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餐飲公司屬全國知名連鎖西餐公司,成立6年來已擁有三家店面。在與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服務人員訪談時,大家都普遍談到一個問題:“店長的節約意識太強了。”
難道節約也是壞事么?這樣不是能夠為店面節省成本么?為什么大家都不贊同呢?
經過調查后發現,連續幾個月,無論營業額的高低,利潤率始終為負數,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在利潤率相對較高的西餐業,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原因探析
帶著以上的問題,很快摸清了有關情況。
1、店長的成本意識太強,無論購買什么,都是選價格最低的采購,表面上確實是為店里節省了成本,實則不然。店面本來的定位是中高端的商務、休閑場所,但是由于店長的成本意識,瓷的餐具有破邊的現象,只要是還能用,就不更換。表面上看是為店里節省了成本,但是配套設施卻和店面的中高端定位嚴重不符,在一些VIP客戶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2、餐品或者服務出現了問題,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反而是使用贈送的方式來解決,治標不治本。只要是有客戶投訴的,不跟出品部門溝通去杜絕問題的再次出現,而是贈送給客人一壺咖啡、冰激凌或者其他餐品,這樣只是暫時解決了客戶的投訴,但是同樣的問題會再次出現,而且大大增加了成本。
3、沒有采購機制和詢價機制,缺乏監管,一是店長、廚師長親自采購,采購的價格、數量、供應商都缺乏監管;二是采購驗收也缺乏監管,無法保障原材料的質量,原材料是否會影響餐品的品質也無法確定。
4、廚房沒有嚴格執行每天沽清機制,廚師長無法實際掌握廚房原材料的庫存情況,導致了庫存量和采購數量的不準確。蔬菜因購買量太大,不能及時使用出現腐爛、被破壞等情況,浪費現象嚴重。
5、設備的使用管理沒有嚴格的制度,沒有專人管理、維護電氣設備。經常出現設備空轉的現象,因為廚房電氣設備都是大功率設備,造成了對電、氣的嚴重浪費。
二、解決方案
第一,建立規范的采購制度和監督機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控:
①職責劃分,為采購專員劃分明確的崗位職責,由專人負責采購;
②建立原材料采購計劃和審批流程,由相關責任部門制定原材料的采購周期,制定周期性的采購計劃,需求數量和采購的數量、質量、價格都需經過相關責任部門負責人和店長的審核批準后,由采購人員執行審批后的采購申請,杜絕無計劃采購;
③建立嚴格的采購詢價報價體系,由采購人員、店長及綜合管理部分別對蔬菜等原材料,每周公開詢價一次,對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每月公開詢價一次,堅持貨比三家的原則,對報價和采購價進行分析反饋,發現有差異及時督促糾正。對能夠進行集中采購的物資進行集中批發采購;
④確立明確的驗收標準,由廚師長、吧臺長、稽核人員根據制定的原材料標準,核對原料的價格、數量、質量與要求是否一致,保證采購的原材料的質量和數量的合理;
⑤嚴格控制庫存量,完善每日沽清及每周的盤存制度,通過沽清和盤存,明確重點控制哪里,采用何種控制方法,如暫停進貨、盡快使用等,減少庫存資金占用,做到原材料先進先出,保證原料的質量,對于一些滯銷的原材料等及時通過外場加大推銷,避免原材料過期造成浪費。
⑥設備的管理責任到人,由設備歸口管理部門負責人和稽核人員隨時抽查,督促責任人能夠及時關閉使用完畢的設備。
第二,實施問題稽核機制,稽核人員對措施的運行采取日跟進、周通報、月考核的形式,保障了措施、規定各項細節執行到位,嚴格兌現獎懲。通過試運行,適當調整。