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也因此餐飲業也是紅海市場,但即便是紅海,仍會有前赴后續的人們投入進來。
2014年是互聯網思維餐飲的元年,一個個成功故事仿佛一條鋪好的道路,餐飲人只要沿著走就能成功。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諸多成功案例的背后有太多不為我們所知的故事。
這里就不是要重述背后的故事,而是向前看,根據自身條件找一條適合自己的互聯網思維之路。
最近很多粉絲前來咨詢,互聯網時代如何打造餐飲品牌?因為雕爺、黃太吉等等都很火。如下是我的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多探討。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創業者或個人都需要掌握趨勢動態,順應趨勢找準核心突破口成為重點,同時餐飲企業也需要“量體裁衣”看看自己是否適合互聯網思維,思考下雕爺和黃太吉模式是否適合你自己的企業,只有建立符合市場、符合消費者、符合這個時代的餐飲品牌,才能讓自己所創立的餐飲品牌贏得市場,對此,我有如下三點建議。
第一,一定要思考“產品”而不是“眼球”,你要有你的爆品,很多餐飲就是一個大雜燴,你要做細分的話一定要把單品的品質做到最好。
例如北京的全聚德烤鴨,不僅將飲食文化傳承百年,還將烤鴨做成北京一極具代表性的“符號”,全聚德也正因為專注于烤鴨這一領域,消費者一提及到北京要吃烤鴨,第一個想到的也必定是全聚德。
第二,是制造出好的體驗,我覺得雕爺和黃太吉其實還不一樣,雕爺其實是作出把餐飲時尚化,作出一種儀式感。吃雕爺牛腩的人都會感覺到空前的儀式感和時尚感,這是它的概念。
黃太吉更多用互聯網語言說故事,他的互聯網語言做的比較極致,很好的拉近了消費者和餐飲企業間的距離。無論是雕爺或是黃太吉,都是在餐飲場景、體驗上做了一些改變,通過體驗讓消費者與餐飲店的空間產生共振,激勵消費者到店消費。
第三,你要學會利用社交媒體來做一些比較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互動,包括你的裝修設計還有場景還有態度和口號,把這些東西都互聯網化,你可能會得到更多年輕人群的認可。
社群建立后,將愿意與你發生關系,產生互動的消費者,構建出社群和圈子,讓他們成為你忠實的粉絲和老顧客。如果你能為你自己的餐飲品牌發展出1000人的粉絲群體(老顧客)的話,競爭激烈的餐飲業,對于你來說仍是任意暢行的藍海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