工荒了、產品更新不了了、業績下滑了……成天有問題,你連覺都睡不著,有點高興事很快就被幾個破事搞掉。”

    性格的原因,讓何永智無法長期把自己浸泡在瑣碎的餐飲事務里,但是餐飲是一個稍有分心就會出亂的行業。

    啟示3:利益格局左右企業大局!

    客觀來講,何永智是一個既有膽識又有格局的女強人。

    她是中國餐飲業最早引入職業經理人的老板之一,小天鵝火鍋CEO仇一,最初被其作為特許專家被引入,之后一直掌管小天鵝火鍋。據接觸過仇的人士表示,他堪稱餐飲職業經理人的典范,而雙方十幾年的合作情誼更是堪稱行業佳話。

    但是隨著公司成長和玩法迭代,企業內部的利益格局就會日趨復雜。創始家族、職業經理人、投資人、加盟商......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想做到平衡就會越來越難。

    在家族企業中,職業經理人很難像創始家族那樣有天然的安全感:無論是決策權還是收益權都沒有硬性保障。

    如何給職業經理人安全感和歸屬感,是所有家族企業老板面臨的難題。高薪激勵和股份獎勵都是可選手段,但高薪激勵是有盡頭的,股份獎勵如若沒有變現機制,也只是白紙一張。

    在這種情況下,引入風投,走上市之路是企業去家族化的最佳途徑,也是職業經理人利益最大化的妙招。

    在企業欣欣向榮、一路向好的情況下,IPO可謂是創始人、職業經理人、投資人三者利益的結合點,所以也會成為一致的發力點。但是一旦此路不通,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就會碰撞和摩擦。

    這一點,何永智的獨生女兒廖韋佳就有過深切體會,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我現在幾乎沒有參與小天鵝的業務了。”

    廖韋佳說,2008年回國后,她曾在小天鵝待過一年半。考慮到對家族企業的責任,她曾希望用出國所學知識,幫助小天鵝華麗轉身。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插手”,怎么掌握一個合適度,讓自己傷透了腦筋。比如,不能太陡,小天鵝集團這么大,轉得太陡,企業不穩定。也不能太緩,根本起不到作用不說,最終反而是自己被同化。

    在這一年半中,她總結出只有自己搭建的團隊,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工作。她的選擇是:離開小天鵝,開創自己的品牌“嫩綠茶”。

    格局的復雜和利益的摩擦,愈來愈甚。

    小天鵝和弘毅經過近兩年的磨合,幾近簽約時,小天鵝的部分高管和老員工,以集體辭職為要挾,開始發難。

    何永智在緊急關頭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交易,并且宣布自己重出江湖,親掌小天鵝。

    更令人震驚的是:她將操盤小天鵝火鍋十幾年的CEO仇一,上調到集團總部負責新品牌開發部門。

    期間的宮斗戲碼,外人無法得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利益格局正在深刻影響這這家企業的未來大局。

    小天鵝帶給我們的啟示是:餐一代,大不易。不折騰會老化,亂折騰會異化。發展節奏上要講究步點,利益配置上要把握平衡點,一步走錯就落得一身槽點。

    0
    點贊,是給作者最好的鼓勵

    金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